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演讲词
也叫讲演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演讲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对于李公朴的惨死,闻一多悲愤交加,在李公朴追悼会上,闻一多虽是主持人,但并未准备讲话。可在李公朴夫人讲诉李先生殉难经过时,混进场的特务抽烟说笑,无理取闹,肆意破坏捣乱,闻先生目睹此情拍案而起。而当时会场上,人们对特务的行径也是怒火中烧,义愤填膺,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闻一多在演讲的当天下午被枪杀于昆明街头,这次演讲便成为闻一多一生中最后的一次。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讲演”。
初读感知,厘清演讲思路
第一部分(1~3段):高度赞扬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性。
第二部分(4、5段):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人民必胜,指出光明就在眼前。
第三部分(6~12段):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演讲词:逻辑严密,层次清楚。
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
精读探究,感受演讲气氛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
开头一段,义愤填膺,慷慨激昂。这种情绪是如何传达出来的?
开头一段,义愤填膺,慷慨激昂。这种情绪是如何传达出来的?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褒贬词语(短语)的准确使用,传达了闻一多义愤填膺,慷慨激昂和爱憎分明的情绪。
开头一段,义愤填膺,慷慨激昂。这种情绪是如何传达出来的?
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对比手法的运用,传达了闻一多义愤填膺,慷慨激昂和爱憎分明的情绪。
开头一段,义愤填膺,慷慨激昂。这种情绪是如何传达出来的?
原句: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改句: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原句: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这成什么话?
改句: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这不成话。
感叹句、反问句的大量使用,充满感染力,传达了闻一多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的情绪。
开头一段,义愤填膺,慷慨激昂。这种情绪是如何传达出来的?
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
运用通俗的口语,简短有力,表意直露,富有战斗力,传达了闻一多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的情绪。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闻一多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的情绪贯穿全篇,现场听众多次鼓掌。闻一多是如何让听众产生共鸣的呢?
(闻先生声音激动了)(鼓掌)(鼓掌)(厉声,热烈的鼓掌)(热烈的鼓掌)(鼓掌)(热烈的鼓掌)(捶击桌子)(热烈的鼓掌)(热烈的鼓掌)(鼓掌)(听众表示接受)(鼓掌)(长时间热烈的鼓掌)
补充说明,提示演讲时语气语调和感情,提示演讲时的动作,提示演讲现场的气氛,语言、声音、动作相互配合引起听众的共鸣。
闻一多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的情绪贯穿全篇,现场听众多次鼓掌。闻一多是如何让听众产生共鸣的呢?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你们完了,你们快完了!
……
你们完了,你们快完了!
反复手法的运用,也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闻一多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的情绪贯穿全篇,现场听众多次鼓掌。闻一多是如何让听众产生共鸣的呢?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人称的变换,“他们”显示出闻一多极端的愤怒和轻蔑,“你们”流露出闻一多面对特务毫无畏惧情绪,引起共鸣。
闻一多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的情绪贯穿全篇,现场听众多次鼓掌。闻一多是如何让听众产生共鸣的呢?
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
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我们” 表现出闻一多与人民亲密战斗的感情,人称的运用能传达出鲜明的感情和坚定的立场,引起共鸣。
褒贬词语的准确使用。
感叹句、反问句的大量使用。
运用简短通俗的口语。
称谓的变换。
运用对比反复等手法。
本篇演讲词的语言特点
悟读归纳,领会演讲主旨
从这篇气势磅礴的演讲词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闻一多?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在一次集会上,李公朴说:“想用死来威胁我吗?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今天我两只脚跨出门,就不准备再跨回来。”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当闻一多于次日清晨五时赶往云大医院时,李公朴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天快亮了吧!”闻一多流着热泪,不停地反复的说着:“公朴没有死!公朴没有死!”
悟读归纳,领会演讲主旨
从这篇气势磅礴的演讲词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闻一多?
对卑劣无耻的反动派——憎恶痛斥
对爱国志士李公朴——赞扬怀念
对昆明青年和人民——充满期待,号召鼓舞
对国家——充满必胜的信念
闻一多——视死如归,爱憎分明,勇敢坚定,坚信一定会打败反动派,坚信光明一定到来,坚信民主和平一定到来。
悟读归纳,领会演讲主旨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1949
闻一多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这成什么话?
课后作业
1.假如你就是闻一多,站在你面前的就是昆明进步青年和国民党特务。找找现场的感觉,试着演讲这篇演讲词,争取讲得抑扬顿挫,慷慨激昂,义愤填膺。
友情提醒:在演讲中,我们要注意针对不同的对象,表达不同的感情:讲到李先生时,无限的悲痛愤怒和怀念;指着反动派痛骂时,要慷慨淋漓,痛恨鄙夷;讲到“我们”和“我们青年”,要满怀信任期待和鼓励;展望“光明”要坚定而豪情万丈。
2.看看《最后一次讲演》的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