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下册科学 2、《我们的呼吸》教案+课件(2套)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下册科学 2、《我们的呼吸》教案+课件(2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03 17:41:43

文档简介

《2
我们的呼吸》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作出猜想和假设。
2、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究人体呼吸器官及呼吸的秘密,通过体验、猜想、实验验证等方式,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合作与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能够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方法
三、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验证人体呼出和吸收的气体是否相同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澄清的石灰水、水槽、水、集气瓶、橡胶管、玻璃片、火柴、棉布、大烧杯、实验记录单、小组合作学习及个人学习情况鉴定表。
2、课件:人的呼吸器官及呼吸过程的课件;人工呼吸过程的课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会做深呼吸吗?咱们一起来做一做,好不好?
师:象这样,吸入一次气,再呼出一次气,这个过程就是呼吸。(板书:呼吸)
师:咱们再做一次深呼吸,说一说你的感受。
学生活动,谈感受。(略)
师:呼吸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它意味着我们生命的存在,没有人可以在停止呼吸的情况下存活很长时间。据统计,每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呼吸的问题。(板书课题:我们的呼吸)
师:关于呼吸,你们想研究什么?
生:
预设1:我们是怎样呼吸的?
预设2:呼吸器官有哪些?
预设3:呼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相同吗?
……
师:同学们很善于动脑思考,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这些问题。
新课讲解:
(一)呼出的气体与吸入气体有什么不同?
师:刚才有的同学提出了疑问,认为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你认为呢?为什么?个人先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汇报初步的想法。
师:如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与假设呢?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形成初步的实验方案。
师生共同完善实验方案。
第一步:收集气体
师:把需要检验的气体收集起来再检验,会更方便的。我们吸入的气体是空气,在我们的周围到处充满着空气,吸入的气体是比较容易收集的。那我们呼出的气体如何收集呢?
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收集气体的方法:排水法。所用到的器材有:水槽、橡胶管、集气瓶和玻璃片。为了方便收集,我需要一名同学上来和我一起合作,谁愿意?
师:
1、1号同学取一个广口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严,倒着立在水槽中,然后把玻璃片移开瓶口。
2、2号同学把胶管一端伸入广口瓶内,1号同学用手扶住瓶子,2号同学从
胶管另一端向瓶内吹气,待瓶内的水全部排出后,1号同学在水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然后将瓶子从水中取出,口向上放在桌上。
看明白了吗?学会了吗?想自己动手试试吗?
(学生收集气体,老师巡回指导方法及过程)
第二步:检验收集到的两种气体的不同
师:气体收集好了,如何来检验呢?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方法,形成方案,师生完善)
学生分组合作。
师:在刚才的实验中,你都有哪些发现?
师:为什么点燃的火柴放入我们吸入的气体中会继续燃烧,而放入呼出的气体会很快熄灭呢?
(学生汇报)
得出结论:实验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比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变的很少,所以燃烧着的火柴会熄灭。
第三步:得出呼出与吸入的气体不同的结论。
师:这种能让火柴熄灭的气体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气体呢?想继续来研究吗?请大家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师生共同完善对比实验方案)
师:请每个组的1、2号同学来领取实验材料。(分发实验记录单)
学生操作。
师:实验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课件展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总结:通过上面两个实验,我们知道,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中含的二氧化碳多,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少。
(二)探究呼吸器官的构成及呼吸的主要过程
活动一:探究呼吸器官的构成。
第一步:发现猜测,验证“暗箱”
师:让我们来休息一下,再来感受一次呼吸,像老师这样伸出你的双手,放在胸前,然后深呼吸一次。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学生通过体验来谈感觉,体会呼吸,初步感知各器官的配合。)
师:人体中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叫做呼吸器官。那么,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到底有哪些呢?他们可能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小组之间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他们所知道的肺与气管等呼吸器官的位置、样子,让学生有序思考有序汇报等)
第二步:展示交流,揭示“暗箱”
师:人体到底有哪些呼吸器官,他们在人体的什么部位?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课件展示)
学生观看并随演示读出名称,教师文字介绍:
呼吸器官包括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鼻、口腔、咽、喉在人的头部。
气管在人的胸腔内,表面呈一环一环的,很有弹性。气管从上往下不断分支,成为支气管和很多小支气管,像树枝一样。
肺在胸腔内,有两个——左肺和右肺。肺很有弹性,由很多很多小肺泡构成。肺泡内是空的,与小支气管相通,可以容纳气体,表面包着很多很细的血管
师:现在你知道人体到底有哪些呼吸器官了吧!自己说一说,指一指,摸一摸。
学生自己做。师根据学生所说进行板书。
活动二:认识呼吸的过程
第一步:发现猜测,验证“暗箱”
师:我们认识了呼吸器官,那么空气是怎样经过这些呼吸器官进入我们的身体,又怎样被呼出体外的呢?同学们先猜一猜,想一想,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在纸上画出呼气和吸气的过程!
学生操作,汇报。
第二步:展示交流,揭示“暗箱”
师:呼吸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展示)
师介绍:吸气时,空气首先进入鼻腔。经喉进入气管,再经过支气管进入到肺,其中的氧气被肺泡周围的血液送到全身;这些氧气与人体消化、吸收的养料发生反应,产生人体需要的能量,同时产生一种气体的废物: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又被血液送回肺,然后由肺、支球管、气管、咽、喉和鼻呼出。所以呼出的气体里氧气就少了,而二氧化碳增多了。
(三)呼吸器官的保护
师:呼吸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健康,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呢?
学生汇报。
师:看来同学们在平时做的不错,十分注意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展示图片)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两张人体肺的图片,其中一个是正常人的肺,另一个是吸烟者的肺,大家认为哪个是吸烟者的肺?吸烟者的肺和正常的人肺相比,怎么样?吸烟多了,更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肺癌。如果你们周围有吸烟的人,回去劝劝他们尽快把烟戒掉,同学们也尽量不要呆在有烟的室内学习、生活。
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师: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因煤气中毒、触电、溺水等意外活动而突然停止呼吸,这时候,就要采取人工呼吸的方法(常用口对口吹气法)进行急救。(课件展示)这是什么道理呢?谁来谈一谈你的想法?
学生谈一谈。
师:人工呼吸就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地扩大或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的扩张和回缩,使患者恢复呼吸。
回顾内容,自我评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我们的呼吸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
师总结:在认识呼吸器官和呼吸路线的内容时,我们采取了“观察感知――分析事实――推理研究――借助资料――揭示规律――拓展应用”这一科学的学习方法,它是一种很好的认识世界的方法。老师希望大家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了解世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共14张PPT)
2
我们的呼吸
游戏规则:
吸一口气,憋住不呼气,看看自己
能坚持多长时间。
排水集气法
吹气
实验
1、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
2、把瓶口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
点燃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有什么现象。
资料卡: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吹气,观察现象。
呼吸就是生物体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的过程。
我们吸入的氧气帮助分解消化系统吸
收的养料,提供我们平日活动所需的
能量。

支气管
气管



鼻腔内有鼻毛和鼻粘膜,它们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清洁空气,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还可以杀菌。
吸烟有害健康
戴口罩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呼吸新鲜空气
戴口罩
吸烟有害健康
规则:吸足一口气吹气球,比一比谁吹的最大
吹气球比赛



肺活量是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量。

谢!
吸烟前吸烟后
YANN《2
我们的呼吸》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作出猜想和假设。
2、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究人体呼吸器官及呼吸的秘密,通过体验、猜想、实验验证等方式,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合作与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能够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方法
三、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验证人体呼出和吸收的气体是否相同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玻璃管,集气瓶,烧杯,澄清的石灰水,呼吸器官的课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学生作憋气游戏的比赛(提示学生实间不能太长)
学生交流活动感受,让学生体会呼吸的重要性,人时时刻刻都要呼吸,人是怎样呼吸的呢?引出课题:2、我们的呼吸
新课讲解:
实施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呼吸器官及呼吸过程
谈话:刚才同学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有哪些担负呼吸任务的器官?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出示呼吸器官图)
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
2、空气是怎样进入人体再被呼出体外的呢
并用彩笔画一画路线
学生交流汇报并标出路线
小结:人体的呼吸气管有鼻、口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和肺。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3、探究人体呼出和吸进的气体是否相同
(1)提出问题。
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2)
猜想假设。
学生结合经验进行猜想。
(3)制定方案。
如何收集我们呼出的气体?(利用排水法进行收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桌面上的材料制定实验方案。(二氧化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出示课件)
A、通过玻璃管向瓶中吹气,观察石灰水的变化;把瓶子放在空气中观察变化。
B、取一个集气瓶,往里面呼入气体,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将燃烧的火柴慢慢深入集气瓶,观察现象。
吸入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澄清的石灰
燃烧的火柴
结论
(5)实施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6)展示交流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
人体呼吸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人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有的二氧化碳多,氧气少。
拓展延伸。
问题:如果呼吸器官生病了会出现什么后果?
呼吸器官容易得哪些疾病?怎样保护呼吸器官?
播放录像资料
小组交流汇报
小结:(1)不吸烟(2)要注意环境卫生(3)寒冷的冬天要戴口罩(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课后践行
1、测一测我们的肺活量。
2、调查吸烟和空气污染对呼吸器管的危害。(共15张PPT)
2
我们的呼吸
鼻、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鼻咽喉在人的头部。鼻是呼吸器官的起始部位。咽位于口腔后部,喉在颈的前端,器官的上端。
器官在人的胸腔里,一环一环的像洗衣机的排水管,很有弹性。器官从上往下不断分枝,成为支气管,就像树枝一样。肺分为左肺和右肺,也在胸腔里,它是由许多肺泡构成的,像海绵一样很有弹性。
分析探究
实验方法:经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
实验现象: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实验方法:经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
实验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气体



的气



的二



多。
实验方法:把人呼出的气体收集到瓶子里,用玻璃片把瓶口盖严。把
瓶盖上的玻璃片打开一个小口,将燃烧着的火柴慢慢放入瓶内。
实验现象:火柴很快熄灭,但并不是立刻熄灭,而是烧了很短时间后熄灭。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氧气少。
人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有的二氧化碳多,氧气少。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可以知道:
实验说明:
由此可以进一步推想:
人体需要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氧气到底有什么作用?
呼吸
呼气时,肺泡表面毛细血管中
二氧化碳的压力高于肺泡内的压
力,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就渗出来,
进入肺泡。此时胸腔收缩,横隔间变
小,肺泡里的二氧化碳就外。
冬天,由于肺部排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细水珠,所以就会出现“白雾”。
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横隔向下移,肺部空间变,这样,我们就吸入了空气,此时,肺泡里氧气的压力高于肺泡表面毛细血管中的压力,氧气就从肺泡壁渗出来,进入毛细血管,由血液把氧带向全身。
人在安静时,平均每分钟呼吸16
次婴儿则需呼吸30次,这是因为婴
儿肺容量较小,只有更多的呼吸次
数才能保证氧气的充足供应。
跑步的时候,身体里需要更多的氧
气,此时肺脏就会更勤奋地工作,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会增加到约60次。
呼吸的意义
  人体只有不断的得到充足的氧气,经过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才能与氧气发生反应,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能量。
吸烟有害健康
空气污染引起肺部疾病
生活在工业城市里的孩子大概很难看到一次真正的蓝天,也很难看到繁星满天的夜空。我们生活的地球,正遭受着严重的空气污染,工厂的烟囱、燃烧的垃圾、汽车的尾气都是污染大气的祸源。空气中的铅、铜、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时刻侵袭着我们的肺脏,使肺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大气的污染使两极的臭氧层都出现了破洞,紫外线大量射入会引起皮肤癌。温室效应也是大气污染引起的,这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糟。
不过,人们现在已对此有所觉悟,正在尽量减少或避免污染,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天天能吸上新鲜的空气。
人为什么要咳嗽和打喷嚏?
当你喝水喝“呛”、吃饭吃“呛”或感冒有“痰”产生时,这些异物就会刺激下呼吸道粘膜内感受器,先是短促或深的吸气,继而声门关闭,腹肌和肋间内肌强有力地收缩,使肺内压大大升高,通常可比大气压高100mm汞柱或更多,然后声门突然打开,在这样高的压力差推动下,气流从肺快速冲出,把呼吸道内异物及痰等咳出,即“咳嗽”。
当鼻粘膜受到刺激时,首先深吸一口气,悬雍垂下降,舌压向软腭,使气流从鼻腔冲出,以清除鼻腔中的刺激物,即打“喷嚏”。
“咳嗽”和打“喷嚏”都是防御性反射,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气管
气管是人体内外气体流通的主要通道。它长在食管前面,从喉向下进人胸腔,长约9—13厘米,直径约1—2。5厘米,有弹性,吸气时可以稍稍伸长变粗,然后又自动复原。
气管从外向里分外膜层、粘膜下层和粘膜层。外膜层由14—20个带缺口的软骨环和周围的肌肉组成,使气管半软不硬,略能伸缩不易压瘪,就像洗衣机上的螺旋软管一样。粘膜下层里有许多气管腺,开口在粘膜层上,这些腺体分泌粘液使气管内湿润;粘液中还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各种化学物质。最里面的粘膜层表面长满了细细的纤毛,像无数小毛掸,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气管腺分泌的粘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气管受到病菌感染或冷风、烟尘等刺激时,粘液的分泌和排出就会增多,使人不断地咳嗽和吐痰,有时还会引起气管壁肌肉收缩,使管径变细,造成哮喘。儿童的气管比成人短、窄和软,粘膜柔嫩,血管丰富,而且粘液分泌少,纤毛运动能力差,所以容易受尘粒、病菌等侵犯损伤,要特别小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