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人教版
2 说和做
ké
kuī
qì
jiǒnɡ
kǎi
jiào
wù
lì
pài
mí
qián
jiǒnɡ
hè
zànɡ
kǎi
dǒu
【点拨】“壳”应读qiào,“锲”应读qiè。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疏懒 深霄 卓越 警报叠起 独栽 衰微 典藉 形势紧张
错别字
改正
霄
宵
叠
迭
栽
裁
藉
籍
B
【点拨】“兀兀穷年”指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不合语境。
4.(云南中考改编)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B.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多年来我校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支持。
C.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爱科学、学科学。
D.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是否深厚,不仅在于它曾经拥有多少优秀文化,更在于它今天还能拥有多少优秀文化。
【点拨】A项,成分残缺,在“我”后加“对他”;B项,语序不当,将“广泛”调至“关注”之前;C项,搭配不当,“培养”与“知识水平”不搭配。
D
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
(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
(3)(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
对比
比喻
反复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真正美丽的生命应该像闻一多先生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
②但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
③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
④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其妙地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
⑤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A.③④①②⑤ B.③①④②⑤
C.④①⑤②③ D.⑤①③④②
A
(一)
阅读“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至文章末尾,完成下列各题。
7.选文中“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总领下文,说明下文介绍的内容是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8.“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这句话中的“这个方面”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9.选文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10.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这里是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写出了闻一多先生为争取民主和平不怕牺牲的精神、大义凛然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与景仰之情。
11.“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含义:赞扬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是对闻一多先生人格的艺术概括。作用:总结全文,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二)
修髯飘飘
汪曾祺
①很多人都知道闻一多先生是留胡子的。报刊上发表他的照片,大都有胡子。那张流传很广的木刻像,闻先生口噙烟斗,目光炯炯,而又深沉,是很传神的。这张木刻像上,闻先生是有胡子的,但是闻先生原来并未留胡子,他的胡子是抗战那一天留起来的。当时发誓: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②闻先生原来并不热衷于政治。他潜心治学,用心甚笃。他的治学,考证精严,而又极富想象。他是诗人、学者,是艺术家。他的讲课很有号召力,许多工学院的学生会步行穿过全城,来听闻先生的讲课。他很会讲课,能把本来很枯燥的内容,讲得层次分明,文辞生动,引人入胜。他讲话很有节奏,顿挫铿锵,有“穿透力”,如同一流的演员。好几篇文章说过,闻先生讲楚辞,第一句话是“痛饮酒,熟读《离骚》,可以为名士”,是这样的。我上闻先生的楚辞课,他就是这样开头的。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放在一起讲。我记得他讲李贺的诗,同时讲法国的点彩派,这样东西方比较的研究方法,当时运用的人还很少。他讲古代神话,在黑板上钉满了他亲自用墨笔临摹的大幅伏羲、女娲的石刻画像(这本身是珍贵的艺术品)。大教室里各系学生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听这样的课,真是超高级的艺术享受。
③闻先生的个性很强,处处可以看出。他用的笔记本是特制的,毛边纸,红格,宽一尺,高一尺有半,是离京时带出来的。他上课就带了这样的笔记本,外面用一块蓝布包着。闻先生写笔记用的是正楷,一笔不苟,字兼欧柳,字体稍长。他爱用秃笔。用的笔都是从别人笔筒中搜来的废笔。秃笔写蝇头小字,字字都像刻出来的,真是见功夫。他原是学画的。他和几位教授带领一群学生从北京步行到长沙,一路上画了许多铅笔速写(多半是风景)。他的铅笔速写另具一格,他以中国的书法入铅笔画,笔触肯定,有金石味。他冶印,朱白布置很讲究,奏刀有力。
④闻先生的胡子不是络腮胡子,只下巴下长髯一绺,但上髭浓黑,衬出他的轮廓分明,稍稍扁阔的嘴巴,显得潇洒而又坚毅。
⑤闻先生以前整天钻在图书馆楼上,同事曾戏称为“何妨一下楼主人”。后来,闻先生走下“楼”来,拍案而起,献身民主运动,原因很多,我只想说,这和他的刚强的个性是很有关系的。一是一,二是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心口如一,义无反顾。他的人格,是一首诗。
⑥能为闻先生塑像的理想人物,是罗丹。可惜罗丹早就不在了。
⑦在西南联大旧址,现在的西南师范学院的校园中有闻先生的全身石像,长髯飘飘,很有神采。
⑧闻先生遇难时,已经剃了胡子,那时抗战已经胜利。我建议在闻先生牺牲的西仓坡另立一个胸像,最好是铜像。这个胸像可以没有胡子。
(有改动)
12.本文以“修髯飘飘”为题,有何妙处?
点明了闻一多先生与众不同的形象特征;题目意蕴丰富,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了闻一多先生刚强的个性和伟大的人格。
1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大教室里各系学生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
运用侧面描写,烘托了闻一多先生讲课很有号召力,引人入胜。
(2)闻先生的胡子不是络腮胡子,只下巴下长髯一绺,但上髭浓黑,衬出他的轮廓分明,稍稍扁阔的嘴巴,显得潇洒而又坚毅。
运用外貌描写,尤其是描写闻一多先生胡子的细节,突出了他潇洒而又坚毅的性格特点。
14.联系全文来看,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抗战不胜,誓不剃须;②严谨治学,考证精严,而又极富想象;③个性很强,潇洒而又坚毅、刚强;④面对民族危难,拍案而起,献身民主运动;⑤心口如一,义无反顾。
15.汪曾祺在本文和臧克家在《说和做》中寄寓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
都体现了对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言行合一等美好人格的赞颂,都表达了对闻一多先生爱国精神的敬佩。
16.(衡阳中考改编)习近平主席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向古人借智慧,常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在他的文章、讲话、著作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寓意深邃、生动传神,既具有启迪的意义,也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引用了辛弃疾的词句:“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他说:“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1)谈谈习近平主席引用辛弃疾词句,对北京大学学生,也是对莘莘学子提出了什么样的希望?
当代青年学生要顺应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2)“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
这段话阐述了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之间的关系。
人才(人材)
学校
17.【写作借鉴】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肖像描写。如“(他)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等,将闻一多先生令人尊敬且高大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了,从而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为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片段仿写】选一个你熟悉的人物,运用肖像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例文】我的数学老师杜老师30来岁,严肃的国字脸上有着两道浓浓的剑眉,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别看他平时一脸严肃的样子,一上数学课他就变成另外一个人,每讲到精彩处,他的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里闪烁着睿智的亮光,他的语调时而高、时而低……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住了,聚精会神地听他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