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
度下期高中2019级入学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6分)
提高认识,改变观念。要认识到在发展中给生态系统带来的破坏,如森林消失,土沙化
严重污染等问题,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
识到“绿
就
银
全面落实。黄铺村和原山林场的例子说明了生态环境改变:
岸林场
的例子说明了林业部门为生态环境的改变
努
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有绿水
才能有金
银
每点3分,两点6分。观点1分,分析2分。其他答案有依据,适当给分。)
(本题共
(6分
①不理解父亲。对父亲想找个伴侣不理解:当父亲要传给他农经时,“蹙着眉头,颇感为难
②关心父亲
亲
嫌弃父亲;当听到父亲不种地
长长地
传农经时
规规矩矩地坐在土炕
断地点头”;观察父
每点3分,没有举例分析只得1分;两点6分
(6分)
伴
过给儿子
是家里能
饭
的人,就好了。”这
想
村里的田地有人耕种。通过“打谷场上杂草摇曳,不再有秋忙的热闹”而难过
希望有人
大为传承
过“很是满意,破例喝了几杯烧酒,红润的脸颊
的快意
为儿子会继承
农
每点2分,有概括有分析。任答三点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
当给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分)
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
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
整
各1分,大意2分
(2)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
像抛弃(不值钱的)
芥”各1分
分
诗歌阅读(本题
题,9分
第一问:①抒发诗人独处异地的孤独之情。年年寒食节诗人都在长安度过,没有人来安慰。(2
感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客居长安多年,时光流逝仕途不顺,诗人伤心欲泣。(2分
联的景与尾联情形成了乐景衬哀情的关系。前三联清新
景物反衬了尾联的孤独哀
使哀情更哀
(每空1分,共6分)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
烟
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轼而望
分)
①称呼未顶格
修改:要顶格
修改:思念(欣慰)
家弟
修改:弟
排
落款顺序不妥修改:时间在下面
分
发
多次修正④于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⑤顺利进入
⑥标志着我国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火计划
每点1分
60分
分要求
坚持”“信念
题,基准分为46分(合格作文
是议论文,40分以
式扣2分
分
意上有亮
分
6.书写美观的宜加分
差难以认
加重扣分
7.其他参照
文评分标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度下期高中2019级入学联考
语文
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
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是一门求道的学问。但是,什么是“道”?记忆中古代圣哲所讲过的“道”
似乎是很遥远、很玄妙、很高深的。但是,我们也会发现,中国的圣哲曾经很亲切地告
诉我们,国学所讲的“道”是很平实、很常见、很简易的。儒家说
道也者,不可须
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道家在回答“所谓道,恶乎在”的疑问时,肯定道“无所不在”。
佛家说:“担水劈柴,无非妙道。”原来,“道”是很平实的,它本来就是我们日用常
行的规
是很常见的,它无所不在地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道”是很简易的,
我们每时每刻的生命实践就是“道”。所
道”是可以追求的,而且必须有“道
我们的生命实践才获得永恒的意义与价值
本来,国学是古代中国人创造出来的知识与价值,他们留下的国学典籍与文献,不
仅仅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是道,更加重要的是要告诉我们,如何在生活实践中识道、体道
遵道,最终达到与道为一的目标。所以,国学之道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国学实践。学习国
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实践国学、以使自己与道为一的过程。古代中国人思考、信仰、休
认天道,但是中国人体认的天道,并不是一个独立于人的某种外在实体,而是存在于我
们的日用常行、喜怒哀乐的生活世界之中,是一个参天地、赞化育的生活实践即生命活
动过程
由于中国的国学传统更为关注主体实践,而并不特别在意应如何论述客观世界是什
么,故而国学的最重要特点不是解释世界是什么,而是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可见,中
国传统国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的特色。《论语》记载学生问孔子什么是“仁”,而孔子
的诸多回答则不是概念和定义上的,因为他回答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学会定义
的
概念,而是希望身边的弟子能够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去实践仁。学生求仁的目的也不是
为了获得“仁”的知识,而是如何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去实现“仁”,能够在自己的家庭
社会、国家的生活中去实践和完成“仁”
高中2019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