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课件 比例 第13课时 整理和复习(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课件 比例 第13课时 整理和复习(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03 13:4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四单元 比例
第13课时 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数学下册(RJ)教学课件
目录
CONTENTS
情景导入
01
学习目标
02
探究与发现
03
学以致用
04
课后作业
06
课堂小结
05
情景导学
第一部分
情景导学
1.填空。
(1)一幅地图中某两地的图上距离5cm表示实际距离15km,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
1:300000
(2)大小两个圆的半径之比是5:3。他们的直径之比是( ),周长之比是( ),面积之比是( )。
5:3
5:3
25:9
情景导学
(3)把一个长5cm、宽3cm的长方形按3: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 )cm2。
135
2.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之间是否有比例关系 如果有,成什么比例关系
(1)比例尺一定,两地的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正比例关系
(2)积(0除外)一定,一个因数和另一个因数。
反比例关系
第二部分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比例的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
第三部分
探究与发现
探索与发现

比例的基本性质与解比例
1.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等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a : b= c : d
外项
内项
比例的项
探索与发现
2. 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a : b= c : d
a×d=b×c
探索与发现
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
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 解比例
探索与发现
易错点
1
解比例时,错把比例的外项与内项相乘
【例题1】 解比例:x:30=20:12
错误答案:
20x=30×12
x=
30×12
20
x=18
正确答案:
12x=30×20
x=
30×20
12
x=50
探索与发现

正、反比例关系的判断
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关系,要看这两种量是否相关联。如果它们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
正比例:
反比例:
y/x=k(一定)
x×y=k(一定)
探索与发现
易错点
2
不能正确地判断正、反比例关系
【例题2】
判断: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成正比例( )。
错误答案:( √ )
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不成比例,与边长的平方成正比例。
正确答案:( × )
探索与发现

比例尺的应用
比例尺
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分类: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探索与发现
易错点
3
用比例尺解决问题时单位不统一
【例题3】在一幅地图上,图上8cm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6000km,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错误答案:8:6000=1:750
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750。
用比例尺解决问题时要注意统一单位
正确答案:8:600000000=1:75000000
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75000000。
探索与发现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就是把图形中各边的长按这样的比放大或缩小,形状不变,大小改变。
探索与发现
易错点
4
误认为图形在放大或缩小时形状改变
【例题4】将平行四边形按1:2缩小
探索与发现

用比例解决问题
方法:
1.判断成什么比例
2.成比例,列式解答
探索与发现
解: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
100
2
=
x
3
2x=3×100
x=150
答:甲、乙两地相距150千米。
王叔叔开车从甲地到乙地,前2小时行了100km。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还要用3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远
易错点
5
错误答案:
探索与发现
易错点
5
分析:此题中速度一定,即路程和时间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由此,可以列出正比例关系式解决,但是3小时对应的是剩下的路程。
解: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
100
2
=
x-100
3
2x-200=3×100
x=250
答:甲、乙两地相距250千米。
速度一定
正确答案:
第四部分
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
在括号里填上“成正比例”“成反比例”或“不成比例”。
(1)班级人数一定 ,每组人数和分的组数。
( )
(2)正方体的棱长与它的棱长总和。
( )
(3)小强家的收入一定,他家的支出与结余。
( )
成反比例
成正比例
不成比例
(4)圆锥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和高。
( )
成反比例
学以致用
邮局在体育中心正北方向600m处,商场在邮局东南方向1200m处,图书馆在商场正西方向400m处。在下图中画出上述几个场所的位置平面图。
学以致用
用边长30cm的方砖铺地,需要600块;如果改用边长60cm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用比例知识解)
解:设用边长60cm的方砖铺地,需要x块。
30×30×600=60×60x
x=150
答:需要150块。
第五部分
课堂小结
知识小结
比例的应用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形的扩大与缩小: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而形状不变。
用比例解决问题: 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方程解答。
数值比例尺
线段比例尺
谢谢观看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