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从文题可以看出,本文是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回忆、怀念,文中共回忆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琐事。
文题背景
1.文题阐释
关于鲁迅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
黑龙江呼兰县人。中国近现代女作家,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
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
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帮助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
主要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等。
认识萧红
写作背景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鲁迅和萧红之间的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体会细节描写对人物性格刻画的作用。
3.把握鲁迅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感悟鲁迅的人格魅力。
学习目标
咳嗽
ké
sou
舀
yǎo
调羹
gēng
瞿
qú
绞肉
jiǎo
薪金
xīn
阖眼
hé
揩桌子
kāi
白萨萨
sà
疙瘩
gē
da
抹杀
mǒ
珂
kē
深恶痛绝
wù
腻
nì
一、重点字音
阖:闭合。
展然:(心绪)舒展的样子。
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白萨萨:这里指玻璃窗发亮了,即天快亮了。
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也作抹煞。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安顿:安详,安稳。
了然:明白,清楚。
二、词语解释
据说当年有位友人看了萧红的这篇文章后,不屑地评价说:“这也值得写?这有什么好写的?”但就是这样一篇片段之间没有太强的逻辑关系,甚至略显琐碎的文字,却成为描写鲁迅先生的经典文章。这是什么原因呢?
整体感知课文
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1、标明段落序号。
2、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
3、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些生活场景?分别体现出他的什么特点?
概括方法:人物+事件
特点词:形容词
片段一(1):写鲁迅先生的笑容
片段二(2):写鲁迅先生走路轻捷
片段三(3-13):写鲁迅先生接待友人
片段四(14-17):写鲁迅先生开玩笑
片段五(18-23):写鲁迅夫妇和“我”会心微笑
片段六(24-26):写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的关心帮助
片段七(27-30):写鲁迅先生对原稿校样不珍惜
片段八(31-34):写许先生很忙但是很愉快
片段九(35-40):写鲁迅先生夜里去看电影坐车时的谦让
片段十(41-42):写鲁迅先生独特的休息方式
片段十一(43-54):写鲁迅先生工作的情景
片段十二(55-60):写鲁迅先生检查海婴的丸子
片段十三(61-63):写鲁迅先生包书仔细整齐
片段十四(64-67):写鲁迅先生对待休息和工作的态度
乐观爽朗
义无反顾
热情真诚
幽默
平易近人
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
淡泊名利
家庭和谐
为人着想
惜时
忘我工作
严谨认真
认真细致
奉献精神
二、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可敬的长者,可亲的父亲。有血有肉的伟人,幽默风趣的智者。
三、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大量细致地记叙了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略显琐碎的文字为何会成为描写鲁迅的经典文章呢?
本文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表现人物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鲁迅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一改人们心目中“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让人觉得可亲可敬。
一、再读课文,结合文章的批注,在字斟句酌中揣摩品味下面语句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品读赏析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这里的鲁迅形象和常见的鲁迅形象有何不同?
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真诚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真实动人的细节
2.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荷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从这里体现出鲁迅先生是什么样的人?
鲁迅先生胃不好,但对“我”做的食物还是吃的很开心,表现了他对小辈的体恤;“我再吃几个吗?”运用问句,流露出鲁迅先生对妻子的尊重和爱意。
真实动人的细节
3.①“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
②“于是又陪下去,常常陪到十二点钟。”
比较这两句话,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①句中“陪到八点钟,十点钟”,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出鲁迅先生热心、耐心待客,不厌其烦,也体现了他的辛苦,删掉后就减少了形象感,达不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真实动人的细节
4.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从这几个动词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抓”“扣”“伸”“走”一系列动词,写出鲁迅先生走路轻捷的姿态,表现出鲁迅先生做事干练、一往无前的果敢、刚毅的性格。
准确生动的用词
4.海婴“吃鱼丸”一事是如何表现鲁迅先生的认真严谨、民主务实的精神的?
是通过对比手法来表现的。海婴是个孩子,比较喜欢玩闹,再加上有的鱼丸是新鲜的,有的是不新鲜,所以大人们都没有重视海婴的不满,唯独鲁迅先生并没有因为海婴是孩子而忽视他的意见,通过自己的实践证实了海婴说的是对的。这说明了鲁迅先生的务实认真精神,对于孩子也讲民主,不因他年龄小就忽视他。
①
海婴公子围着闹的起劲,一会儿把按成圆饼的面拿去了,他说做了一只船来,送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看它,转身他又做了一只小鸡。……
②许先生是忙的,许先生的笑是愉快的。
二.为什么萧红在写鲁迅先生回忆录时还穿插描写了其他人物的情况?
写海婴的无拘无束、无忧无虑,从侧面表现出鲁迅对孩子的慈爱。
写许先生忙碌但又愉快,侧面表现鲁迅先生对爱人的温和、体贴。
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描写鲁迅先生与其他人物的交往,烘托出一个真实、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许先生和鲁迅先生朝夕相处,对鲁迅的生活起居十分了解,借许先生的口来介绍鲁迅先生,既弥补了作者对鲁迅先生了解的不足,又能真实地再现先生的很多生活片段,令人信服。
二.为什么萧红在写鲁迅先生回忆录时还穿插描写了其他人物的情况?
一、我们之前读过许多鲁迅的作品和写鲁迅的作品,读了这篇文章你对鲁迅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思考探究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爱国
爱民
爱子
再识鲁迅先生
伟人→凡人→真人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同学们,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一些生活细节的描述,让人感到真实、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鲁迅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崇敬和怀念之情。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学会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表现人物性格,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课堂小结
阅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死》,
进一步了解真实的鲁迅。
课下作业
拓展延伸
鲁迅的名言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课件PPT
随堂测试
1.本文以记实的笔法,对鲁迅先生生前的一些生活琐事进行了翔实的叙述。说说从下面句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2)“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课件PPT
随堂测试
2.作者不厌其烦地把鲁迅先生陪客人的时间一一写出来的原因是(
)
A.写鲁迅先生的待客时间长,说明鲁迅先生十分辛苦。
B.写鲁迅先生家客人的多,说明鲁迅先生十分好客。
C.强调会客时间的长、客人的多,表现鲁迅先生不知疲倦、耐心细致地工作已达到了忘我的境地。
D.写鲁迅同客人谈话内容的丰富,表现鲁迅先生深入群众、了解人民疾苦的孺子牛精神。
课件PPT
随堂测试
3.文中描写鲁迅先生的书桌,对突出人物形象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词语“整整齐齐”“压”“站”用得贴切。请说说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随堂测试
参考答案:
1.(1)乐观开朗
(2)敏捷果断
2.C
3.这些词语表现了鲁迅先生严谨的工作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