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四 11.《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件 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四 11.《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件 3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3 09:0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司马迁
司马迁和《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分 表、
书、 本纪、30  ,70  ,共130篇,52万字。
《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鲁迅称之为“             ”.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   , 
    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主要作品是《史记》。
西汉 
子长
纪传体通史
10
8
12
世家
列传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课文结构、内容
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1、1-2段,廉蔺简介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蔺相如者,缪贤舍人
这是一般传记写法。从全文看,这一介绍有什么作用?
两人身份和地位不同,一贵一贱,影响的大小不同,对比鲜明,为廉颇自恃功高而鄙视蔺相如的出身埋下了伏笔,为以后廉蔺之间的矛盾做了铺垫。
2、3-13段,完璧归赵
保璧:
归璧:
取璧:
献璧:
(1)出使前
初显胆识:“宁许以负秦曲”。
(2)出使秦国
章台接见;传示美人
;侍从狂喜
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
说理斗争: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誓死捍卫: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缓兵之计
:斋戒五日,设九宾礼
径道归璧
义责秦王
坚明约束
自请死罪
提出希望
(3)出使结果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两国僵持,进入对立状态。
3、14-16段,渑池之会
(1)会前计议
(2)会上斗争
迫使秦王击缶
反请咸阳为寿
会上终不胜赵
会后秦不敢动
(3)斗争结果
秦军在打胜仗的情况下为什么主动与赵求和?
相如劝主与会
廉颇盛兵待秦
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情况下,试图在外交上以威势压倒对方,逼迫对方投降,免去或减少动用武力的代价。
4、17-21段,将相交欢
相如功大
拜为上卿
廉颇宣言
相如避匿
相如答谏
廉颇负荆
人物形象
完成课后练习四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译文:太史公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气的,死并不是难事,勇敢面对死亡这才是难事。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身边侍从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势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士人却往往因为胆小懦弱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回来后又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就智慧和勇气来说,他可以说是兼而有之啊!
作者是通过哪些言行来表现蔺相如
“智勇”“兼之”的?
蔺相如的性格特征:
忠贞爱国
忠贞爱国:
向赵王自荐奉璧赴秦,不畏危险,以报国家。
在「完璧归赵」及「渑池之会」中两次以死威胁秦王,可见其为国捐躯之情操。
「负荆请罪」一事中,他处处忍让廉颇,以国家为重,发扬先国家而后私仇的爱国忘私的高尚品格。
蔺相如的性格特征:
忠贞爱国
器量宽宏
器量宽宏:
相如被封上卿后,廉颇十分不满,扬言必加侮辱,相如以国事为重,避而不见,后来廉颇负荆请罪,相如不记旧仇,两人成为刎颈之交。表现出他隐忍退让、宽宏大度、心胸开阔和“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一面。表现了他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和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
蔺相如的性格特征:
忠贞爱国
器量宽宏
智者无惑
智者无惑:
他知道秦王无意偿城,便略施小计,称和氏璧有瑕疪而取回玉璧。
洞悉秦王即使斋戒五日和设九宾之礼,也必定不守诺言,所以叫随从偷偷把玉璧送回赵国。
蔺相如的性格特征:
忠贞爱国
器量宽宏
智者无惑
勇者无惧
勇者无惧:
他冒险出使秦国,仍无惧色,足见他勇气过人。
在大殿上,据理力争,斥责秦王无礼,决心护璧,视死如归。
在秦廷上,指斥历代秦王不守诺言,已使人先送璧返赵,并愿以死抵罪,显示他胆色过人
在渑池会上再次以死威胁秦王,维护赵国尊严。
廉颇的性格特征:
勇猛善战
勇猛善战
为赵将屡立战功,在赵惠文王十六年,大败齐军,夺取阳晋
以勇气闻于诸侯。
部署重兵以防备秦兵的入侵,秦兵最终不敢有所行动,从侧面表现了他的勇武过人。
廉颇的性格特征:
勇猛善战
忠于国家
忠于国家
力劝赵王赴渑池之会,以免赵国被其它国家嘲笑,保存赵国声誉
。这充分表现出他以国家为重,甚有大将军的风度

听到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话之后,大为感动,也很是惭愧,立即负荆请罪。
廉颇的性格特征:
勇猛善战
忠于国家
思虑周密
思虑周密:
赵王赴渑池前,建议若赵王三十日内不返,则立太子为王,以免秦国以赵王为人质;亦部署大军防秦军入侵。这表现了廉颇的忠心和深谋远虑,也表现出了他的周全和细心。
廉颇的性格特征:
勇猛善战
懂得国体
思虑周密
勇于认错
勇于认错:
当明白相如以国家为重的心意后,大受感动,负荆请罪。表现出他性格坦率、忠心爱国、勇于改错等性格上的优点。
廉颇的性格特征:
勇猛善战
懂得国体
思虑周密
勇于认错
心胸狭窄
心胸狭窄:
自恃有军功,却看不到蔺相如挽回国家体面的功绩;又看不起相如的出身,扬言要折辱他。表现了他为人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的缺点

赵惠文王的为人
接纳忠言:遇事与大臣商议,如与廉颇、缪贤等商议送璧之事。
心怀器量:缪贤虽然犯罪,但赵王因他认罪而赦免他。
厚待贤能:廉颇屡立战功,赵王论功行赏,拜为上卿。他对相如亦如是。
不问出身:赵王不计较相如出身低微,亦无任何功绩,只凭缪贤的推荐,便任用他。
秦王的为人
不守诺言:无意以十五城换取和氏璧。
轻浮无礼:不依正式礼节接见外国使臣,只在章台接见相如;渑池之会上,蓄意侮辱赵王,表现轻浮。
处事冷静:被相如作弄后,在盛怒下,仍能权衡利害,不杀相如

残暴不仁:秦王得不到和氏璧,怀恨在心,攻赵,杀二万人。
阴险奸诈:秦王邀赵王于渑池相会,表面上要和赵国修好,实际要侮辱赵王

写作特点
1.在典型的事件中刻画人物
2.通过生动的细节刻画人物。
3.在矛盾的发展变化中推进故事情节,塑造物形象。这种矛盾包括秦赵之间的冲突这个主要矛盾和廉蔺二人之间的内部矛盾。
4.在强烈的对比中刻画人物。
5.
突出重点,详略得当,选材精当,剪裁贴切,避免了流水账式的平铺直叙。
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详写能表现人物性格主要特征的典型事件,集中地详写蔺相如,穿插着略写廉颇。根据展现人物性格形象的需要,有分写,有合写,有明写,有暗写。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
1.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2.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3.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4.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1.“怒发上冲冠”运用夸张手法,十分生动地形容出了蔺相如的愤怒。
2.一个“睨”字就把那种与璧同存亡的坚决神态勾勒出来,也有着不把秦王强权放在眼里的慑人气势。
3.“相视而嘻”,形容秦王和群臣懊丧而又无可奈何的样子,秦王和群臣在蔺相如的智勇面前理屈词穷、无计可施、不知所措的尴尬情态跃然纸上。
4.此处写蔺相如与秦王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两种对照让人叫绝。一方面,蔺相如步步进逼,秦王不得不节节后退,从“怒,不许”到“不肯击缶”,最后不得已“不怿,为一击缶”,在步步进逼、层层激进中,秦王从气势汹汹到无可奈何再到狼狈不堪的过程和情状得以鲜明的表现。另一方面,“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蔺相如的英勇和威武不屈与秦王侍从的迟疑软弱和退却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相如一“张目叱之”,就扫尽了秦王及其左右的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