人教版
22.伟大的悲剧
zhuài
lěi
lǐn liè
shì
qīn
mǎng
è
yòu
chōng
zhān
辜
伦
惫
拯
扬
jiǎo
jué
战栗
粟米
告罄
玉磬
C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生于一个犹太企业主的富裕家庭。
B.我们要学习斯科特探险队精诚团结、诚实守信、坚强乐观。
C.他们终于明白,原因是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D.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上,一座城市,短短数日,迅速集结4万多名全国一流的医务人员,可谓创造了奇迹。
【解析】A.后半句应改为“生于一个富裕的犹太企业主家庭”;B.在句尾加上“的精神品质”;C.删去“原因是”。
D
5.(原创)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4分)
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它一般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产生的。恒星的核心被压缩成一个体积几乎为零的数学点,在那里它有无限的密度,这个点被命名为奇点。发生这种情况时,需要比光速还大的速度才能逃脱出去。__①__,所以无论是物质还是辐射都无法逃逸。__②__什么东西经过黑洞边界,包括光,__③__永远被吞噬而无法逃脱了。
(1)依次填入第②③处空格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②只要 ③就 B.②无论 ③都
C.②尽管 ③也 D.②只有 ③才
(2)在第①处空格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2分)
示例:因为理论上任何物体的速度不可能超过光速
B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6.如何理解文章题目“伟大的悲剧”?请简要说明。(4分)
别人的捷足先登和生命的毁灭对探险家们来说确实是一场悲剧,但他们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却是伟大的。
7.斯科特能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动力是什么?(2分)
是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遗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的美好愿望。
8.请自选角度赏析下列句子。(4分)
(1)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耀武扬威”“扬扬得意”赋予挪威国旗人的情态,反衬出探险队员失望、沮丧的心情。
(2)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
本句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坚持写日记,体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
9.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4分)
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高尚。这一段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这是作者的议论,表现了作者对这些科考队员的赞美。
D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6分)
材料一 在西藏登山队成立40周年之际,队长桑珠表示,已经登上10座海拔8 000米以上高峰的西藏登山探险队,将继续实施攀登全部14座世界高峰的计划,力争在新世纪初登上另4座高峰。今年秋天,西藏登山探险队参加了海峡两岸联合登山队攀登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的活动,但因持续时间长的降大雪而受挫。桑珠队长说:“登山的道路上不都是一帆风顺,有胜利,也会遇到挫折,但是我们的计划不变,决心不变。我们将继续努力,顽强拼搏,争取在新世纪初完成攀登剩下4座8 000米以上高峰的任务。”(新华社)
材料二 这要从20世纪50年代说起,对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攀登珠峰政治意义十分重大:当时中国与尼泊尔正在协商珠穆朗玛峰主权归属的问题,中方主张一国一半,即以山脊为分界,南坡属于尼泊尔,北坡属于中国。
但曾于1953年成功登上珠峰的尼泊尔则认为,中国连登上峰顶的能力都没有,珠峰主权自然应当由尼泊尔独享。于是,登上珠峰不再是出于户外爱好者的个人喜好与信仰,而是变成了决定主权归属的政治任务。
材料三 2019年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国庆节前夕电影《攀登者》上映,很多人不理解宣传海报上为什么有“为国登山,寸步不让”八个字,更有人将其视为“爱国情怀的炒作”。
(1)请为材料一的新闻拟一则新闻标题。(不超过20字)(2分)
西藏登山探险队向攀登世界高峰发起最后挑战
(2)结合材料二内容,如何理解电影《攀登者》海报上的八个大字?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在祖国利益和领土完整方面,不管是谁,都应该捍卫祖国领土完整,保护国家利益。这既是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攀登精神,更是炽热的爱国之情。
远征北极点(节选)
①1995年5月6日,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中的7名冰上队员,经过13天艰苦卓绝的奋力拼搏,终于到达了北极点。
②回顾走过的路,却是那么惊心动魄。北冰洋上的裂缝千姿百态,奇形怪状。有的张着大口,海水裸露,翻滚流淌,像一头饥饿的野兽,恨不得把一切吞食;有的刚刚结了一层薄冰,陷阱密布,危机四伏,像一个阴险的魔鬼,就等着你误入歧途;有的刚刚破裂,嘎嘎作响,冰碎水涌,像在施着可怕的魔法,使你望而生畏。
③上冰以后,一连三天,万里无云,风和日丽。据鲍尔说,在北冰洋上能连续碰上这样的好天气是罕见的。但到4月26日上午,天开始阴起来,接着雪花飞舞,天昏地暗,能见度极低。这时,我心头一沉,似乎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果然,走不多远,便遇到了一条冰缝,犬牙交错,宽窄不一,海水乌黑,深不见底,肯定是刚刚裂开的。我们沿着它走了很久,想找一个地方跨过去,但都没有成功。看见这种情况,鲍尔有点着急,他把我拉到旁边说:“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停下来等冰缝重新冻起来。但这往往需要好几天,弄不好还会愈裂愈宽。而我们的食品和燃料都很有限,如果万一有人落水,或者器物沉入海中,后果不堪设想。”说完后他两眼紧紧地盯着我,希望我能表示一点意见。
④我虽然知道这是生死成败的关键,但心中无底,因为实在没有经验,于是沉思片刻,便又反问一句:“你觉得利用浮冰作桥,能有多大把握?”
⑤鲍尔摇摇头说:“把握很难说,但我想应该试一试。”
⑥鉴于鲍尔已有两次带队向北极点进军的经验,我便点了点头说:“那就干吧!”但心里仍然在嘀咕:“亲爱的鲍尔,这次就看你的了。”
⑦鲍尔找到了一块浮冰,也不过几平方米,一下子跳了上去,利用滑雪杆作桨,就像撑船似的,使那块浮冰移动起来,向另一块更小一点的浮冰靠近。这时,瑞克也跳了上去,他们将拴狗用的螺丝钉拧进冰里,把两块浮冰用绳子连接起来,以免它们漂走。慢慢地,两块浮冰便按照他们的摆布,搭成了一座浮桥。这时,刘少创等四人都跳了上去,浮冰立刻沉了下去,他们双脚都已浸到水里。刘少创眼疾手快,几步蹿到了对岸,用绳子将浮冰拴住。然后,我们把狗卸了下来,它们一看这阵势,一个个吓得屁滚尿流,死也不肯往前走。我们只好连拉带拽,把它们扔上去,运到了对岸。
⑧关键的时刻到了,那么小的两块浮冰,站上几个人就会往下沉,它能浮得起载有几百千克物资的雪橇吗?如果雪橇落水,不仅食品、帐篷、枪支都将全部损失,而且,更加可怕的是,唯一能与外界取得联系的无线电台也将沉入海底。那时候,吃没得吃,住没得住,外界又不知道,不可能来援救,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此时,每个人心里都七上八下,但谁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顾虑,退路已无,只有拼死一试,于是大家齐心合力,首先把浮桥固定好,然后慢慢地将雪橇推了上去。
这时,浮冰快速地倾斜,雪橇眼看就要滑落下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几个队员急中生智,赶快跳到浮冰的另一头,虽然脚都浸到了水里,但浮冰却渐渐地恢复了平衡,就在这短暂的一瞬,大家一拥而上,把雪橇一个个飞快地拖到对岸去了。刚要松一口气,队伍中美国的探险队员瑞卡多慌忙一跳,一下子掉进水里去了,幸好他抓住了一块浮冰,才没有沉下去,李栓科和刘少创几步蹿了上去,一把将他拽了上来。只见他脸色苍白,全身发抖。
⑨当最后一名队员张军也平安地渡过来时,大家高声欢呼起来,终于闯过了鬼门关,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⑩然而,更严峻的挑战还在后头呢。
(作者:位梦华。选自《追寻勇士的足迹》)
3.节选部分写了科考队在北冰洋上险过冰缝的经历。请你根据已给出的内容,将“闯过鬼门关”的过程补充完整。(4分)
遭遇冰缝→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搭建冰浮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决定)利用浮冰作桥
合力运送雪橇(每一环节都用“动宾短语”的形式,意思对即可)
4.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文中第②段的作用。(4分)
第②段是环境(景物)描写,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岀了北冰洋上各种冰缝的复杂情况,表现了探险队员们前进的环境极其恶劣危险,衬托出他们勇敢无畏的探险精神。同时为下文出现裂冰带做铺垫。
5.文中多处直接描写“我”的心理,请你选择一处,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示例:①“这时,我心头一沉,似乎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表现“我”对天气变化的敏感,也体现“我”作为领队的细致和用心。也推动情节发展。 ②“我虽然知道这是生死成败的关键……沉思片刻。”表现“我”做决定时的谨慎小心。渲染紧张气氛,吸引读者探究下文的兴趣。 ③“但心里仍然在嘀咕:‘亲爱的鲍尔,这次就看你的了。’”表现“我”做决定时的谨慎小心,对队友的信任。渲染了紧张气氛,吸引读者探究下文的兴趣。 ④“那么小的两块浮冰……只有死路一条了。”表现“我”的顾虑和担心,也体现“我”对全队负责的态度。渲染紧张气氛,吸引读者探究下文的兴趣。(任选一处分析即可)
6.你从文中的探险队员身上读到了哪些精神品质?简要概括。(3分)
不惧艰险的勇敢、团结合作(信任与配合)、运用智慧解决困难、处理险情的果断等精神品质。(任意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