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
陆定一
走近作者
【陆定一】生于1906年,江苏无锡市人。曾任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三万六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穿过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仙,爬雪山过草地先后击溃敌兵410个团河无数地主武装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峡北,与峡北红军会合,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资料链接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热爱长征的革命传统
2、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2、难点: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学习目标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惊惶( ) 军阀( ) 苛( ) 缴租( ) 蜷身( ) 点缀( ) 搀扶( ) 呜咽( ) 咀嚼( ) 澎湃( )酣然入梦( )
Huáng
fá
kē
jiǎo
quán
zhuì
chān
wū yè
jǔ jué
péng pài
hān
检查预习:
二、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落 ① lào ② là ③ luò ④ luō
大大落落 落在后面 落枕
落伍 落空
2、着①zhuó ②zhāo ③zháo ④zhē
顺着 着落 着火 着迷
穿着 着实 着想 着凉
3、骨①gū ②gǔ
骨碌 花骨朵 骨干 骨肉
三、解释词语
惊慌:惊慌,害怕慌张。惶,恐慌。
呜咽:低声哭泣或形容凄切的水声或琴声。
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入睡。
酣然:喝酒畅快的样子。
矗立:高耸地立着。
苛捐杂税:指反动统治下的繁重捐税。
景致:风景。
整体感知文章,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讨论:
1、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
2、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3、给文章分层。
1、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
时间变化、地点转移
探究学习
2、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项目时间
地点
人物
活动
第
一
天
下午
天黑
夜里
半夜
第
二
天
黎明以后
下午
瑶民家
瑶家大嫂
攀谈,宣传红军政策,使瑶民理解了红军。
山脚下
红军战士
准备爬山
半山腰
红军战士
夜行军
山路上
红军战士
半夜露宿
雷公岩
红军战士、医务人员
翻越雷公岩
山顶
红军战士
任务完成,征服老山界
划分文章层次,找出文章线索。
明确:本文以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第一部分(1):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
第二部分(2-32):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三部分(33):点明翻越老山界的意义。
细读品味
1、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在课文中勾画出有关的句子来。
走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处境难
再读课文
2、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
走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处境难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
表现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3、本文把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乐观刻画得具体形象,靠的是生动的描写。你能揣摩出来吗?
提示:行动、语言、场面、景物
思考探究
作者在文中细致地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①用了对比的手法,点明了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第一座难走的山,但还不是最困难的,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说明红军长征经历了许多困难,长征胜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
找出登山过程中的三处景物描写部分。
1、夜晚翻山的部分。(“满天都是星光”一段,“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的上去”一段。)
2、半夜露宿山上的部分。(从“半夜里忽然醒来”到“不知什么时候又睡了”。)
3、下山部分。(从“我们一口气跑下去”到“清得透底”。)
怎样理解第一段描写中的“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星光连接起来,是一种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在句中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
“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
“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这两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山势?这样写能表现红军的什么精神?
比喻。写出了险峻的山势,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表现红军身处险境却能镇定自若的乐观主义精神。
最后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见,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景色明朗、清新。
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总结
本文具体的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探究写作特色
1、课文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 好处:一是材料按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移来安排十分顺当,文章脉络十分清晰。二是逐层写明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是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
2、以生动的描写具体而形象地表达中心思想
3、语言朴实而优美,凝练而细腻,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