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必修二课件-2.2化学能与电能29-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必修二课件-2.2化学能与电能29-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3-03 20:2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火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
化学能
电能
机械能
热能
燃烧
蒸汽
发电机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
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就形成了电流
接受电子的装置
提供电子的装置
化学能  电能
负极(-)是锌片:
反应式为:
2H++2e-=H2↑
总反应
正极(+)是铜片:
Zn+2H+=Zn2++H2↑
原电池的反应原理
反应为:
Zn-2e-=Zn2+
化学能  电能
?青蛙腿与伏打电池?
1780年,伽伐尼(Galvani,L.)
青蛙抽搐实验。
原电池的雏形
理论解释
:生物电观点!
1780年秋天,意大利的一位生物学教授伽伐尼在解剖青蛙的实验中偶然发现,当用两种不同的金属同时接触青蛙腿时,青蛙腿会发生痉挛。根据伽伐尼的观点,这是一种由动物本身的生理现象所产生的电,称之为动物电。伽伐尼对这个现象做了10年的研究,于1791年公布了实验所得到的结果。
1780年秋天,意大利解剖学和医学教授教授伽伐尼在解剖青蛙的实验中偶然发现,当用两种不同的金属同时接触青蛙腿时,青蛙腿会发生痉挛。根据伽伐尼的观点,这是一种由动物本身的生理现象所产生的电,称之为动物电。伽伐尼对这个现象做了10年的研究,于1791年公布了实验所得到的结果。
伽伐尼“动物电”的偶然发现
伽伐尼的实验引起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的兴趣,他想探究让青蛙腿发生痉挛的原因,但是一直没有结果。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一份来自德国的实验报告汇编,其中记载了一位名叫斯罗扎的科学家在1750年做的一次实验。斯罗扎在实验报告中提到,用两块不同的金属片夹住舌头,再用一根金属线连接两块金属片,舌头就会有一种酸的感觉。如果用两块相同的金属片夹住舌头,就没有这种感觉了。
受到斯罗扎的报告的启发,伏打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最终发现,当金属片与潮湿物体接触时就会产生电。不同的金属片与潮湿物体接触时将产生不同的电,把它们连接起来就会放电。在斯罗扎的实验中舌头的感觉,以及在伽伐尼的实验中青蛙腿发生痉挛,就是这种放电现象带来的效果,两个实验都使用了两种不同的金属。这个发现促使伏打决定按照这个原理制造一种能够产生和储存电的装置。
1799年,伏打完成自己设计的这种新型电源的制作,他把几个盛有稀酸的杯子排列起来,在每个杯子中都插入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并将一个杯子中的铜片与另一个杯子中的锌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几个杯子按照这种方式首尾相接地连接起来。
伏打对生物电观点的质疑
(Volta,A.1745-1827)
1800年建立伏打电池模型。
伏打电池是
实用电池的开端。
?实验探究?
仪器与药品:

体:
1mol/LH2SO4溶液、1mol/LNaCl溶液、酒精
电极材料:
C棒2根、Zn片2片、Cu片2片

它:
灵敏电流计、导线、夹子两个,
100ml小烧杯4个等等
?设计实验?
?控制变量
?观察现象
?实验安全
设计实验
(1)实验探究原电池的电极:
(1)实验探究原电池的电极:
能否形成原电池
(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导体。
②活泼性相对较强的的金属电极为负极,活泼性相对较
弱的金属电极或其它导体(碳棒)为正极。
结论
设计实验
(2)实验探究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
(2)实验探究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
(2)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能自发与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探究实验
结论
有锌片、铜片、橘子、番茄等水果、灵敏电流表、导线、烧杯等能否亲手设计一个原电池。
试一试
(3)实验探究原电池的闭合回路: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
结论
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2.两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4.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市场上出售的“热敷袋”,其主要成分是:铁屑、炭粉、木屑与少量NaCl、水等。它在使用之前,需要塑料袋与空气隔绝。使用时开启塑料袋上的小孔,轻轻揉搓就会有热量放出。当使用完后还会发现有铁锈生成。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
练习2:在下列方框中画出以铁棒、石墨棒、导
线、
FeCl3溶液、电流表为用品的原电池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负极材料为:
电极反应为:
正极材料为:
电极反应为:
电池总反应式为:
Fe
C
Fe-2e-=Fe
2+
2Fe
3++
Fe=
3Fe
2+
2Fe
3++
2e-=
2Fe
2+
想一想
活负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