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四中2021年春学期九年级开学考试语文科试题
(温馨提示: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0分)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请你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按要求答题(3分)
以上书法作品的字体,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1分)(
)
小篆
B、隶书
C、行书
D、楷书
请用简体楷书将这幅书法作品正确、规范地书写在下列横线上(2分)
阅读下列语段,按要求答题(10分)
五指山地处海南岛中部,主峰高1867米,为海南第一峰,素有"海南屋ji(
)"之称。五指山是海南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它具有本岛最___(A典型,B特别)的热带气候特征,_____(A蕴藏,B珍藏)着海南最主要的天然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天然植被有3个垂直植被带,11个植物群丛,据初步调查,有高等植物3800多种,其中珍稀bin(
)危植物23种;陆栖脊椎动物有298种,其中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34种,省级保护野生动物17种。五指山林木苍翠,白云缭绕,彩蝶飞舞;山势陡峭,巨石嶙xun(
)(
)
,宛若仙府;______,______,_______。总之,五指山具有珍稀性、独特性、不可再生性和可鉴赏性,是人类共同的自然财富。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屋Ji(
)
bin(
)濒
嶙(
)xun(
)
(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下列横线上(2分)
________
;_______
语段中主要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仿照划线句,再补写一个句子,使之前后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3、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按要求答题(2分)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
选段中所指的人物是______(1分)
本名著中,与所指人物有关的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1分)
4、下面是椰风中学某同学代表拟写的一份倡议书,请仔细阅读,按要求填空(5分)
“建和谐家庭,做文明岛民”倡议书
尊敬的师长、亲爱的同学们:
开展社会文明大行动是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社会风气、提升市民素质、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的有效实践。开展社会文明大行动,创建海南文明岛,是我们每一个海南人义不容辞。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更应该积极参与。为此,我们特提出如下倡议: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知行合一,自觉投身美好新海南建设。
注重家风教育,争做文明家庭、和谐家庭、书香家庭、平安家庭。
从身边点滴做起,争做文明岛民。知法守法,诚实守信,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上网,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做文明的示范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3月11日
海南椰风中学学生会
这封信格式上有一个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这封信中有一处语病,请改正(2分)
请在最后的横线处补上结束语(2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默写(8分)
5、(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雉从梁上飞。
(3)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4)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写大漠奇特壮丽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崔颢《黄鹤楼》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景抒情,以日暮途远抒发漂泊怀乡之情。
古诗文阅读(5分)
题破山寺后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颔联中有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这首诗写出_________的环境,抒发了诗人的____________的情怀(3分)
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这首诗描写了清晨山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诗题“题破山寺后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在起首两句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所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了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意义深远。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地书写了诗人的主管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全消的精神状态。
文言文比较阅读(12分)
<甲>赵
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
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8、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2分)
(1)阖户启箧(
)
(2)
龌龊循默(
)
(3)小惠未徧(
)
(4)又何间焉(
)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普少习吏事(
)
(2)普颜色不变(
)
(3)又何间焉(
)
(4)牺牲玉帛(
)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
你认为赵普和曹刿有什么样共同的个性品质?你从他们身上获得什么启发(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2~16题。(14分)
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壮,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呢?”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下得树来要走,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或跳远,我跳过去了或跳出来的那个高度或远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
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就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中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
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
(选自《北京晚报》2017年12月12日;有删改)
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2分)
场景
偶遇老太太
画像被发现
老太太画花
得知其年龄
“我”的心理
好奇
赞赏
1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
(2)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
14、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15.赏析第五段中的划线句子(3分)
16、第⑨段划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7~21题(11分)
___________________
吴黎宏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快节奏
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
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
》2016
年5
月16
日第5
版
17.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2
分)
答:
18.根据第④段的内容,在段首横线处补写一句能表明本段观点的话(句式要与前后段段首句一致)。(2分)
答:
19.文章第三段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请简要回答。(2
分)
答:
20.文中第③段除了运用道理论证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
答:
21.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第②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这一种论证方法。
B.第②段“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句中加点词“是”指的是“在生活中体悟”。
C.在第⑤段省略号处,还可以补充上这样的事
例——“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D.本文语言生动诙谐,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四
写作与表达(50分)
22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1)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①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毛泽东)
②犯错误乃是取得进步所必须交付的学费。(卢那察尔斯基)
③两个错误加不出一个正确。(欧洲谚语)
④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要求: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请根据你对上面四句话的理解,任选其中两句来提炼立意,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要求:①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材料,发挥想象,按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篇记叙文。
今年3月11日中午,安陆县发生了强烈地震。某村电管员正在村前检查电路。这时,他72岁的父亲和3岁的儿子还在家,他心急如焚。但他却飞快地跑到离家400来米远的配电室拉闸断电,而后飞跑回家。然而,家中房屋已经倒塌,老父被砸伤,儿子被压在墙土中已昏迷不醒。
要求:①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