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庄子》二则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庄子》二则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3 20:0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庄子》二则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语文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 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细读文本,感知鹏的形象
请同学们结合文中的关键字词说一说“鹏”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且这样的特点在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体型之大
变化之大
奇特的想象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力气之大
比喻的修辞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气势之大
智谋之大
夸张的修辞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庄子》的艺术特色
第一,想象奇特。
第二,构思巧妙。
第三,善于运用比喻等修辞。
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
研读探究,感悟鹏的意义
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大鹏的形象?
对远大理想的坚执追求。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
课后拓展,延伸鹏的影响
《上李邕》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明清的通俗小说也深受其影响。《西游记》中,狮驼国的大鹏金翅雕给唐僧师徒造成了极大的麻烦;《说岳全传》则称抗金名将岳飞(字鹏举)是大鹏转世。
毛泽东同志年轻时曾发出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言壮语。1965年作《念奴娇 ?鸟儿问答》中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鹏程万里、鲲鹏展翅、扶摇直上
课堂小结
《北冥有鱼》一文中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愿每一位同学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
推荐阅读
《逍遥游》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读通课文
读懂课文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的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一词多义

汝心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顽固
巩固
必,一定
固然
本来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沛公安在
怎么
安适、安逸
哪里,什么地方
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 。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文哲大师庄子的至交好友。
读出辩论味
悠闲愉悦
咄咄逼人
针锋相对
委婉让步,胜券在握
偷换概念,从容不迫
内容探究
1、庄子与惠子在辩论哪个话题?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话题:人是否知道鱼之乐?
庄子:人知鱼之乐。
惠子:人不知鱼之乐。
庄子
巧辩
尚美
超然
艺术家的快乐自由
庄子和惠子的故事
庄子和惠施又抬杠了!这一次他们辩论的对象是葫芦。惠施对庄子说:“魏王给了我一个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了后结出了一个特别大的葫芦。但这么大的葫芦,用来盛水,我提不动,用来做瓢又太大没地搁?所以大倒是大啊,有什么用?”庄子听了冷冷一笑:“你真的很笨,不会用大的东西,这么大的葫芦,你干嘛不把自己系在上面,漂浮在江湖之上逍遥快活呢?”惠施很是不服,又举了个例子:“我有一棵叫做樗(chū)的大树,树干上长满了疙疙瘩瘩的瘤子,树枝弯弯曲曲的,长在路边木匠看都不看一眼。这棵树大吧?但有什么用?”庄子微微一笑:“你干嘛不把它种在虚无之乡的广漠荒野上,自己在树旁自由自在地溜达,躺在树下自在地做白日梦,不是很爽吗?”
惠施是魏国的相国,日理万机,庄子在老家宋国,逍遥自在,没事钓钓鱼,编编草鞋。一日,他突然想见惠子这位老朋友,于是,就来到了大梁城。惠施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消息,说庄子来魏是要替代他成为魏国相国,这可吓坏了惠施。他命令人全城搜捕庄子,但一无所获,连庄子的人影都没有见到。三天后,庄子拖着草鞋出现在魏相国府,庄子主动送上门来,让惠施感到意外。庄子发挥其段子手的特性,给惠施讲了个故事:“南方有一种鸟叫做名鹓雏(yuān chú ) ,从南海起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它不停下来栖息,不是饱满的果实它不食,不是甘美如醴的泉水它不喝。一天,它遇到正在啃食腐鼠的一只猫头鹰。名鹓雏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喝声。现在难道你也想用你的相位来‘吓’我吗?”
后来,惠子去世,庄子在经过惠子的坟墓时,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虽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主题探究
千年后的春天,我又立在濠水的边上,追寻你的目光。你的一句“知之濠上”轻叩我的心房,我听到了你在对我说……
庄子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活法,圣贤能让我们活得更通透。
——于丹
课堂小结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这种诗意的感染。在今天高楼林立田园风光渐离我们视线的时候,让我们呼唤庄子精神的回归,用从容、洒脱、自由、快乐的心去发现生活之美,追求诗意的生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