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一、天然放射现象
放射性
放射性元素
原子序数83(包括83)以后的所有元素都具有天然放射性
二、放射性射线的性质
三种射线
?、?、?
三种射线的性质:
最弱
最强
c
?光子
较弱
较弱
接近c
电离本领
贯穿本领
速率
组成物质
?
?
?射线
射线种类
氦核
电子
最强
最弱
第二节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第十九章
原子核
听说过“点石成金”的传说吗?
一、衰变
原子核放出
α粒子或
β粒子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
α衰变:放出α粒子的衰变,如
1.定义:
2.种类:
α衰变:
1.
中间用单箭头,不用等号;
2.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衰变前后的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β衰变:放出β粒子的衰变,如
β衰变:
说明:
1.
中间用单箭头,不用等号;
2.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衰变前后的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3.电荷数、质量数守恒运用:
设一放射性元素
经过n次α衰变后,再经m次β衰变后变成变成稳定的新元素
,则该核反应方程式为:
质量数守恒:A=A
′+4n
电荷数守恒:Z=Z
′+
2n
-
m
以上两式联立得:n=
m=
4.
本质:
α衰变:原子核内少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
β衰变: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质子,
同时放出一个电子
。
元素的放射性与元素存在的状态无关,
放射性表明原子核是有内部结构的。
说明:
γ
辐射
原子核的能量也跟原子的能量一样,其变化是不连续的,也只能取一系列不连续的数值,因此也存在着能级,同样是能级越低越稳定。
放射性的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β衰变时,往往蕴藏在核内的能量会释放出来,使产生的新核处于高能级,这时它要向低能级跃迁,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因此,γ射线经常是伴随α射线和
β射线产生的,当放射性物质连续发生衰变时,原子核中有的发生α衰变,有的发生β衰变,同时就会伴随着γ辐射(没有γ衰变)。这时,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射线中就会同时具有α、β和γ三种射线。
二、半衰期(T)
1.意义:
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其半衰期不同.
经过n个半衰期(T)其剩余的质量为:
质量与原子个数相对应,故经过n个半衰期后剩余的粒子数为:
3.公式:
注意:
(1)半衰期的长短是由原子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的,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
(2)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的原子核才适用,对少数原子核是不适用的.
考古学家确定古木年代的方法是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时钟”,来测量漫长的时间,这叫做放射性同位素鉴年法.
阅读课本
“科学漫步”部分
5.完成下列衰变方程,并注意它属于何种反应:
(1)
→
+ ,属于 衰变;
(3)
→
+ ;属于 衰变。
(2)
→
+ ,属于 衰变;
练习1: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射线是原子核自发射出的氦核,它的电离作用最弱
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贯穿能力
C、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它的贯穿能力最强
D、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电离作用最强
C
题号
分析
结果
A
α射线:电离能力最强、穿透力最弱
错
B
β射线:电离能力较弱、穿透力较强。
实质:原子核内部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释放出去。01n
11H+-10e
错
C
γ射线:是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的,原子由高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级释放出的能量,是电磁波、电离能力最弱、穿透力最强。不带电。
对
D
错
练习3:由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可知
(
)
C
A.放射性元素一次衰变可同时产生α射线和β射线
B.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新核的化学性质不变
C.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的快慢不可人为控制
D.放射性元素发生正电子衰变时,新核质量数不变,核电荷数增加1
题号
分析
结果
A
放射性元素一次衰变可产生α射线或β射线。
错
B
发生β衰变时,变成质子数增加1的新原子。
错
C
衰变的快慢由原子核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物理状态(温度、压强等)和化学状态(单质、化合物等)无关
对
D
放射性元素发生正电子衰变时,新核质量数不变,核电荷数减小1
错
衰变的理解
思考:
23892U
(铀)要经过几次α衰变和β衰变,才
能变为
206
82Pb(铅)?它的中子数减少了多少?
8次
α衰变,6次
β衰变,中子数减少
22.
解析:设铀经过x次α衰变,y次β衰变,才变成铅
23892U
206
82Pb+x
α+y
β
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得:
质量数不变:238=206+4x+0
所以x=8
电荷数不变:92=82+2x+(-1)y
所以y=6
中子数减小量=(238-92)-(206-82)=22
求衰变次数
练习5: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原来静止的原子核,该核衰变后,放出的带电粒子和反冲核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由图可以判定
(
)
A、该核发生的是α衰变
B、该核发生的是β衰变
C、磁场方向一定垂直于纸面向里
D、不能判定磁场方向向里还是向外
a
b
BD
分析:1.放出的带电粒子和反冲核的运动方向相反。
2.原子核和反冲核系统动量守恒:MV1=mv2.
3.“异性内切、同性外切”:为β粒子。
4.r=mv/qB由于动量等大,则β电量小,r大。
a
为β粒子的轨迹,b为反冲核的轨迹
练习6: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当它放出一个α粒子后,其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测得α粒子和反冲核轨道半径之比为44:1,如图所示:则(
)
A、
α粒子与反冲粒子的动
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原来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
电荷数为90
C、反冲核的核电荷数为88
D、α粒子与反冲核的速度之
比为1:88
×
×
×
×
×
×
×
×
×
×
×
×
×
×
×
×
R1
R2
ABC
分析:1.动量守恒
2.r=mv/qB则44/1=q/2e
所以反冲核q=88e。Q原=88+2=90
3.不知质量比,无法确定速度比
将α、β、γ三种射线分别射入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图19-1-3中表示射线偏转情况中正确的是( )
课堂互动讲练
类型一
三种射线的分析与鉴别
例1
分析:1.在磁场中r=mv/qB,(求r比值)
或对于β粒子,m极小,相对说r小。A对。
2.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
X=vt,
y=at2/2=qEt2/2m=qEx2/2mv2.
取一定的x值。对于β粒子,m极小,y值
较大。D对
AD
1.如图所示,x为未知的放射源,L为薄铝片,若在放射源和计数器之间加上L后,计数器的计数率大幅度减小,在L和计数器之间再加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计数器的计数率不变,则x可能是( )
A.α和β的混合放射源
B.纯α放射源
C.α和γ的混合放射源
D.纯γ放射源
变式训练
分析:1.加L后,计数率大幅度减小说明,含有穿透力很弱的粒子,α粒子。
2.再加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计数器的计数率不变,说明含有不带电的粒子即γ射线
C
类型二
原子核的组成
例2
答案:1)
88、138
2)Q=88e=1.41x10-19c
3)88
4)qvB=mv2/r则r=mv/qB.
113/114
类型三
半衰期的应用
例3
变式训练
3.有甲、乙两种放射性元素,它的半衰期分别是τ甲=15天,τ乙=30天,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经过60天这两种元素的质量相等,则它们原来的质量之比M甲∶M乙是( )
A.1∶4
B.4∶1
C.2∶1
D.1∶2
M余=M原(1/2)n.和n=t/T的应用
3.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时,可放出光子,这光子是:
A.原子核外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的
B.原子核内层电子受激后产生的
C.产生衰变的这个原子核产生的
D.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产生的。
D
2.钋210经α衰变成稳定的铅,其半衰期为138天,质量为64g的钋210,经276天,求钋的质量。
4.氡222衰变为钋218的半衰期是3.8天,纯净的氡经过7.6天后,求氡与钋的原子数之比和氡与钋的质量之比。
1∶3
一、原子核的衰变
2.衰变原则:
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1.原子核的衰变:
(1)?衰变:原子核放出?粒子的衰变叫做?衰变.
(2)β衰变:原子核放出β粒子的衰变叫做β衰变.
(3)γ衰变:伴随?射线或?射线产生.
二、半衰期
1、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
2、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不同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核内部自身因素决定。
课堂总结
放射性元素半衰变是一个统计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