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同步训练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
A.欺瞒(mán)
伶俐(líng)
恐吓(xià)
B.魁梧(kuí)
赫然(hè)
契诃夫(kē)
C.戳到(chuō)
洋溢(yì)
醋栗(cù)
D.胚子(pī)
咳嗽(sou)
赔偿(cháng)
2.下面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
我来收拾残局!
B.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他话也没说,拿起铁锹就径自出了家门。
C.我要拿点儿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
她穿了一件红颜色的衣服,十分鲜艳。
D.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
战士们穿上新军装,显得很神气。
3.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
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格是什么?
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
③一个人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
④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
⑤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座基。
A.①⑤④②
③
B.①⑤③②④
C.②④①⑤③
D.③②④①⑤
4.“奥楚蔑洛夫”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形象,作者用
“变色龙”来比喻他。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用一些动物来比喻人,请写出下面几类人的称呼。
(1)
满脸笑容心怀叵测的人:____________。
(2)
一毛不拔惜财如命的人:____________。
(3)
横行霸道独占一方的人:____________。
5.分析《变色龙》中对奥楚蔑洛夫的语言描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事情刚一发生时,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里问道:“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这是故意发问,目的是在老百姓面前摆官架子,显示自己的警官身份。(
)
(2)起初,奥楚蔑洛夫说:“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我要好好教训他一顿!”表现他决心按照法令,认真处理这件事,执法严明。(
)
(3)当人群里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问赫留金:“它怎么会咬着你的?”接着分析了情况,进行了推断,这表现他想调查清楚事情的具体情况,注重事实,办事公道。(
)
(4)奥楚蔑洛夫骂赫留金“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你这混蛋”,最后还恐吓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表现他厌恶赫留金要借此事得到一笔赔偿费的行为,这是他性格中正直的一面。(
)
6、读完《变色龙》,某同学写了一副对联的横批和上联用来评价奥楚蔑洛夫,现在请你补写出下联。
横批:媚上欺下
上联:面对权贵趋炎附势尽显奴才脸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上 坡
①他的父亲在一个煤球厂做工,每天拉一辆板车挨家挨户地送煤球。马上就要高考了,父亲却累病了,他不得不回到家里。
②这天一早,母亲来到他屋里,几次欲言又止,但还是说了,你父亲感冒了,你就替他出一天工吧,有两户人家等着用煤球。他没有说话,心里感到一阵刺痛,起身去了厂里。
③他拉起板车,装上了1
000块煤球,又从老板那里问了用户的地址和姓名,就上了路。地点在邻村,也就五里多路,用不了半天就可以回来了。出村时,他始终低着头,担心会遇到村里的熟人。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背上如针刺一般。
④出了村,他长出了一口气。这时才感觉拉板车有点费力,路上坑坑洼洼,他需十分小心才行,因为刚出厂的煤球不结实,如果颠一下,很容易破碎。父亲就是成年累月地干着这样的活儿,才挣出了自己的学费,他突然感到深深的愧疚。
⑤进了邻村,前面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坡,他犯起难来,自己能上去吗?如果万一上不去或者再倒回来,煤球岂不全部要摔坏吗?他在坡前停了下来,张望着,很想求助路人推一下,但又不认识他们,如果人家拒绝,该是多么难堪啊!
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有些焦急起来,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只能求人帮忙了。这时,从对面坡上走来一位上年纪的老人。他心头一阵欣喜,有年纪的人都很善良的,就求他吧。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⑦来人是他的初中老师!他清楚地记得,老师对他很好,在读初三时,他曾一度失去信心,连学都不想上了,正是老师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说,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
⑧他明显地感觉到老师已经来到了身边,尽管他低着头,肯定被老师认出了。但是,老师什么也没有问,只是说:“上吧,我帮你推。”他只好站起身,冲老师笑了一下,心底充满了感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板车的拉带挂在肩上,运足了力气。有老师帮忙,他心里有底了。
⑨上坡到一半的时候,他明显感到了吃力,每迈一步都很费劲,但他咬着牙,憋足了劲儿,一步步艰难地爬行。他想,幸亏有老师给推着,靠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上不去的。
⑩快到坡顶的时候,坡也陡了,都有些迈不动步了,甚至板车要停下来。就听老师喊,加油!用力!拉带深深陷进他的肩膀,豆粒大的汗珠子不停地落下,他又俯低了身子,咬了咬牙,终于把坡上去了。
上坡后,他先是喘了一阵子气,才稳下心神。然后,他感激地道谢:“谢谢老师!”老师很平静地对他说:“我根本没有帮你,是你自己拉上来的,我只是在车后跟着而已。”他吃惊地望着老师,老师冲他摊开双手。果然,老师的两只手上居然连一点煤灰也没有。
“你能行,要相信自己!”老师对他说完这句话就走了。望着远去的背影,他反复咀嚼着老师的那句话,不由得泪眼朦胧起来。
1.文章围绕拉煤展开叙述,根据文意,在空白处依次补充相应的内容。
母亲让儿子拉煤→
→拉煤遇坡老师主动帮忙→
2.品析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
(1)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2)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背上如针刺一般。
3.结合选文,分析标题“上坡”的含义。
4.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老师的形象。
5.生活中,你也曾得到老师的帮助和鼓励,请写出你的一次经历。(提示:不能照抄选文语句,字数不超过75个字)
拓展
小说运用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如“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咳”“拧”等动作,都形象地表现了奥楚蔑洛夫在百姓面前装腔作势、官气十足的丑态。
请你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人物,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他(她)的特点。不少于100字。
情境预设:①同学
②父母 ③老师
答:
一、1、A项“吓”应读hè;B项“诃”应读hē;D项“胚”应读pēi。
2、B
3、
B
(注意按照“人格是什么—两种人格的对比分析”这样的思路来排列顺序,同时注意关键词“只有……才……”的搭配。)
4、笑面虎、铁公鸡、地头蛇
5.(1)√
(2)×
(3)×
(4)×
6、示例:看到百姓专横跋扈露出虎狼相
二、1.母亲让儿子拉煤→ 儿子拉煤遇到一个坡 →拉煤遇坡老师主动帮忙→ 原来是“他”自己拉煤上了坡 ?
2. (1)“猛地”是“忽然”“突然”的意思,在这里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他”希望有人来帮忙,却又不希望这人是“他”的老师的矛盾心理。?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他内心的极度不自在和难堪。?
3.表层含义:他拉车上坡;深层含义:要走好人生的上坡路,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只要相信自己,不懈努力和坚持,就会收获成功。 ?
4. (1)老师善良且善解人意,从老师主动帮助“他”可以看出。?
(2)老师有责任心,关爱学生。从老师对“他”好,常鼓励“他”可以看出。
(3)老师是一个讲究教育方法和策略的教育工作者,从老师用独特的方法帮“他”,使“他”顺利拉车上坡可以看出。?
5.示例: 在一次考试中,我失利了。老师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阳光总在风雨后。”听了老师的话,我重新振作起来,投入到学习中去。 ?
三、示例:他战战兢兢地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