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课件(3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课件(3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3 20:53:07

文档简介

(共7张PPT)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靠着“祖传秘方”,老字号曾独领风骚;(    )。据报道,一些老字号品牌餐饮,尚在生死线上挣扎。作为“京城八大楼”之一的正阳楼,在制作大螃蟹、勾兑涮羊肉汤上,具有独家秘方,曾经红极一时,时下却________。
当然,也有不少凭借老秘方自救的老字号。20世纪90年代,云南白药这个________的“疗伤圣药”,几乎在人们视野中消失,直到把老秘方运用到新载体上才________。把白药加入创可贴,云南白药以止血、镇痛、消炎、愈创的优势收复被邦迪占领的阵地;把白药加入牙膏,云南白药以防治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疗效,迅速与国外品牌平分秋色。
________千百年,老字号大都历经风霜,它们发展的跌宕轨迹,折射着家国命运的起伏,凝结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汇聚着爱国忧时的民族情感。
如今,时代变了,市场变了,受众变了……老字号该何去何从?或许在喧嚣的时代变迁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独特的代代相传的工艺秘方,并不是长青之道。
第一单元
老人与海
刷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单元
老人与海
刷语言文字应用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可是守着秘方“讨饭吃”的老字号企业,却也不在少数
B.有一些老字号企业也只是守着秘方“讨饭吃”,这个群体也不在少数
C.或许是因为守着秘方“讨饭吃”,故而这类老字号企业不在少数
D.可是也有不在少数的老字号企业,守着秘方“讨饭吃”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括号前的分句及后文“据报道,一些老字号品牌餐饮,尚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内容可知,补写的句子应与前一分句构成转折关系,强调目前靠着家传秘方“讨饭吃”的老字号企业不在少数。A项,承接上文的主语“老字号”,重在强调“不在少数”,与上下文衔接紧密。B项,将陈述对象弱化,削弱了句子表达的语气。C项,因果关系混乱。D项,强调的重点偏在“守着秘方‘讨饭吃’”,与上下文衔接不顺畅。故选A。
解析
A
第一单元
老人与海
刷语言文字应用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江河日下 闻名遐迩 脱胎换骨 连亘
B.每况愈下
好整以暇
脱胎换骨
绵延
C.每况愈下
闻名遐迩
浴火重生
绵延
D.江河日下
好整以暇
浴火重生
连亘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江河日下”指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每况愈下”偏重于笼统地表示越来越坏;“江河日下”偏重于表示一天不如一天。结合“曾经红极一时”分析,用“每况愈下”更恰当。第二空:“闻名遐迩”指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繁忙之中,仍能严整有序,从容不迫。语境强调云南白药曾经很出名,应用“闻名遐迩”。第三空:“浴火重生”比喻经历劫难而重新获得生命或发现新的生命契机;“脱胎换骨”比喻彻底改变立场观点。结合“收复被邦迪占领的阵地”等内容分析,应用“浴火重生”。第四空:“绵延”指延续不断;“连亘”意思是接连不断(多指山脉等)。根据后文“千百年,老字号大都历经风霜……”可知,此处强调时间上的连续性,应用“绵延”。
解析
C
第一单元
老人与海
刷语言文字应用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定语位置不当,“独特的代代相传的工艺秘方”应改为“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秘方”,据此可排除A项;二是语序不当,分句顺序不当,论述应先具体再抽象,根据原文语境,应先叙述守住“秘方”,再叙述守住“传统”,据此可排除B、D两项。故选C。
解析
C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或许在喧嚣的时代变迁中,只守住独特的代代相传的工艺秘方,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并不是长青之道。
B.或许在时代喧嚣的变迁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秘方,并不是长青之道。
C.或许在喧嚣的时代变迁中,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秘方,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并不是长青之道。
D.或许在时代变迁的喧嚣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秘方,并不是长青之道。
第一单元
老人与海
刷语言文字应用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①处,根据前文语意,应补写“做出决定”;根据后文“就可能”来看,应补写与后文形成假设关系的句子。②处,可根据前文提到的条件和后文“这”字的指代功能来进行考虑和补写。③处,可根据上下文已有的关联词及语意进行补写。要注意保持前后话题一致,语意通顺。
示例
①一旦你做了个新决定 ②就需要好好想想并做个决定 ③还要看你做出决定后的行动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决定与行动是改变人生的两大要素。当你想要改变自己时,别忘记做一个决定。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能给你带来一连串新的方向、新的结果。当你处于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心情低落,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可能会改变现状。但一个决定是不是有用,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则说明你只是给自己开了一张空头支票。
第一单元
老人与海
刷语言文字应用
5.下面是某公司产品管理流程维护阶段的示意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主管部门:①工程部 ②项目部
第一单元
老人与海
刷言文字应用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流程图中箭头的指向,注意系统出现故障是由工程部负责,现场评估故障原因并处理是由项目部负责,现场解决时有两种可能。在组织语言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特别要注意题干中字数的要求。
示例
产品交付用户使用后出现故障,用户将信息反馈给工程部,再由项目部到现场评估故障原因并处理。如果能现场解决,就完成维护;否则先判断是硬件还是软件问题,再提交给硬件部或软件部解决,然后完成维护。(共6张PPT)
第一单元
林黛玉进贾府
刷语言文字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是在古今中外________的书籍中淘洗出的精品,经受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审视和________。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近日,《2019新时代上海大学生经典阅读指数报告》在上海发布。数据显示,大学生经典阅读的范围比较狭窄,(    )。其次是经典阅读愈加浅层化。具体表现为“快餐式”和“功利式”的阅读,人们越来越不愿认真、耐心阅读,而转向浏览网页式的跳读、扫描和捕捉,经典往往被读得________。最后是缺乏经典阅读的氛围。学校教学重知识传授和技能掌握,轻人文陶冶,使得校园缺乏人文内涵。同时,家庭普遍缺乏读书氛围,不读书、读书少的家长不在少数。针对这一现象,专家指出,经典不是死的________,它是有着强大活力、能参与到当代文化建构并深刻影响到人类灵魂的文化遗产。人们从经典中不仅获取知识,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使个体产生归属感或成就感,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或进取的力量。
第一单元
林黛玉进贾府
刷语言文字应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浩如烟海 诠释 支离破碎 标本
B. 汗牛充栋
解释
支离破碎
标本
C. 浩如烟海
诠释
分崩离析
范本
D. 汗牛充栋
解释
分崩离析
范本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采用排除法。先看第一空:“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前者侧重种类多、数量大,后者侧重藏书数量大。此处形容古今中外的书籍种类多、数量大,用“浩如烟海”更恰当,据此可排除B、D两项。再看第三空:“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分崩离析”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此处形容经典被零散地阅读,用“支离破碎”更恰当,据此可排除C项。故选A。
A
第一单元
林黛玉进贾府
刷语言文字应用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尽管经常阅读文学类经典的学生已不足三成,而从来不读哲学、教育学和法学类经典的有三至四成
B.经常阅读文学类经典的学生尚不足三成,而有三至四成的学生从不读哲学、教育学和法学类经典
C.竟然有三至四成的学生从来不读哲学、教育学和法学类经典,不足三成的学生经常阅读文学类经典
D.从不读哲学、教育学和法学类经典的学生有三至四成,况且经常阅读文学类经典的学生也不足三成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前文“大学生经典阅读的范围比较狭窄”可知,接下来要补充的内容应该是大学生读了什么书,应先介绍读了哪些方面的书,再说不读哪些方面的书,据此可排除C、D两项。A项,“尽管经常阅读文学类经典的学生已不足三成”的意思是经常阅读文学类经典的学生现在没有三成了,强调学生数量减少,而此处的语境强调经常阅读文学类经典的学生人数少,并没有减少的意思,所以用“尚不足三成”更符合题意,据此排除A项。故选B。
B
第一单元
林黛玉进贾府
刷语言文字应用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从经典中不仅获取知识,更获得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或进取的力量,使个体产生归属感或成就感。
B.人们不仅从经典中获取知识,更获得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使个体产生归属感或成就感,为个体提供进取的力量或心灵上的抚慰。
C.人们不仅从经典中获取知识,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或进取的力量,使个体产生归属感或成就感。
D.不仅人们从经典中获取知识,更获得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使个体产生归属感或成就感,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或进取的力量。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人们”与“精神”主宾不搭配,应将“是”改为“获得”;二是语序不当,“使个体产生归属感或成就感”与“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或进取的力量”应互换位置。故选A。
A
第一单元
林黛玉进贾府
刷语言文字应用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清代官服以顶戴花翎显示其不同的身份和地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冠、雨冠等。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最为流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①处,前面指明“官服”,后面列举了礼冠的各种类型,故应填“官服中的礼冠名目繁多”之类的语句。②处,前面说“男子的服饰”,后面又强调“满族妇女”“汉族妇女”,故应填“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之类的语句。③处,前面讲“满汉各有仿效”,后面“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描述的主体是“满族”,强调满族效仿汉族,故应填“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之类的语句。
示例
①官服中的礼冠名目繁多 ②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 ③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
第一单元
林黛玉进贾府
刷语言文字应用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内容要从材料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提炼,得出问题的答案。答题时,要抓住关键点进行概括,保留时间、地点、事件等关键信息,句子要简洁流畅。
示例
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北京举办,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科技最先进、国际参展方数量最多的世园会。
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北京举办,为期162天。本次北京世园会有“百园之园”之称,园区总面积达960公顷,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世园会。以物联网和5G为“神经”,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为“大脑”,北京世园会将园林艺术变成了人、科技、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视觉盛宴,是有史以来科技最先进的世园会。北京世园会吸引了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120余个非官方参展者,是有史以来国际参展方数量最多的世园会。(共7张PPT)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    ),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________地进行,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________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________的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土文化正以愈发自信的步伐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________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第一单元
祝福
刷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单元
祝福
刷语言文字应用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使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成为人们的一种情结
B.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
C.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时尚文化
D.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注意陈述对象应保持一致,前后照应。A项,“成为人们的一种情结”与后面的“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衔接不连贯,应排除。B项,“成为一种时尚文化”的主语本应是“乡土文化”,此处主语却是“我国各地”,故可排除。“时尚文化”与前面的“乡土文化热”衔接紧密,“一种情结”与后面的“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衔接紧密,据此可排除C项。故选D。
解析
D
第一单元
祝福
刷语言文字应用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方兴未艾 心驰神往 匠心独运 饱经风霜
B.如火如荼
趋之若鹜
别开生面
饱经风霜
C.如火如荼
心驰神往
匠心独运
饱经沧桑
D.方兴未艾
趋之若鹜
别开生面
饱经沧桑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采用排除法。先看第一空:“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如火如荼”原形容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方兴未艾”不能作状语,据此可排除A、D两项。再看第二空:“心驰神往”指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第二空语境无贬义,应选“心驰神往”,据此可排除B项。故选C。
解析
C
第一单元
祝福
刷语言文字应用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传承……文化、保持……特色”才是正确搭配,据此可排除A、D两项;二是成分赘余,“一致”与“共识”有重复,据此可排除C项。故选B。
解析
B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C.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第一单元
祝福
刷语言文字应用
4.观察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2)给漫画拟一个标题。
第一单元
祝福
刷语言文字应用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本题漫画由两幅图组成,要分别描述出这两幅图的画面内容。说明这两幅图时,应抓住两个人物呈现出的关系与特征。第一幅图是一位年轻的妈妈端着饭碗在追赶着给一个手拿玩具的小男孩喂饭。第二幅图是一位年老的母亲手里拿着一张写着“赡养”的文书,追着西装革履、自顾自打着电话往前走的儿子。这两幅图显然是在讽刺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不成功,家长自食其果。所以根据漫画的寓意,标题可以拟写为“自作自受”“种豆得豆”“自食其果”等。
示例
(1)这幅漫画一共有两张图:第一张描绘的是一个手里拿着饭碗的母亲正在追赶前面一个手里拿着玩具不断奔跑的孩子,并想给他喂饭;第二张描绘的是一个手里拿着一纸赡养文书的年老的母亲,在追赶前面俨然大老板模样、自顾自打着电话往前走的儿子。
(2)自作自受(或:种豆得豆、自食其果等)
第一单元
祝福
刷语言文字应用
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会带来空气、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发火灾,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做题时,要重点关注文段中表述绝对化的词句。文段中“一旦……,势必……”“已经……就可以避免……”“只要……,就能……”形成三个推断,例句①已纠正第一个绝对化推断,仿照这一例句的句式特点,纠正另外两个推断的不合理之处即可。
②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 ③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