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备战2021】2020年中考作文真题解析+满分作文点评
第17题
浙江嘉兴卷:熟悉和陌生+飞行员之死
考场真题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1:
熟悉和陌生其实是一种感觉。有时,熟悉和陌生会在某一刻转换:对熟悉的地方感到陌生,也许是因为某种事物在悄然变化,漂亮给我们看;对陌生的地方感到熟悉,也许是那里的人和事感动、温暖了我们。世界在变,我们的认知也在变,许多人物是怎样的美,许多事物是怎样的独特,需要我们以自己的行动来触摸世界的陌生与熟悉,升华自己的灵魂与理性……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生活体验或见闻,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题目2:
5月12日,在张家界天门山进行翼装飞行表演时,一名翼装女飞行员失联。由于事发时她没带手机和GPS装置,加上连日降雨,导致救援难度加大。直到5月18日,其遗体在丛林中被找到。该翼装飞行员是一名95后女大学生。热爱极限运动,接受过系统训练,有数百次翼装飞行和高空跳伞经验。她曾公开表示:“我为自己而活,我不后悔我的选择,我会坚持我选择的路。”
以上事件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大家褒贬不一。请结合你的思考与认识,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文题解读
题目1:
题目给出的材料是一段阐释陌生与熟悉关系的意蕴深刻的话,极富思辨色彩与人文关怀。认真分析材料,从中可以得出写作的立意与方向。为什么熟悉的地方会感到陌生?是因为那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地方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直到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我们才发现它的美好。比如居住的城市,平日里行色匆匆,来不及留意,直到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才发现城市已经变得如此美好。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街道整洁,高楼林立。为什么会对陌生的地方感到熟悉?是因为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有着我们曾经无比熟悉的情感。比如转学到一个新的学校,环境无疑是陌生的,但走人班级,感受到同学们的热情、老师的关怀,这一切都似曾相识,我们就会觉得熟悉无比。在熟悉里发现陌生,需要我们以敏感的心灵去体悟生活。在陌生里发现熟悉,需要我们以细腻的情感去感受温情。
可借鉴如下思路:首段写自己周日去书店买书,无意中发现昔日熟悉的城市居然有了一丝陌生的感觉。然后运用对比的手法,具体描写城市发生的喜人变化,可从清新的空气、街道的绿化、高楼商铺林立、人们的精神状态等方面进行描写。末段总结全文,表现自己从城市的变化中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与人民生活的幸福,表达自己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题目2
这是一道“时评题”,要求就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作时,首先要抓住事件的几个关键要素:人物——95后女大学生,风华正茂;事件——参加翼装飞行而坠亡,高风险的极限运动,悲剧;细节——没带手机和GPS装置,是疏忽大意,还是太过自信?言论: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对此,命题人也明确指出,大家对此事褒贬不一,也就是说,对女大学生的选择,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而命题人并未暴露出自己的感情倾向。此题通过新闻事件来锻炼、培养学生的社会哲思,从现象中看本质,考验学生的思辨能力。这也是近几年嘉兴中考作文的一个趋势——贴近时代、社会和生活。
据此,就本题而言,最佳立意有二:
一是支持女大学生的选择。人生的道路是她自己选择的,并且她也没有违法犯罪,没有危害他人,所以只要她自己觉得好,自己认为值得,自己无怨无悔,别人就不应该指责。
二是反对女大学生的选择。虽然说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之路是她自己的事情,但每个人身上都肩负着多种责任,只在乎自己的喜好而不顾身上的责任,比如,忽视父母的感受,这其实是一种自私的做法。而且,虽然冒险精神值得肯定,但不是所有的冒险都值得提倡。
在具体写作时,除了要亮明自己的观点,最重要的就是要选取合适的论据,可以采用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也可以利用时事新闻加以佐证。总之,新颖的素材的运用,不仅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能为文章增色很多。
?
考场佳作
陌生的时光
◎嘉兴一考生
其实有很多人对我说过,阿硕,你怎么变成这样了?我还记得新生人校。父母去找老师吃饭。我坐在一旁,听他们谈话。三个主科老师,两个说我很内向。母亲说,她以前不是这样的。
我以前是一个吵得讨人嫌的胖丫头,叽叽喳喳、疯疯癫癲。母亲说:“这张嘴长在你身上可真够累的。人还未到,声音就先到了。”我不以为意,继续嘻嘻哈哈。
越长大我的话就越少,因为我的成绩已经不是顶尖了。父亲恨铁不成钢地说:“以前学习好的时候,别人提起你我还可以炫耀两句。现在只能干笑着说还好。丢不丢人?”
我缩在一边,不说话。
之后父母就开始吵,父亲责怪母亲不会教育我;母亲骂父亲一天到晚不管我,就她一个累死累活。我静静地听着,憋住泪水。
等他们吵完了,父亲生气地摔门而去,母亲也骂我几句,回到房间。家里死一般的寂静。我塞上耳机,听着里面模模糊糊唱着什么,眼泪噼里啪啦往下掉。
我开始不想与他们说话。我与他们,或许真的没什么共同语言吧。和母亲说学校的趣事,她抓住的永远不是我想表达的笑点,而是从事情中透露的有关学习的事。
而关于父亲,我与他关系一直很生疏。?他每天都工作工作又工作。每天晚上一两点回家,早上我起床时,他还在睡觉。中午放学回家,我吃完饭去睡午觉了,他才起来离开家。如此循环,一直到我小学毕业。
六年时间,我和他在一起的时间还没有半年。
上了初中后,我和母亲搬到离学校近的地方住,而他还在以前的房子里住。这样,我们见面的时间就更少了。家里一般只有两个人,我和母亲。
就这样,我开始慢慢变得内向。新生入学一个月,我才完全熟悉班上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因为我不擅长与别人交际。甚至还养出一个坏毛病:说话时不敢看别人的眼睛。
我不喜欢被人注视,特别是很多人。我不喜欢太明亮的光和颜色,这样让我很没有安全感。和陌生人在一起我会特别紧张,哪怕身边有一个朋友,我也会安心。
这样的我,自己也很陌生。
谁也想不到,我曾经吵吵闹闹,经常上蹿下跳,还勇猛到和男生打架,打到对方先哭。我还经常仰头大笑,一点也不文雅。
说实话,我更爱以前的我。
可是时光慢慢吞噬了我。我和那个曾经的我慢慢背道而驰,成了平行线。
记忆还在下雨,曾经的欢笑、雀跃变得那么模糊。
好像是在昨天,却又像在很久以前。
一条路蹒跚而行,走得摇摇欲坠。
我已经被改变得面目全非。
成了一个我都不了解的最熟悉的陌生人!
【点评】
含蓄隽永,引人深思。小作者以自己的事情着手描写,故事描写虽然简单明了,但文章映射的问题不禁让人深思。到底是自己的不优秀造成家庭的矛盾,还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孩子失去自我?这是目前社会上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反思的问题。不管是什么,家庭关系的不和睦,必将造成孩子人格的缺失,变得越来越陌生,最终成为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
面对自己,直抒胸臆。小作者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说明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能够直面自己。文章能够让人动情的地方,莫过于真挚感情的输出。相信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小作者直接袒露自己的心声,面对问题所在,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
?
?
行走在陌生与熟悉之间
◎嘉兴一考生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因为太熟悉了,所以就习以为常了,有了审美疲劳了,自以为很了解,在熟悉中再也发现不了新的变化。
“我们变成了世上最熟悉的陌生人”,曾经一起欣赏窗外那被月光染亮的海洋,现在却因为没有了爱,于是各自曲折,各自哀伤。
“这个妹妹我好像在哪里见过!”因为有木石前缘,上一辈子他曾用心浇灌,于是这一世虽然初见,却成了彼此的痴恋。
陌生与熟悉不停地交换,每个人,都行走在陌生与熟悉之间。
我们因为需要,而主动把无数的陌生变成了熟悉:需要学问,所以就去学习,在学习中熟悉了原本陌生的知识,然后用这些知识帮助我们解决各种问题;需要放松,所以就去旅行,在旅行中熟悉了原本陌生的风景,长了见识,抚慰了疲惫的心;需要情感,所以就去结交,在结交中熟悉了原本陌生的人,然后互相安慰彼此的灵魂。这是不是因为太功利?
我们因为厌倦,而主动把无数的熟悉变成了陌生:衣服买了一件又一件,还是感觉自己没有衣服穿;美食吃了很多很多,但还是感觉没什么好吃的;跟身边的人在一起感觉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却在网络上跟一位陌生的网友聊得热火朝天。这是不是因为喜新厌旧?
其实不必惊讶,人生就是行走在陌生与熟悉之间,无论是喜新厌旧,还是念念不忘,都是人之本性。只不过,在陌生与熟悉转换之间,我们应该多扪心自问:这真的是我该熟悉的吗?这真的是我该忘记的吗?我真的熟悉了吗?我到底需要哪些?搞清楚了这些问题,至少可以少一些伤害,少一些迷茫,少一些失落,少走一些弯路。我们的灵魂与理性,也能在
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
一切的未知都是陌生,一些的已知都是熟悉。在探索未知中进步,在回望熟悉中成长,在陌生与熟悉中轻盈地行走,就能拥有丰富的灵魂。
?
且选且珍惜
◎嘉兴一考生
除了出生和死亡,人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每天都在进行不同的选择。往小的方面讲,要选择吃什么、穿什么;往大的方面讲,要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要选择未来的职业。而对于人生而言,有一些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它甚至会影响到你的命运,搞不好会“一招走错,满盘皆输”。所以,虽然说“我的地盘我做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做出选择之后也一定要万分珍惜。
比如这位热爱翼装飞行的女大学生,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为自己而活,我不后悔我的选择,我会坚持我选择的路。”她有自己的主见、追求,而不是那种什么都听父母的“乖乖女”;并且,她选择的并不是什么邪门歪道,她热爱她的热爱,还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与那些糊涂度日的人相比,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但是,她在这次活动中坠亡了,痛苦的当然是她的父母亲人,而该深思的则是我们。
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不能说她不该选择翼装飞行这种极限运动,但如果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对个体而言,有没有比这更好的选择呢?
周总理年轻的时候“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把自己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在了起来,这样的选择,其意义是不是更崇高?对社会的贡献是不是更大?而翼装飞行这种高风险的极限运动的意义又有多大?选择之后,有没有心怀敬畏地去践行?
虽然她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算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但这一次飞行她却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当天天气不好,她应该拒绝飞行;她应该带上手机和GPS定位装置。如果她做到了,相信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太过自信?因为一时冲动?不管怎样,这样的选择直接导致了死亡!如此高风险的运动,她做选择时的轻率是不该被原谅的。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在河里淹死的往往是一些會游泳的人。我们有太多人在选择了之后,尤其是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之后,常常缺乏一颗时时敬畏之心。长久下来,难免不会出错。然而,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最理智的办法便是在选择之后,做好万全的准备。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周全的准备,胜利了自然是锦上添花,就算失败,也至少保住了生命,可以随时从头再来。就像创办创新工场的李开复,虽不幸患上淋巴癌,但他在冷静下来后,理智地选择相信科学,相信医生,随后一直坚持与病魔抗争,最终取得了康复。
逝者已矣,无意责备,只是提醒活着的人们:且选且珍惜。
【点评】
本文的观点非常客观、公正。文章伊始,作者没有急着否定翼装女飞行员的行动,而是对于她敢于冒险的精神给予了肯定。紧接着,作者又从选择这一主题出发,顺势提出了“女飞行员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这样理智的问题,通过论述,得出文章的结论:无论做什么样的选择,都要心怀一颗敬畏之心。
在素材运用上,作者不仅运用了周总理年少时的励志故事以及李开复积极治疗的故事,而且大量采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句,比如但丁的名言、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中的名句等等,使得文章文采斐然。
?
如果重来一次
◎嘉兴一考生
翼装飞行,女大学生,死亡,当三者联系在一起时,必然引起世人的关注。翼装飞行,极限运动中的“极限”,风险系数极高。她活着的时候曾说:“我为自己而活,我不后悔我的选择,我会坚持我选择的路。”而我在想,如果生命能重来一次,她还会这样选择吗?
人类一直都在不断挑战自己,这本是好事。可以说,所有的伟大都是在挑战中形成的。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无限风光在险峰啊。如果没有挑战精神,没有冒险精神,就没有伟大的地理发现,就没有“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壮举,就不能创造“上九天揽月、下五湖捉鳖”的奇迹。
但,不是所有的冒险都值得称道。
航海家的冒险,发现了更广阔的世界,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开辟丝绸之路的冒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飞上月球的冒险,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圆了人类的飞天之梦。然而,翼装飞行呢?除了追求个体飞行刹那的刺激之外,我以为意义了了。并且,事发时她连手机和定位装置都没有带!这就像某些所谓的“驴友”,明明看到了“禁止前往”的要求,却一定要以所谓冒险的名义前往,结果还要很多人来营救,甚至还导致救援人员的牺牲。这样一种仅仅为了满足个人一时的快感的冒险行为,不该被称道。
是的,选择翼装飞行的确是她个人的行为,是她的权利,我想她也应该早就想过生死的问题。但人总是有侥幸心理的,当死亡没有真实降临的时候,有几个人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只是我们无法得知,当她意识还清醒的时候,她是否有过后悔。
并且,一个人选择做什么,不应该仅仅为自己考虑,因为每个人身兼不同的角色,要承担不同的责任:她是国家培养的大学生,她有作为国家公民的责任;她是父母的女儿,她有孝顺父母的责任。抛开这些必须承担的责任,用父母赐予的身体去玩这种具有高度危险性的极限运动,我以为这是一种自私的选择。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连远游都要“有方”,更何况是冒险?我希望每个人在选择时能牢记自己的责任。
【点评】
全文构思结构宏观上采用先扬后抑、以退为进的对比转折式结构,在全文论证的过程中先肯定挑战自己、冒险精神的好处与价值,然后用“但”转折词独立成段,引出冒险精神不值得称道,干脆利落地“破”题。接着又以双层让步论证的方式鲜明的“立”观点,再次肯定冒险精神的价值,再次以“然而”转折词否定冒险精神不可取。这样层层让步转折论证得出中心论点:人不能自私的选择,选择要担当责任。
在素材运用上,本文可谓十分丰富,既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的著名段落,又有古人名言,古今结合,让文章显得十分厚实。文章中大段采用排比句式,非常有说服力。
?
走自己的路
◎嘉兴一考生
?
有勇气做真正的自己,单独屹立。
——题记
5月12日,在张家界天门山进行翼装飞行表演时,一名翼装女飞行员失联。该翼装飞行员是一名95后女大学生,热爱极限运动。她曾公开表示:“我为自己而活,我不后悔我的选择,我会坚持我选择的路。"生活的舞台可以很小很小,只要跟在别人身后低头碎步,便能画地为牢;生活的舞台也可以很大很大,只需要另辟蹊径,做命运的弄潮儿,便能天马行空。走好自己的路,让他们说去吧。
走自己的路,留一方净土,守住一份谈泊。与前人耳语,刘禹锡告诉我生活的乐趣,世人愿在仕途上,奔走于功名与权力之间,角逐在利欲之下。他志不在此,更喜明月清风的夜晚,更爱苔痕上阶,草色入人帘的盎然绿意,谈笑间是鸿儒之语,弹奏时是素琴之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鸿儒白丁任其去留,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大善也!
走自己的路,把盏临风,为生命着色。
与前人畅谈,苏东坡告诉我生命的选择,他曾矛盾,放弃仕途,怎能报效祖国;放弃文学,又如何跻身文坛。后来他才明白,“一蓑烟雨任平生”才是他的选择。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在缺月挂疏桐之夜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在赤壁江月间叹“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之豪情。不为蝇头小利,不为蜗角虚名,从政治的小路走出,从此沧海寄余生。
走自己的路,多-份从容,少一份矛盾。
【点评】
逻辑严谨,感悟深刻。文章开篇就选用题记的方式点题,开门见山。接下来从女飞行员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奉献生命到刘禹锡为了留守淡泊归隐田园,再到苏东坡放弃仕途选择烟雨任平生的朴实生活,一步一步,匠心独运,逻辑严谨,感悟深刻。
语言优美,表达生动。本文注重对词语的选择、语句的雕琢。文中恰当的诗句引用,配合小作者的选材,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紧扣题意,主旨明确。小作者善于谋篇布局,让文章主旨贯串全文。文章从题记开始就明确交代了本文的主旨是坚持做真正的自己,将材料中的新闻作为引子,告诉读者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其次,以巧妙的方式引出刘禹锡和苏东坡的故事,以两位古代的大诗人能坚守自己的选择,告诉读者要留一方净土,守住一份淡泊,走好自己选择的路。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嘉兴一考生
中国有一句古语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强调的是规则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规则,在这个前提之下才有自由灵性的发挥。
网络报道的这位在张家界丧生的翼装飞行员的悲剧再次提醒人们要遵守规则,否则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位飞行员,她有过数百次的翼装飞行和高空跳伞经验,她应该懂得时刻都需要遵循救生规则,应该有保持联系和安装定位等规则常识,但是她没有遵守携带手机和GPS装置的规则,给救援的人员增加施援难度,最终遇难。这出悲剧的主要责任在于翼装女飞行员自己。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一些同学的日常行为,在学习与生活中有的同学不遵守班集体、学校的规则,触犯班规、校规,往往以个性自由狡辩,最终被学校纪律惩罚。有的同学以自我为中心,肆意张扬自己的个性,无视校规校纪,拒不遵守规则,走向社会极可能触犯法律。据报道,许多党员干部不遵守党纪国法,放纵自己,任由自己的个性为所欲为,最终触犯党纪,触犯国法,落得个锒铛入狱的悲惨结局!由此观之,小到个,人的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大到危害国家,人民的利益的行为,这些都是对规矩的漠视,甚至触及法律,必须引起人们的反思。
一个人只有遵守国家制定的规则,在党纪,国法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发挥个性,才能够求得生存和发展。如果单纯的事事以自我为中心,标怖基为自己而情.“我不后悔我的选择“我会坚持我选样的路”等等借口做校辩,其结局一定是悲惨的。正如这位女飞行员一样,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这个教训值得人们深思。
我们呼吁现代社会的每个人,在追求个性张扬的同时,要崇尚规则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用规则约束自我。自由自在翱翔的前提一定是遵循飞行的原则。
【点评】
表述有力,论述得体。整篇文章语言干净,开篇即点出“规矩”的主题,从而围绕中心,小作者选取女飞行员的事件作为开篇之引,从而引发思考,从个人,到国家,层层递进,主题鲜明,论证有力。同时,思辨性哲理句的运用为文章增色不少,拓宽了文章的深度。
眼界开阔,立意深刻。小作者眼界开阔,本文没有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而是上升到国家制度层面,从而阐明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在议论的基础上,小作者将理论谈到付诸实际,呼吁大家在追
求个性张扬的同时,崇尚规则。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追求自由,更有现实意义。
?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题
浙江嘉兴卷:熟悉和陌生+飞行员之死
考场真题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1:
熟悉和陌生其实是一种感觉。有时,熟悉和陌生会在某一刻转换:对熟悉的地方感到陌生,也许是因为某种事物在悄然变化,漂亮给我们看;对陌生的地方感到熟悉,也许是那里的人和事感动、温暖了我们。世界在变,我们的认知也在变,许多人物是怎样的美,许多事物是怎样的独特,需要我们以自己的行动来触摸世界的陌生与熟悉,升华自己的灵魂与理性……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生活体验或见闻,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题目2:
5月12日,在张家界天门山进行翼装飞行表演时,一名翼装女飞行员失联。由于事发时她没带手机和GPS装置,加上连日降雨,导致救援难度加大。直到5月18日,其遗体在丛林中被找到。该翼装飞行员是一名95后女大学生。热爱极限运动,接受过系统训练,有数百次翼装飞行和高空跳伞经验。她曾公开表示:“我为自己而活,我不后悔我的选择,我会坚持我选择的路。”
以上事件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大家褒贬不一。请结合你的思考与认识,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文题解读
题目1:
题目给出的材料是一段阐释陌生与熟悉关系的意蕴深刻的话,极富思辨色彩与人文关怀。认真分析材料,从中可以得出写作的立意与方向。为什么熟悉的地方会感到陌生?是因为那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地方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直到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我们才发现它的美好。比如居住的城市,平日里行色匆匆,来不及留意,直到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才发现城市已经变得如此美好。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街道整洁,高楼林立。为什么会对陌生的地方感到熟悉?是因为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有着我们曾经无比熟悉的情感。比如转学到一个新的学校,环境无疑是陌生的,但走人班级,感受到同学们的热情、老师的关怀,这一切都似曾相识,我们就会觉得熟悉无比。在熟悉里发现陌生,需要我们以敏感的心灵去体悟生活。在陌生里发现熟悉,需要我们以细腻的情感去感受温情。可借鉴如下思路:首段写自己周日去书店买书,无意中发现昔日熟悉的城市居然有了一丝陌生的感觉。然后运用对比的手法,具体描写城市发生的喜人变化,可从清新的空气、街道的绿化、高楼商铺林立、人们的精神状态等方面进行描写。末段总结全文,表现自己从城市的变化中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与人民生活的幸福,表达自己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题目2
这是一道“时评题”,要求就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作时,首先要抓住事件的几个关键要素:人物——95后女大学生,风华正茂;事件——参加翼装飞行而坠亡,高风险的极限运动,悲剧;细节——没带手机和GPS装置,是疏忽大意,还是太过自信?言论: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对此,命题人也明确指出,大家对此事褒贬不一,也就是说,对女大学生的选择,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而命题人并未暴露出自己的感情倾向。此题通过新闻事件来锻炼、培养学生的社会哲思,从现象中看本质,考验学生的思辨能力。这也是近几年嘉兴中考作文的一个趋势——贴近时代、社会和生活。
据此,就本题而言,最佳立意有二:
一是支持女大学生的选择。人生的道路是她自己选择的,并且她也没有违法犯罪,没有危害他人,所以只要她自己觉得好,自己认为值得,自己无怨无悔,别人就不应该指责。
二是反对女大学生的选择。虽然说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之路是她自己的事情,但每个人身上都肩负着多种责任,只在乎自己的喜好而不顾身上的责任,比如,忽视父母的感受,这其实是一种自私的做法。而且,虽然冒险精神值得肯定,但不是所有的冒险都值得提倡。
在具体写作时,除了要亮明自己的观点,最重要的就是要选取合适的论据,可以采用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也可以利用时事新闻加以佐证。总之,新颖的素材的运用,不仅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能为文章增色很多。
考场佳作
陌生的时光
◎嘉兴一考生
其实有很多人对我说过,阿硕,你怎么变成这样了?我还记得新生人校。父母去找老师吃饭。我坐在一旁,听他们谈话。三个主科老师,两个说我很内向。母亲说,她以前不是这样的。
我以前是一个吵得讨人嫌的胖丫头,叽叽喳喳、疯疯癫癲。母亲说:“这张嘴长在你身上可真够累的。人还未到,声音就先到了。”我不以为意,继续嘻嘻哈哈。
越长大我的话就越少,因为我的成绩已经不是顶尖了。父亲恨铁不成钢地说:“以前学习好的时候,别人提起你我还可以炫耀两句。现在只能干笑着说还好。丢不丢人?”
我缩在一边,不说话。
之后父母就开始吵,父亲责怪母亲不会教育我;母亲骂父亲一天到晚不管我,就她一个累死累活。我静静地听着,憋住泪水。
等他们吵完了,父亲生气地摔门而去,母亲也骂我几句,回到房间。家里死一般的寂静。我塞上耳机,听着里面模模糊糊唱着什么,眼泪噼里啪啦往下掉。
我开始不想与他们说话。我与他们,或许真的没什么共同语言吧。和母亲说学校的趣事,她抓住的永远不是我想表达的笑点,而是从事情中透露的有关学习的事。
而关于父亲,我与他关系一直很生疏。?他每天都工作工作又工作。每天晚上一两点回家,早上我起床时,他还在睡觉。中午放学回家,我吃完饭去睡午觉了,他才起来离开家。如此循环,一直到我小学毕业。
六年时间,我和他在一起的时间还没有半年。
上了初中后,我和母亲搬到离学校近的地方住,而他还在以前的房子里住。这样,我们见面的时间就更少了。家里一般只有两个人,我和母亲。
就这样,我开始慢慢变得内向。新生入学一个月,我才完全熟悉班上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因为我不擅长与别人交际。甚至还养出一个坏毛病:说话时不敢看别人的眼睛。
我不喜欢被人注视,特别是很多人。我不喜欢太明亮的光和颜色,这样让我很没有安全感。和陌生人在一起我会特别紧张,哪怕身边有一个朋友,我也会安心。
这样的我,自己也很陌生。
谁也想不到,我曾经吵吵闹闹,经常上蹿下跳,还勇猛到和男生打架,打到对方先哭。我还经常仰头大笑,一点也不文雅。
说实话,我更爱以前的我。
可是时光慢慢吞噬了我。我和那个曾经的我慢慢背道而驰,成了平行线。
记忆还在下雨,曾经的欢笑、雀跃变得那么模糊。
好像是在昨天,却又像在很久以前。
一条路蹒跚而行,走得摇摇欲坠。
我已经被改变得面目全非。
成了一个我都不了解的最熟悉的陌生人!
【点评】
含蓄隽永,引人深思。小作者以自己的事情着手描写,故事描写虽然简单明了,但文章映射的问题不禁让人深思。到底是自己的不优秀造成家庭的矛盾,还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孩子失去自我?这是目前社会上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反思的问题。不管是什么,家庭关系的不和睦,必将造成孩子人格的缺失,变得越来越陌生,最终成为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
面对自己,直抒胸臆。小作者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说明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能够直面自己。文章能够让人动情的地方,莫过于真挚感情的输出。相信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小作者直接袒露自己的心声,面对问题所在,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
行走在陌生与熟悉之间
◎嘉兴一考生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因为太熟悉了,所以就习以为常了,有了审美疲劳了,自以为很了解,在熟悉中再也发现不了新的变化。
“我们变成了世上最熟悉的陌生人”,曾经一起欣赏窗外那被月光染亮的海洋,现在却因为没有了爱,于是各自曲折,各自哀伤。
“这个妹妹我好像在哪里见过!”因为有木石前缘,上一辈子他曾用心浇灌,于是这一世虽然初见,却成了彼此的痴恋。
陌生与熟悉不停地交换,每个人,都行走在陌生与熟悉之间。
我们因为需要,而主动把无数的陌生变成了熟悉:需要学问,所以就去学习,在学习中熟悉了原本陌生的知识,然后用这些知识帮助我们解决各种问题;需要放松,所以就去旅行,在旅行中熟悉了原本陌生的风景,长了见识,抚慰了疲惫的心;需要情感,所以就去结交,在结交中熟悉了原本陌生的人,然后互相安慰彼此的灵魂。这是不是因为太功利?
我们因为厌倦,而主动把无数的熟悉变成了陌生:衣服买了一件又一件,还是感觉自己没有衣服穿;美食吃了很多很多,但还是感觉没什么好吃的;跟身边的人在一起感觉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却在网络上跟一位陌生的网友聊得热火朝天。这是不是因为喜新厌旧?
其实不必惊讶,人生就是行走在陌生与熟悉之间,无论是喜新厌旧,还是念念不忘,都是人之本性。只不过,在陌生与熟悉转换之间,我们应该多扪心自问:这真的是我该熟悉的吗?这真的是我该忘记的吗?我真的熟悉了吗?我到底需要哪些?搞清楚了这些问题,至少可以少一些伤害,少一些迷茫,少一些失落,少走一些弯路。我们的灵魂与理性,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
一切的未知都是陌生,一些的已知都是熟悉。在探索未知中进步,在回望熟悉中成长,在陌生与熟悉中轻盈地行走,就能拥有丰富的灵魂。
且选且珍惜
◎嘉兴一考生
除了出生和死亡,人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每天都在进行不同的选择。往小的方面讲,要选择吃什么、穿什么;往大的方面讲,要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要选择未来的职业。而对于人生而言,有一些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它甚至会影响到你的命运,搞不好会“一招走错,满盘皆输”。所以,虽然说“我的地盘我做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做出选择之后也一定要万分珍惜。
比如这位热爱翼装飞行的女大学生,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为自己而活,我不后悔我的选择,我会坚持我选择的路。”她有自己的主见、追求,而不是那种什么都听父母的“乖乖女”;并且,她选择的并不是什么邪门歪道,她热爱她的热爱,还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与那些糊涂度日的人相比,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但是,她在这次活动中坠亡了,痛苦的当然是她的父母亲人,而该深思的则是我们。
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不能说她不该选择翼装飞行这种极限运动,但如果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对个体而言,有没有比这更好的选择呢?
周总理年轻的时候“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把自己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在了起来,这样的选择,其意义是不是更崇高?对社会的贡献是不是更大?而翼装飞行这种高风险的极限运动的意义又有多大?选择之后,有没有心怀敬畏地去践行?
虽然她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算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但这一次飞行她却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当天天气不好,她应该拒绝飞行;她应该带上手机和GPS定位装置。如果她做到了,相信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太过自信?因为一时冲动?不管怎样,这样的选择直接导致了死亡!如此高风险的运动,她做选择时的轻率是不该被原谅的。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在河里淹死的往往是一些會游泳的人。我们有太多人在选择了之后,尤其是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之后,常常缺乏一颗时时敬畏之心。长久下来,难免不会出错。然而,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最理智的办法便是在选择之后,做好万全的准备。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周全的准备,胜利了自然是锦上添花,就算失败,也至少保住了生命,可以随时从头再来。就像创办创新工场的李开复,虽不幸患上淋巴癌,但他在冷静下来后,理智地选择相信科学,相信医生,随后一直坚持与病魔抗争,最终取得了康复。
逝者已矣,无意责备,只是提醒活着的人们:且选且珍惜。
【点评】
本文的观点非常客观、公正。文章伊始,作者没有急着否定翼装女飞行员的行动,而是对于她敢于冒险的精神给予了肯定。紧接着,作者又从选择这一主题出发,顺势提出了“女飞行员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这样理智的问题,通过论述,得出文章的结论:无论做什么样的选择,都要心怀一颗敬畏之心。
在素材运用上,作者不仅运用了周总理年少时的励志故事以及李开复积极治疗的故事,而且大量采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句,比如但丁的名言、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中的名句等等,使得文章文采斐然。
如果重来一次
◎嘉兴一考生
翼装飞行,女大学生,死亡,当三者联系在一起时,必然引起世人的关注。翼装飞行,极限运动中的“极限”,风险系数极高。她活着的时候曾说:“我为自己而活,我不后悔我的选择,我会坚持我选择的路。”而我在想,如果生命能重来一次,她还会这样选择吗?
人类一直都在不断挑战自己,这本是好事。可以说,所有的伟大都是在挑战中形成的。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无限风光在险峰啊。如果没有挑战精神,没有冒险精神,就没有伟大的地理发现,就没有“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壮举,就不能创造“上九天揽月、下五湖捉鳖”的奇迹。
但,不是所有的冒险都值得称道。
航海家的冒险,发现了更广阔的世界,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开辟丝绸之路的冒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飞上月球的冒险,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圆了人类的飞天之梦。然而,翼装飞行呢?除了追求个体飞行刹那的刺激之外,我以为意义了了。并且,事发时她连手机和定位装置都没有带!这就像某些所谓的“驴友”,明明看到了“禁止前往”的要求,却一定要以所谓冒险的名义前往,结果还要很多人来营救,甚至还导致救援人员的牺牲。这样一种仅仅为了满足个人一时的快感的冒险行为,不该被称道。
是的,选择翼装飞行的确是她个人的行为,是她的权利,我想她也应该早就想过生死的问题。但人总是有侥幸心理的,当死亡没有真实降临的时候,有几个人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只是我们无法得知,当她意识还清醒的时候,她是否有过后悔。
并且,一个人选择做什么,不应该仅仅为自己考虑,因为每个人身兼不同的角色,要承担不同的责任:她是国家培养的大学生,她有作为国家公民的责任;她是父母的女儿,她有孝顺父母的责任。抛开这些必须承担的责任,用父母赐予的身体去玩这种具有高度危险性的极限运动,我以为这是一种自私的选择。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连远游都要“有方”,更何况是冒险?我希望每个人在选择时能牢记自己的责任。
【点评】
全文构思结构宏观上采用先扬后抑、以退为进的对比转折式结构,在全文论证的过程中先肯定挑战自己、冒险精神的好处与价值,然后用“但”转折词独立成段,引出冒险精神不值得称道,干脆利落地“破”题。接着又以双层让步论证的方式鲜明的“立”观点,再次肯定冒险精神的价值,再次以“然而”转折词否定冒险精神不可取。这样层层让步转折论证得出中心论点:人不能自私的选择,选择要担当责任。
在素材运用上,本文可谓十分丰富,既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的著名段落,又有古人名言,古今结合,让文章显得十分厚实。文章中大段采用排比句式,非常有说服力。
走自己的路
◎嘉兴一考生
?
有勇气做真正的自己,单独屹立。
——题记
5月12日,在张家界天门山进行翼装飞行表演时,一名翼装女飞行员失联。该翼装飞行员是一名95后女大学生,热爱极限运动。她曾公开表示:“我为自己而活,我不后悔我的选择,我会坚持我选择的路。"生活的舞台可以很小很小,只要跟在别人身后低头碎步,便能画地为牢;生活的舞台也可以很大很大,只需要另辟蹊径,做命运的弄潮儿,便能天马行空。走好自己的路,让他们说去吧。
走自己的路,留一方净土,守住一份谈泊。与前人耳语,刘禹锡告诉我生活的乐趣,世人愿在仕途上,奔走于功名与权力之间,角逐在利欲之下。他志不在此,更喜明月清风的夜晚,更爱苔痕上阶,草色入人帘的盎然绿意,谈笑间是鸿儒之语,弹奏时是素琴之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鸿儒白丁任其去留,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大善也!
走自己的路,把盏临风,为生命着色。
与前人畅谈,苏东坡告诉我生命的选择,他曾矛盾,放弃仕途,怎能报效祖国;放弃文学,又如何跻身文坛。后来他才明白,“一蓑烟雨任平生”才是他的选择。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在缺月挂疏桐之夜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在赤壁江月间叹“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之豪情。不为蝇头小利,不为蜗角虚名,从政治的小路走出,从此沧海寄余生。
走自己的路,多-份从容,少一份矛盾。
【点评】
逻辑严谨,感悟深刻。文章开篇就选用题记的方式点题,开门见山。接下来从女飞行员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奉献生命到刘禹锡为了留守淡泊归隐田园,再到苏东坡放弃仕途选择烟雨任平生的朴实生活,一步一步,匠心独运,逻辑严谨,感悟深刻。
语言优美,表达生动。本文注重对词语的选择、语句的雕琢。文中恰当的诗句引用,配合小作者的选材,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紧扣题意,主旨明确。小作者善于谋篇布局,让文章主旨贯串全文。文章从题记开始就明确交代了本文的主旨是坚持做真正的自己,将材料中的新闻作为引子,告诉读者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其次,以巧妙的方式引出刘禹锡和苏东坡的故事,以两位古代的大诗人能坚守自己的选择,告诉读者要留一方净土,守住一份淡泊,走好自己选择的路。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嘉兴一考生
中国有一句古语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强调的是规则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规则,在这个前提之下才有自由灵性的发挥。
网络报道的这位在张家界丧生的翼装飞行员的悲剧再次提醒人们要遵守规则,否则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位飞行员,她有过数百次的翼装飞行和高空跳伞经验,她应该懂得时刻都需要遵循救生规则,应该有保持联系和安装定位等规则常识,但是她没有遵守携带手机和GPS装置的规则,给救援的人员增加施援难度,最终遇难。这出悲剧的主要责任在于翼装女飞行员自己。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一些同学的日常行为,在学习与生活中有的同学不遵守班集体、学校的规则,触犯班规、校规,往往以个性自由狡辩,最终被学校纪律惩罚。有的同学以自我为中心,肆意张扬自己的个性,无视校规校纪,拒不遵守规则,走向社会极可能触犯法律。据报道,许多党员干部不遵守党纪国法,放纵自己,任由自己的个性为所欲为,最终触犯党纪,触犯国法,落得个锒铛入狱的悲惨结局!由此观之,小到个,人的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大到危害国家,人民的利益的行为,这些都是对规矩的漠视,甚至触及法律,必须引起人们的反思。
一个人只有遵守国家制定的规则,在党纪,国法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发挥个性,才能够求得生存和发展。如果单纯的事事以自我为中心,标怖基为自己而情.“我不后悔我的选择“我会坚持我选样的路”等等借口做校辩,其结局一定是悲惨的。正如这位女飞行员一样,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这个教训值得人们深思。
我们呼吁现代社会的每个人,在追求个性张扬的同时,要崇尚规则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用规则约束自我。自由自在翱翔的前提一定是遵循飞行的原则。
【点评】
表述有力,论述得体。整篇文章语言干净,开篇即点出“规矩”的主题,从而围绕中心,小作者选取女飞行员的事件作为开篇之引,从而引发思考,从个人,到国家,层层递进,主题鲜明,论证有力。同时,思辨性哲理句的运用为文章增色不少,拓宽了文章的深度。
眼界开阔,立意深刻。小作者眼界开阔,本文没有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而是上升到国家制度层面,从而阐明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在议论的基础上,小作者将理论谈到付诸实际,呼吁大家在追
求个性张扬的同时,崇尚规则。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追求自由,更有现实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