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课件(3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课件(3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3 20:51:54

文档简介

(共7张PPT)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曲:委屈
B.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逆:违背,触犯
C.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
D.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驽:愚劣,无能
第四单元
廉颇蔺相如列传
刷文言基础知识
?
?
?
?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曲:理亏。
A
第四单元
廉颇蔺相如列传
刷文言基础知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副词,就/副词,才。B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C项,介词,通过,经由/副词,由此,趁此。D项,均为介词,凭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D
第四单元
廉颇蔺相如列传
刷文言基础知识
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是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B.“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指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C.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文中“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D.“斋戒”是古代的一种礼仪,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前沐浴更衣、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赵惠文王十六年”采用的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C
第四单元
廉颇蔺相如列传
刷文言基础知识
4.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虽然不是大将,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勇士。相如奉璧入秦,秦王得璧后,相如观察到秦王无意偿城后,不畏强秦,巧妙取回和氏璧,并怒斥秦王。在秦赵会于渑池时,相如无惧秦王,为赵王挽回了颜面。
B.蔺相如熟知历史,有辩才。秦王斋戒五日后见相如,相如旁征博引,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秦王,秦王心服口服,放相如归赵。
C.蔺相如明于事理,有见识。相如在奉璧出使秦国时,清晰地认识到秦王最终无意给赵国城池,采用种种措施而完璧归赵。
D.蔺相如是一个顾全大局的良臣。渑池会之后,赵王认为相如功大,拜其为上卿,廉颇不服,扬言见相如时要当面羞辱他,但相如却以大局为重,避廉颇而不见,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说服秦王,秦王心服口服,放相如归赵”错,由课文中的“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等句可知,秦王并非被说得心服口服,而是无可奈何。
B
第四单元
廉颇蔺相如列传
刷文言基础知识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左右:身边的人,指秦王的侍从。刃:动词,杀。叱:呵斥。靡:退却。(2)顾:只是,不过。徒:只,仅仅。以:因为。
答案
(1)秦王身边的侍从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侍从都被吓退了。
(2)不过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
第四单元
廉颇蔺相如列传
刷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__________________。
(2)廉颇闻之,肉袒负荆,__________________。
(3)卒相与欢,__________________。
(4)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忠贞爱国的体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也体现出蔺相如的这一情感。
(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廉颇自比,来表示自己不服老,还希望能为国效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
廉颇蔺相如列传
刷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慕;(2)蔺;(3)刎,颈;(5)廉。
答案
(1)徒慕君之高义也 
(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为刎颈之交
(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共8张PPT)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暗地里
B.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发:揭露,暴露
C.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攀,招供
D.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论:讨论
第四单元
苏武传
刷文言基础知识
?
?
?
?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项,论:判罪。
D
第四单元
苏武传
刷文言基础知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结构助词,的/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B项,介词,通过/介词,趁。C项,均为副词,才。D项,介词,因为/连词,表目的,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C
第四单元
苏武传
刷文言基础知识
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辇”是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
C.“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即“持节”。
D.“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周代五等爵位是指公、侯、伯、子、男,没有“王”爵。
D
第四单元
苏武传
刷文言基础知识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乃:就。者:……的人。赂:赠送礼物。答:回报。(2)畔:同“叛”,背叛。第二个“为”:语气助词。注意本句中的特殊句式,“何以汝为见”即“何以见汝为”。
答案
(1)(武帝)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出使匈奴,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趁机赠给单于丰厚的礼物,回报他的好意。
(2)你是汉朝的大臣,不顾恩德,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要见你干什么?
第四单元
苏武传
刷文言基础知识
5.下面这些都是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过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课文内容,给每个人物对出下联。
备选人物:苏武 荆轲 烛之武
(1)苏武 上联:汉臣持节牧北海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 上联:一腔豪情,七尺男儿渡易水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 上联:忧社稷,出生入死,雄辩彰显忠义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
苏武传
刷文言基础知识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联的要求:①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②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意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解答此题,除了需符合上述要求外,还要求考生熟悉课文,对已学过的历史人物的事迹和精神了然于胸。
答案
(1)鸿雁捎书回故乡
(2)千古遗憾,多少义士叹忠情 (3)凭智勇,临危受命,巧言说退秦师
第四单元
苏武传
刷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反映出词人的豪情狂态和报效国家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立意,形象地表达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并甘愿献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
苏武传
刷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挽,雕;(2)汗。
答案
(1)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2)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共8张PPT)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
B.连辟公府不就
辟:召
C.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拟:打算
D.出为河间相 
出:离开(朝廷)
第四单元



刷文言基础知识
?
?
?
?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拟:模仿。
C
第四单元



刷文言基础知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介词,在/介词,对。B项,均为连词,表转折,但。C项,副词,就/副词,才。D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B
第四单元



刷文言基础知识
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即指后者。
B.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后来合称“孝廉”,也指被举荐的士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说的是张衡被推举为孝廉后,没有去应荐。
C.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下车”,官员到职工作叫“视事”,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乞骸骨”。
D.古代表示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有很多,其中“授”“拜”“转”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转”表职务调动。
D
第四单元



刷文言基础知识
4.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与文学方面的成就,表达了作者对传主由衷的敬仰之情。
B.第1段中,作者用了“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表现了张衡不慕荣利的高洁品格。
C.第4段中,作者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张描写和“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的强烈赞叹,着力描写了地动仪检测地震的准确无误。
D.张衡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而“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则表现了他的政绩卓然。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与文学方面的成就”错,课文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方面的成就。
A
第四单元



刷文言基础知识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3)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第四单元



刷文言基础知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奇:意动用法,以……为奇。累:多次。(2)慕:趋附。徙:调动(官职)。(3)验之以事:用事实来检验。合契:符合,相合。
答案
(1)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应召。
(2)张衡不趋附当时的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调动。
(3)用事实来检验(仪器),(彼此)符合,(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来看,从来没有这种事。
第四单元



刷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自己用荷叶装饰的衣着为喻,来表达自己保持高洁的心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3)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美朋友滕子京贬谪到巴陵郡一年来政绩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自己与同舍诸生衣着的不同,也表达了安然自适的心态。
第四单元



刷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芰,裳;(2)庐,蜀;(3)具;(4)
,袍,慕。
答案
(1)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2)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3)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4)余则
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