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山间的绿色
梯田的绿色
河岸的绿色
沙漠里的绿色
悬崖边的绿色
石缝中的绿色
绿色代表生命的活力、收获的希望
绿色带来舒畅的心意、温暖的慰藉
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活的情趣
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勃勃的生机
桃红柳绿那是春的象征
青山绿水那是景的美丽
莺歌燕舞奏响绿色的旋律
囚
陆蠡
绿
记
陆蠡(lǐ)
蠡(lí)测
嵌(qiàn)玻璃
瞥(piē)见
涸(hé)辙之鲋
茎(jīng)叶
淅沥(xī
lì)
蕈菌(xùnjùn)
细菌(jūn)
毫不犹疑(yí)
揠(yà)苗助长
猗(yī)郁
疲累(lèi)
白骨累累(lěi)
累(léi)赘
积累(lěi)
果实累累(léi)
急不暇(xiá)择
卷(juǎn)须
纤(xiān)细
脉(mài)络
抑(yì)郁
葱茏(cōng
lóng)
爱抚(fǔ)
烽(fēng)烟
常春藤样的陆蠡
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现代散文家、翻译家。著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陆蠡是一位对生活极为严肃认真的老实人。1942年4月,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生活社被抄,为了追回书刊,他亲自去巡捕房交涉,结果被日本特务机关秘密杀害。据说,日敌问他赞不赞成伪府,他回答不赞成。最后问他对于大东亚的看法,他认为“一定失败”。正是这种民族的骨气,坚定的信念,使他的散文贮满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李健吾在《陆蠡的散文》一文中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梳理文章结构,析囚绿和放绿的原因
体味绿外在形象,探究绿内在精神
理解文章主旨,掌握写作手法
常
春
藤
1
、请用与“囚绿”相同结构的动宾短语来梳理写作思路。
2、结合文本,作者为何“囚绿”又为何“放绿”?你如何看待作者“一囚一放”的行为?
3、品读常春藤外在形象描写的句子,并找出代表绿内在精神的词语。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请用与“囚绿”相同结构的动宾短语来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寻绿
—赏绿—囚绿—放绿—怀绿
(1-4)
(5-7)
(8-12)
(13)
(14)
结合文本,作者为何“囚绿”又为何“放绿”?你如何看待作者“一囚一放”的行为?
囚绿的原因:
1、绿装饰简陋的房子
2、爱绿心切
3、绿可以消除孤独与陌生
4、出于一种“私念”
放绿的原因:
1、常春藤渴望阳光的执著
2、常春藤失去了生命的色彩
3、自己的南归
如何看待作者一囚一放的行为?
1、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即是一种珍爱、挚爱。
2、当爱变成一种伤害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放手;理应学会健康地爱。
品读常春藤外在形象描写的句子,并找出代表绿内在精神的词语。
常春藤外在形象
(关键词)
绿内在精神
(关键词)
4段
繁密—旺盛的生命力
7段
纤细、淅沥、婆娑—蓬勃生机
8段
浆液丰富—葱郁的生命力
9段
依旧—何时何地蓬勃生长
10段
总、甚至、都—向阳、固执
11段
细瘦、娇弱—柔弱、向阳
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爱、固执、永远向着阳光、不屈服于黑暗
结尾说:“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联系背景,谈谈本文的主旨,掌握写作手法。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日寇入侵,华北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卢沟桥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日本侵略者的暴行
日寇入侵
尸横遍野
中国人民顽强抗敌
托物言志
忠贞不渝、永向光明、顽强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绿
以小见大
联系已知
掌握手法
《陋室铭》:用借陋室来抒发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高洁傲岸的节操。
《爱莲说》:用莲来抒发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高雅脱俗的情怀。
《石灰吟》:用石灰来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写作示例
我在我未来的房子周围栽上许多竹子,我要像竹子一样,做一个正直、虚心、高洁的人。
我在书房里摆上几盆青松的盆景,以表达我要像青松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永不言弃!
常春藤样的陆蠡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最后折磨而死。
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
——巴金
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功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李健吾
赞
美
作
者
从常春藤样的陆蠡生命之绿被囚后,依然表现出永不屈服、顽强抗争的精神,你能想到哪些人?哪些事?悟出了什么?
假如有一天,
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禁,
我们不能失去生机
更不能枯萎和凋零!
我们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勇敢地去追逐,
生命的美丽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