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最后一次讲演 讲练课件——河南省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最后一次讲演 讲练课件——河南省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共2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4 12:1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13.最后一次讲演
liè
chǐ

hèng





héng
hèng
jiàn
jiān
铁锤
捶击
木棰
D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B.热播电视剧《安家》展现了房产中介的日常生活,表现了普通人买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
C.2020年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进行。
D.阅读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因为它不仅能开阔人的视野,而且能改变人的思维方式。
C
5.(原创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
致敬千千万万中国人。敬值班的警官,为生命坚守岗位;敬基层干部,为安康绝不懈怠;敬快递员,为生活提供保障;敬患者,__①__。__②__你我,在此刻,__③__是可敬的。因为我们不是一团散沙,因为我们心在一起。
(1)依次填入第②③处空格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②即使 ③也    B.②既然 ③就
C.②因为 ③所以 D.②只有 ③才
(2)在第①处空格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2分)
为希望不言放弃。
A
阅读“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回答问题。(15分)
6.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选文中寻找答案。(3分)
①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②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③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7.结合语境,赏析下列语句。(4分)
(1)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强大力量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
(2)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反动派正在做垂死挣扎,斗争将更加残酷。
8.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的含义,及其表达的作者的感情。(4分)
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9.选文在句子长短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
选文多用短句。这样的句子,使演讲的语气更强烈,更能表达作者心中强烈的愤慨之情。
B
【解析】卑鄙(bǐ)。
2.(原创题)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年少的我们,一路踏歌前行。广袤的天空,任由我们驰骋;湛蓝的大海,任由我们游__①__。妄自菲薄、附庸风雅不是我们的风格;心无旁__②__、锲而不舍才是我们的追求。常怀鸿鹄之志,摇__③__多姿的世界定将尽收眼底。
A.①弋 ②鹜 ③拽   B.①弋 ②骛 ③曳
C.①戈 ②鹜 ③曳 D.①戈 ②骛 ③拽
B
3.阅读下面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共6分)
郑州市某中学某班开展“我爱祖国”主题班会活动,同学们展示了自己搜集的材料。
材料一 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动漫作品,放在视频分享网站B站后引发很多年轻人的追捧,其中的经典台词“每一个兔子都有大国梦”不胫而走,“幸福并感激着”“此生无悔入华夏”“厉害了我的国”……弹幕上“泪目”刷屏。凭借弹幕这种看似“众声喧哗”的方式,青年人在网络上大声表达正能量。
材料二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小粉红”(网络爱国青年)“小青马”(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群体蓬勃兴起,他们“肤白貌美三观正,爱国也要‘萌萌哒’”。
材料三 新华社北京2019年11月12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指出,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请认真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写出一条你的探究结果。(2分)
示例一:轻松活泼的方式也可以传播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示例二:网络上的爱国主义教育正在得到关注和加强。 示例三:可根据青少年接受知识的特点、规律和心理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示例四:年轻人可以用他们特有的方式爱国,成为线上线下、网内网外弘扬正能量的生力军。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三中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3)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请用一种合适的方式具体表达出来。(2分)
示例一:立下志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认真努力学习。 示例二:看见升国旗,立正敬礼。 示例三:唱国歌时,态度端正用心,充满感情。
国强则少年强
①今天我想说的是一份不基于任何条件,不需要努力,我们往往身在福中而不知福的安全感。
②今年春天的时候,我们学院组织同学去各个国家实地调研,我选择了去位于中东地区的以色列。那一天,我去办托运行李时,以色列的安检人员对我进行了足足半个小时的盘问。这个时候我身边的以色列同学跟我解释,他说我们以色列常常受到袭击,所以我们只能用这种最保险也是最笨的方法排查危险。国家太小,袭击太多,我们输不起。
③他的话让我意识到,不安全感对于一个国家和他的国民而言,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不安全感其实不影响综合国力的提升,因为不安全感催人奋进,所以今天的以色列在国防、军事、科技、农业、商业、金融……你能想到的任何领域都是世界强国。但是这样一种不安全感,一旦渗透进每一个国民的生活中,一旦蔓延进每一个国民的心里,会让人失去一份心安理得。这份心安理得,意味着你不需要向外界去解释你的国家存在的正当性,你不需要时刻去忧虑国土安全,你更不需要担心国破家亡而流落他乡。这份安全感是一个国家给国民最根本的安全感。
④生活中的安全感,就像我们开头所说,它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等价交换,但是国家层面的安全感,是抛开个人因素不谈,只因享有国民身份,就可以免受漂泊,免于恐惧。
⑤在美国的时候,我的班上有一个来自叙利亚的同学,当他得知我毕业之后就要回到中国的时候,他跟我说:“我很羡慕你呀,我的国家常年在内战。虽然在今天,我们两个都是在美国的留学生,但是我们各自都还有一个身份——我的身份叫叙利亚难民,而你的身份叫中国公民。”难民与公民最大的区别,在于你是否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你是否一定要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的国家,寄托在一纸非常冰冷的移民法案;还是说,你可以轻飘飘地讲:“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是家里这么好,我随时可以回得来。”
⑥安全感所带来的自由选择的权利,是一个国家赋予年轻人最好的礼物。因为这意味着你不必非得在别国的国土上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个体,才可以被尊重。你就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也会被善待,因为你的背后是一个稳定的国家,而世界对你的国家充满敬畏。
⑦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我经常在课堂上被老师安排,去向大家解释中国的“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解释我们刚刚出台的二孩政策,又或者是南海冲突。因为他们觉得中国很重要,所以中国学生的话一定要听一听。
⑧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经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一百年后的今天,其实道理反过来也一样,中国强则中国少年强。因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会赋予一个少年强大的安全感。基于安全感,他可以自由地选择他想生活的地点、职业、状态乃至是心情。他轻装上阵去看这个世界,又理直气壮地回到自己的家园。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如果你觉得你活得很舒服,那是因为有很多人在默默地为你付出。如果你觉得很安全,那是有很多人在为你承担风险。”他们是边疆官兵、维和部队军人、外交官、各行各业的公共服务人员……为了你和我更强的安全感,在不懈努力。
⑨但即便有不懈努力的他们,我们的国家还是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我们也有自己的不安全感。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今日之中国固然强,但今日之中国少年唯有更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骄傲地回应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期盼,告诉他:“少年强则国强,中国强则中国少年更强。中国强,就是因为——少年强!”
(作者:许吉如。选自北京卫视2015年7月8日《我是演说家》第三季第一期,有删改)
4.从全文看,这篇演讲词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少年强则国强,中国强则中国少年更强,中国强就是因为少年强。
5.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举例论证。作者用她在以色列机场安检的经历和以色列同学的话告诉人们,这些中国人的“日常”的和平、发展与安定,却是很多国家至今奋斗的目标,我们应当珍惜。由该例引出下文对“不安全感”的议论。
6.第⑤段将叙利亚难民的不幸遭遇和作者享受到的强大国家的安全感进行对比,主要有什么作用?(3分)
作者将叙利亚难民的不幸遭遇和作者享受到的强大国家的安全感进行对比,有力地说明了只有国家强大,国民才能更有选择权,突出国家强大的重要性。
7.“国强”与“少年强”有什么关系?(3分)
“国强”,少年就会拥有安全感所带来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就会在外国受到尊重,就会被善待,因为世界对自己的国家充满敬畏。“少年强”,则会推动国家不断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会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所以,“国强”与“少年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