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
陆 定 一
【资料卡】
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国民党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大军“围剿”红军和各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中共中央被迫放弃根据地,实施转移,开始长征。红军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越过广西东北角的老山界,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 、 、
三道天险,爬雪山过草地,长驱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
老山界
乌江
金沙江
大渡河
长征足迹 传奇数据
长征总长25000余里
每天行军74里
平均年龄20岁
平均每天一场遭遇战
每前进300米就有一名战士牺牲
翻越雪山9座,大山18座
跨越河流24条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攀谈( ) 苛捐杂税( )缴( )
欺侮( ) 篱笆( ) 骨碌( )酣然( ) 蜷( ) 缀( )
矗立( ) 咀嚼( ) 呜咽( )
kē
hān
jiǎo
quán
jǔ jué
yè
lí
ɡū lu
zhuì
pān
wǔ
chù
学习目标
1.学会圈画时间和地点等要素,梳理叙事文章经过,了解长征故事。
2.继续学习批注,抓住关键语段,把握抒情方式,感受长征精神。
学习任务一:快速阅读文章,梳理文章内容
阅读方法一:
圈画时间、地点及人物的活动,梳理文章经过。
根据提示,填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示意图。
①造访瑶民
②山脚
③天黑了
④半山腰
⑤半夜里
⑥露宿冻醒
⑦吃饭登山
⑧休息下山
学习任务二:边读边做批注,体会红军翻山之难。
翻山之难,难在 ,我从 中看出来。
要求:
至少找到两处细节,字斟句酌,分别写下批注。
山高路险,悬崖峭壁
翻山之难,难在 ,我从 中看出来。
疲惫困乏,精疲力竭
翻山之难,难在 ,我从 中看出来。
翻山之难,难在 ,我从 中看出来。
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粮食奇缺,饥寒交迫
阅读方法二:
抓住关键语段,感受人物精神品质。
你能找出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吗?
直接抒情
阅读方法三:
把握抒情方式,感受人物精神品质。
学习任务三:
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语段,选择其中一处进行批注。
第22段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布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周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第12段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第18段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小毅:
是的呢。而且上半部分还用了 修辞。把“闪烁的星星”比作“宝石”,而且是“缀”上的, 这个字传神而又具有立体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 “巨人矗立”比喻眼前的山峰,“矗立”形象地说明了困难像拦路虎阻挡在前,但直立高耸的老山界阻挡不了他们长征必胜的决心。 “一口井”比喻山谷,既突出了山势 ,又暗示了红军 。
小霄:
这一段自上而下写了星星、山峰、山谷,写景很有 。
小霄:
你看,下半部分也用了修辞呢。把声音比作春蚕咀嚼桑叶、比作野马奔驰,比作山泉呜咽,比作波涛澎湃。 ,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
层次感
比喻
险峻连绵
处境艰难
反复运用比喻
小毅:
这段文字还采用 的手法,写一个极度疲劳的人冻醒后又欲入睡,在恍惚迷离中听到的难以名状的声音。用“ 、
”两组反义词,以四个比喻句,显示出声响的起伏变幻。“春蚕、野马、山泉、波涛”四种形象,想象新奇,使听觉效果转化为一幅幅的视觉画面,既写出了半夜深山的静谧、红军夜宿的艰苦,又不失乐观的情趣。作者写的真妙啊!
小毅:
我发现,在赏析景物描写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关注到修辞手法的运用,还要关注感官的运用以及写作的顺序等。
阅读方法四:抓景物描写,感受人物精神品质。
小霄:
这一段的描写,展示出人在宏大风景中的渺小。星空浩瀚,山峦连绵,自然如此巨大,而“人”置身于其间,并不被其巨大所淹没,而是更鲜明地凸显出来,这就象征性地揭示了革命者内在的、堪比自然之力相匹敌的伟大力量。写景之处,真是 ,作者真是煞费苦心呀!
以声写静
远――近、
洪大――细切
处处融情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一读
读出所见所闻的层次感
二读
闭眼想象当时的情景,感受红军当时的心境与心情
三读
......
今天的阅读方法你们学会了吗?
1.学会圈画时间和地点等要素,梳理叙事文章经过。
2.抓住关键语段,把握抒情方式,感受人物精神品质。
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不论你对红军有什么看法,对他们的政治立场有什么看法,但是不能不承认,他们的长征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
——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今日作业
1.作者说:“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课外阅读反映红军长征的文章,如杨得志《大渡河畔英雄多》、杨成武《越过夹金山,意外会亲人》等,摘录令你感受最深的语段,做好批注,与大家分享交流。
2.用所学的“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和“做批注”的方法预习《谁是最可爱的人》。
老山界
决定翻山:开篇点题,简介老山界
顽强意志
乐观精神
翻山经过(以时间变化、地点转移为线索)
悬崖峭壁 山高路险
路窄石硬 寒气逼人
粮食短缺 肚子很饿
枪声密集 敌人追击
翻山之后:“第一座”“小得很”→深化中心
行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处境难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