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柳人家》同步训练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剜肉(wān)
唿哨(hū)
嘬一口(zuō)
如坐针毡(zhān)
B.腌臜(ān)
坍塌(tān)
擀面杖(gǎn)
断壁残垣(huán)
C.捯气(dǎo)
名讳(huì)
到了儿(liǎo)
影影绰绰(chuò)
D.隐匿(nì)
荣膺(yīng)
拗不过(ǎo)
呱呱坠地(guā)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不依不挠 妙手回春 腰缠万贯 望眼欲穿
不同凡想
芒刺在背 一气呵成 咬文嚼字
提心掉胆 莺啼燕转
错字:(
)(
)(
)(
)
改正:(
)(
)(
)(
)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
B.在春风和煦的天气里,老师带领我们来到野外,欣赏这美丽的春景,师生共享天伦之乐。
C.故事就是讲述主人公在一例例的医学案例中妙手回春,不断成长的故事。
D.内蒙古自治区两会代表委员偏爱“咬文嚼字”,对这些工作报告看得仔细。
4、下列对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出了天气的炎热)
B.何大学问一走,何满子就像野马摘了笼头。(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何满子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
C.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运用排比和夸张的修辞,表现出一丈青大娘勇猛无比的特点)
D.奶奶八样不放心,怕让狗咬了,怕让鹰抓了,怕掉在土井子里,怕给拍花子的拐走。(运用排比的修辞,表现出一丈青大娘对何满子的百般疼爱)
5、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中塑造了梁山108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的三个女性形象是: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
B.“自个儿跳跶了大半辈子,已经年过花甲”,其中的“花甲”指七十岁。
C.“三顾茅庐”典出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蒲柳人家》的作者是刘绍棠,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郁,深受人们喜爱。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阴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便断喝一声:“站住!”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顶水又逆风,还没有歇脚打尖,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断喝,他们只当耳旁风。一丈青大娘见他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大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楞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唿哨而上;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6、一丈青大娘为什么要同一帮纤夫打架?由此可见她具有怎样的性格?
7、节选文字刻画一丈青大娘,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8、“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这个结局,能否改为“最后,在众人的劝说下,一丈青大娘才开恩放行”,为什么?
9、选文在塑造一丈青大娘这一形象时,哪些地方采用了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三、拓展阅读
赵三贴
①清末民初,谯城南门里有一赵家正骨堂,主堂大夫姓赵,擅接骨,尤擅配制膏药,人称“赵三贴”。
②这赵三贴长得白白胖胖,又终日爱笑,活脱就是庙里的弥勒。可甭看其身胖体拙,手上功夫却是了得。碰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笑眯眯看着对方,伸出胖手这么一摸,里面怎么回事,立马心知肚明。而后,谈笑间,趁人不备,忽而双手如电,分抓断骨两端,一推一送一按一揉,但闻咔咔几响,不待那人喊疼,断骨就已接上。随即,再往伤处敷一贴膏药,上两块夹板,就算完事。临走时,照例给伤者另拿两贴膏药,嘱咐好七天一换。回去了,不出二十一天,伤处自愈,准能行动如常。人们无不啧啧称奇,于是送他绰号“赵三贴”。
③有一年,镖局的杨镖头外出护镖,路遇悍匪,被打得四肢齐断、奄奄一息。看了几个大夫,均是摇头叹息。后来找到赵三贴,接上断骨,贴了膏药,到了一个月头上,就能打拳练棒了。杨镖头很是感激,花重金为赵家正骨堂做了一牌匾,并请书法名家题写了“赵三贴”三个大字。自此,赵三贴名声更盛。
④自古道:同行是冤家。在城北也有一家治骨伤的老字号,主家姓孙,人称“孙接骨”。自从赵三贴名声大盛后,这孙家的生意就日渐冷清。孙接骨就恨上了赵三贴,逢人便讲赵三贴是江湖野医,根本不懂接骨续骨之正法。赵三贴听到传言也不生气,依然乐呵呵地配药接骨。
⑤一日上午,赵家正骨堂突然闹嚷嚷抬进一个伤者。这人正是街面上的一个混混儿,名叫马三。但见他左脚低垂,小腿红肿,显然是左小腿骨断了。
⑥正位,接骨,贴膏药。正当赵三贴准备上夹板时,马三吸溜着嘴,阴阳怪气地道:都说你赵三贴擅接骨、膏药神,马爷我这腿,你确保能接好吗?
⑦赵三贴淡然一笑,不紧不慢地道:一贴正骨、二贴生肌、三贴闭合,不出三七二十一天,定能让你走路。
⑧呵,好大的口气!马三一撇嘴,到时我这腿要是不好,可要砸你的招牌!
⑨赵三贴就知道是遇上找碴的了,轻笑一声,不再多言。
⑩二十一天后的下晌,十多个无赖抬着马三,骂骂咧咧地闯进赵家正骨堂。
一进门,马三就指着赵三贴大骂,什么赵三贴?说什么二十一天准能行走,现在你给我睁眼瞧瞧,老子的腿接好了吗?
赵三贴一愣,走上前细看马三的伤处,但见左腿依然红肿,一只脚无力地垂着,竟是没接上!待伸手去摸断骨的部位,不禁心中一惊,豆大的汗珠顺额头流下。
弟兄们,给我砸!马三一声喊,众无赖早已跑出堂外,摘掉写有“赵三贴”的那面牌匾,稀里哗啦,一通猛砸。
赵三贴也不讲话,脸上依然带着笑,抄起一把大扫帚,慢悠悠地清扫地上的碎匾。
再说孙接骨,听说赵家招牌被砸,高兴得又是放鞭炮又是换匾,发誓要研制一种骨伤新药,盖过赵三贴。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孙接骨带着徒弟,去城西六十里的龙山采药。孙接骨从崖上摔下,竟硬生生把脊椎骨给摔折了。其徒弟再三施救,也没能将他的断骨续上。正当孙家人哭天抢地、一筹莫展时,赵三贴竟背着药箱,上门治伤来了。
经此一事,孙接骨是又惭愧又感激。伤愈后,在芍香楼订一桌酒席,答谢赵三贴。席间,孙接骨说起当年马三找碴闹事、砸赵家的招牌,皆是他花钱收买、幕后指使的。
赵三贴一笑,这事你不说我也知晓。当初马三的断骨本是齐碴,伤在膝下四寸;第二次再来找我,断的却是斜碴,伤在膝下五寸,显然是外力挫伤所致。而细观挫断其腿骨的手法,正是你孙家的分筋挫骨手。只是,当时有些震惊,这生生将人闭合之骨再次挫断,也未免太有违医道了!
喝了一口酒,赵三贴又道:其实,孙兄不知,我们行医之人,招牌不在店门,全在病人的心里。故此,你虽让人砸了我的招牌,却无法砸去病人对我的信任。
一旁的孙接骨,早已听得又羞又愧……
10、本文主要写了与赵三贴有关的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他三件事。
① ?
② ?
③ ?
④孙接骨伤愈后答谢赵三贴,说出真相。
11、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2、阅读全文,简要概括赵三贴的性格特点。
13、说说第段画线句的含意。
答案:
一、1、A
(B项“腌”应读ā,“垣”应读yuán;C项“捯”应读dáo;D项“拗”应读niù,“呱”应读gū。)2、挠
(
饶
)想(响
) 掉(
吊)转(啭
)
3、B,4、C(C项运用的是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5、B(“花甲”指六十岁。)
二、6、
(1)因为这帮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一丈青大娘不允许他们腌臜了村里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2)可以看出她不怕天,不畏地,爱管闲事,敢于打抱不平的刚直泼辣的性格。
解析:可以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转换成自己的语言阐述理由,要结合背景与主题把握人物性格。
7、运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等。
解析:把握小说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通常又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一一对应分析辨别即可。
8、不能。原文的结尾,通过一个细节的描写,更能突显一丈青大娘泼辣、刚正不阿,敢于打抱不平的性格。
解析:把握原文兴师动众的场面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来分析比较即可。
9、首先,从人物形象上看,一丈青大娘那种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品格是古典小说一贯宣扬的。其次,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的故事情节和《水浒传》中某些情节有异曲同工之妙。再次,一丈青大娘的绰号就取自《水浒传》的女英雄扈三娘的绰号。另外小说的语言更鲜明地流露出说唱艺术的痕迹,如:“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
解析:可以联系与文章相似的古典作品,从人物性格、人物故事、人物称呼、描写语言多个角度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
三、10①赵三贴为杨镖头接骨,杨镖头赠匾。②马三受孙接骨指使找碴砸匾。
③赵三贴主动上门为孙接骨治伤。
【解析】答题区间在文章第③段至结尾。第③段写赵三贴为四肢齐断、奄奄一息的杨镖头接骨,获赠牌匾,名声更盛。第④~段写马三受孙接骨指使,找赵三贴的碴儿,摘砸牌匾。第两段写赵三贴不计前嫌,主动上门为孙接骨医治。最后四段交代马三找碴砸匾事情的真相,点明文章主旨。
1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动作描写、视听结合描写的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赵三贴接骨动作的麻利娴熟,表现了他医术的精湛。
【解析】画线句子中,“双手如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赵三贴速度之快;“分抓”“一推一送一按一揉”是动作描写和视觉描写,“咔咔几响”是听觉描写,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意在表现赵三贴动作的麻利、医术的高超。
12、乐观随和;宽宏大度;自信淡定;正直善良。
【解析】文章前三段重在突出赵三贴医术精湛、和蔼亲切;从他不管遇到什么事都面带微笑,说明他遇事乐观、淡定;对手孙接骨受伤后,“赵三贴竟背着药箱,上门治伤”,表现出他的淳朴善良、胸襟开阔;他告诫孙接骨“行医之人,招牌不在店门,全在病人的心里”,表现了他的正直仁爱。
13、行医之人不能只追求牌匾等外在的形式或虚名,应该依靠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去赢得病人的信任和尊重。
【解析】“我们行医之人,招牌不在店门,全在病人的心里”这句话是对孙接骨的批判、告诫和指导,也是赵三贴高尚人格的写照。这句话话里有话,意味深远——唯有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