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式微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语文
式 微
《诗经·邶风》
采诗
采诗说: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的民歌。《邶风》,邶国之风,是邶地民歌。 邶,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省。《诗经》中的《邶风》即为产生、采集、流传于邶国大地的古老而至今仍荡人心弦的诗篇。
《邶风》
读好节奏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wèi)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wèi)乎/泥中?
读懂诗意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语气助词。
微,昏暗。天黑了。
何,为什么。
译: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如果)不是。(如果)不是君主。
即露中,露水中。
译:(如果)不是君主的缘故,为什么还在露水中?
读懂诗意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如果)不是为了君主的身体,为什么还在泥浆中?
躬,身体。
读懂主人公
我读到了一个________的劳役者。
辛苦
受剥削
充满怨愤
具有反抗精神
读出劳役者的怨愤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wèi)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wèi)乎/泥中?
读懂劳役者的悲歌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bì)发(bō),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诗经?七月》)
奴隶们一年到头辛勤劳动,到了年底竟没有衣服穿,没法生活下去。我们看到了劳动者血泪斑斑的生活。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xuán)獾huán兮?”(《诗经?伐檀》)
剥削者不种庄稼,却收获满仓满仓的粮食。他们不打猎,院子里却挂满了猎物。我们感悟到被剥削者反抗意识的觉醒,他们向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提出了质问。
读懂劳役者的悲歌
这是劳役者的悲歌,他们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诗歌表达了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愤恨之情。
匠心独运抒悲情
重章叠句
全诗只有二章,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故和躬”;“中露和泥中”。
它能够把主人公的辛苦和内心的不满表达得淋漓尽致,体现了诗歌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点。
匠心独运抒悲情
设问的赋式:
运用问句的形式来叙事和抒情。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答案的设问。采用设问的形式引起读者的思考,表达婉转又能够抒发强烈的怨愤之情。
孔子: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梁启超: “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前苏联】费德林: “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独具一格的百科全书。 ”
百科全书
《诗经》描绘了一卷社会与历史图画,真实地反映了上古时代社会的面貌,讴歌了上古时代人民的勤劳、勇敢,鞭挞了统治阶级的卑劣、无耻,为后世留下了立体的、具象的历史画卷,是一部丰富生动的上古时代百科全书。
推荐阅读
余冠英《诗经选译》
李 山 《风诗的情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题目 解 说
题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送别。少府,官名,即县尉。之,动词,到……去。之任,到……去上任。蜀州,现四川省崇州市。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勃在长安时所写。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以此诗相赠。
作者简介
王勃(约650—676),字子安,唐代诗人。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其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译:我们分别在三秦大地辅卫着的长安,你却要奔赴风烟茫
茫的蜀州。
和你别离的心情一样啊,我们都是游子出外做官。
三秦:指关中地
区。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故称“三秦”。
宦游:出外做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代指蜀州。
读懂别样的送别诗
译:天下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
也似近在身边。
不要在分别的路口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
任泪水打湿衣裳。
泪贴手巾,指挥泪告别。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近邻。
无须,不必。
岔路口。
读懂别样的送别诗
读懂别样的送别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挚的情谊。
从哪里可以读出来?
送别时劝慰友人,“同是宦游人”,不必伤感;又对友人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既然是知己,哪怕在天涯也如同近在身边,鼓励友人要积极乐观。
它和别的送别诗有什么不同?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读到了送别时的一种凄凉的孤独之感。
孤独的送别
“海内”指天下。气势恢宏,落笔就带着大唐的雄风。它一扫送别诗的千古愁云,唱出了一首嘹亮高亢的送别曲。真正的友谊,可以跨越时空的界线,消除孤独的苦闷。
王勃的诗句没有孤独,没有忧伤,昂扬乐观,积极进取,也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
既表现了诗人乐观的精神,宽广的胸襟和对朋友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阻隔的哲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读懂别样的艺术手法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写景,气势恢弘。
抒情,劝慰友人
想象,友情深厚。
壮别,点明主题。
读懂别样的王勃
一个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诗人。
读懂别样的王勃
六岁做诗,词情英迈;九岁撰《指瑕》,十卷著作再显其才;十岁饱览六经;十六岁,科举及第,高宗皇帝赞为:“大唐奇才!” 。
才华横溢,学识渊博
后来因为一篇文章得罪皇帝,被逐出长安,光明的仕途毁于一旦。再后来,获罪入狱,又连累父亲贬官越南。在探望父亲的归途中落海溺水而亡,年仅27岁。
仕途坎坷,命运悲惨
文采飞扬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色彩美,动态美,虚实美,空间立体美,带给读者无限的想象。)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尽管身处逆境,仍乐观向上,壮志凌云。)
——王勃《滕王阁序》
不废江河万古流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神俊无前,六代体裁,几于一变。
——胡应麟《诗薮》
推荐阅读
王勃《滕王阁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