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北宋的政治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6课
新课导入
黄袍加身
新课导入
观看了《黄袍加身》的视频资料,我们知道了这个典故是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录
壹
贰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的政策
叁
王安石变法
学习目标
1
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重点+难点)
2
了解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原因、措施及结果
3
知道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措施及作用。(重点)
壹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探索新知
(1)陈桥兵变: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2)北宋建立:赵匡胤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1、北宋的建立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探索新知
2、分裂格局局面的结束
(1)背景: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
(2)概况: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影视剧中赵匡胤的形象
相关史事
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统帅,负责防守京师。960年初,朝廷派他北上抵抗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到赵匡胤身上,叩头便拜,口称“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当了皇帝。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探索新知
3、强化中央集权-(1)措施
项目
目的
措施
军事方面
解决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政治方面-在中央
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政治方面-在地方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①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
②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财政方面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影响: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视频资料
杯酒释兵权
相关史事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就行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收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
材料研读
《宋史
职官志》记载,宋初“始至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通判的职权涉及地方一切行政与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可见,通判的作用是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实行监督。
贰
重文轻武的政策
探索新知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政策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
局逐渐形成
措施
重用文官、抑制武官
①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
于武将
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①内容: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
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②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影响
积极影响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
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
武将过于受到限制,影响到战场上的临阵指挥,导致北宋对外战争屡败。造成了官吏冗余,降低了办事效率,
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总结归纳
宋朝政治的特点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这是宋朝政治制度最明显的特点。
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分权”是宋太祖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不仅分武将的权,也分文官的权,避免任何一个官职、官员权力过大。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有利于镇压地方和农民的反抗,但造成边防空虚,成为宋朝在对辽、西夏等战争中屡败的原因之一。
材料研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削夺武将兵权、抑制武将地位的措施,武将们不仅平时不受重视,连带兵打仗都处处受到掣肘,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发出这样的感慨。社会上,人们看到武将不仅地位降低,而且打仗也是败多胜少,因此不再以从军为荣。
叁
王安石变法
三、王安石变法
探索新知
时间: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背景:①北宋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②在边疆战事中屡战屡败,每年被迫送出大量钱物;
③财政入不敷出;
④土地兼并剧烈,农名起义此起彼伏。
作用:变法收到一些成效。
探索新知
三、王安石变法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经济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
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府收入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促进农业发展
军事
保甲法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王安石变法主要措施举例
课堂小结
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开封
宋朝统一中原与南方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军事方面:控制兵权
在中央:削弱相权
在地方:分散、削弱地方官的权力
重文轻武的政策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地位
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度
王安石变法
背景
措施
作用
北
宋
的
政
治
巩固提高
1、在宋代,武将即使率军数十万,收回燕云十六州,向朝廷献上胜利的捷报,也比不上读书人考上状元的荣耀。这说明宋代
(
)
A.崇尚武力
B.重文轻武
C.经济繁荣
D.战争频繁
B
巩固提高
2、《百家姓》是我国流传极广、影响极深的一本启蒙读物,据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很有讲究,“赵”姓是该书成书时皇帝的姓,理应为首。请说出这个朝代是(
)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D
巩固提高
3、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历史人物有关的是(
)
A.曹操
B.李世民
C.赵匡胤
D.杨坚
C
巩固提高
4、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宋朝实行了什么变法(
)
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管仲改革
D.戊戌变法
B
作业布置
请完成对应习题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