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学案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文学常识
关于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他通史学,私自撰写《齐春秋》,披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不少丑闻。他因此受到了武帝免其职焚其稿的迫害。后奉诏撰写《通史》,上起三皇,下迄齐代,未成身死。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科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结合课文的全部注释,找出生字、生词,查字典逐一注音、解释。
二、课堂学习
按要求写出句子: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
写听觉感受的:
第二课时
一、重点词语:
通假字
1.窥谷忘反 2.蝉则千转不穷
词类活用
1.任意东西 2.负势竞上
3.横柯上蔽 4.互相轩邈
一词多义:
1.息: 5.许:
2.相: 6.从:
3.穷: 7.奔:
4.绝 8.经纶: 9.负:
二、句子翻译: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第三课时
一、思考练习:
1.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水的什么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的什么特征?
2.本文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二、中考链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横柯上蔽( ) 窥欲忘反( )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文:
3.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记反”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比较阅读
与朱元思书(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顾章书(乙)
仆(1)去月谢病,还觅薜萝(2)。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3),孤峰限(4)日,幽岫(5)含云,深溪蓄翠,蝉鸣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6)幽居,遂葺(7)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8)。山谷所资(9),于斯(10)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11)
注释:(1)[仆]作者谦称。(2)〔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3)〔森壁争霞〕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4)(限)遮断。(5)〔幽岫〕幽深的山穴。(6)〔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7)〔葺〕修建。(8)[竹实]又名竹米,隐士所食之物。(9)〔资〕出产。(10)[斯]这里。(11)〔仁智之乐,岂徒语哉!〕意思是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非虚妄之语。
阅读训练: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天下独绝 (2)于斯已办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3、乙文中作者选择石门山为归隐之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4、甲乙两文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