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回延安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 回延安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3 20:3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回延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语文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创作背景,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抒情线索。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贺敬之, 诗人、剧作家。
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39年在四川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白毛女》《回延安》等。。
贺敬之于1940年到达革命圣地延安,1946年离开,奔赴人民解放战争的新战场。1956年,诗人重回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延安。

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
“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
背景资料
延安,从1935年到1948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
据任弼时1943年12月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抗战后到延安的知识分子总共4万余人。
自由、民主、温暖而明朗、蓬勃而富有生机的圣地
回延安
字词
灯盏 羊肚 登时 糜子
油馍 脑畔 眼眶
zhǎn

dēng
méi

pàn
kuàng
初读课文

1. 朗读诗歌,读准字词、停顿、重音等,体会诗人在其中赋予的感情。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初读课文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例如:
2.朗读诗歌,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试着给每个章节拟个小标题并说说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

  心口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表达诗人重返延安时的激动之情,以及见到延安亲人时的喜悦之情。
回延安
初读课文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追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表达了对延安的感激之情。
忆延安
初读课文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双眼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描写亲人欢聚时的热闹场面,表达亲人之间的喜悦之情。
话延安
初读课文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描述延安城新面貌,表现了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
看延安
初读课文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回顾延安的光荣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前程,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
赞延安
初读课文
抒情线索: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范读
课堂小结
这首诗以《回延安》为题,突出一个“回”字,描述“我”回到延安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追忆过去在延安的难忘岁月,展现延安的风土、人物、革命传统等。
课后作业
1.饱含深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
2.思考:
①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哪些描写来抒发情感的?
②品味文章诗句,说说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品味诗句,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以及情感表达方式。
教学内容
下面是陕北民歌的一些歌词,请说说这些歌词有什么特点。
(1)五谷里(那个)田苗子,唯有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数上(那个)兰花花好。
(2)背靠黄河面对着天,陕北的山来山套着山。东山上糜子西山上谷,黄土里笑来黄土里哭。
品读
“信天游”
“信天游”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和特色。句式结构随情随意非常特别。规定每节两句,两句一韵,下一节可换韵,亦可不换;艺术手法上多用兴起,比喻后直抒衷肠,借景抒情,自由奔放,热情浪漫,曲调优美,琅琅上口。它属于山歌性质,风格特点这就像陕北人的性格:直气、豪爽、豁达、干练;内容主要是陕北人对生命的祭歌,对爱情的赞歌,对生活的颂歌,其表达的情感总是质朴而热烈。
品读
《回延安》这一用信天游形式写的抒情诗与信天游民歌有何相通之处?
首先,内容上:描写陕北农村生活场景与描写革命生活场景相结合。
品读
内容上:
1.具有陕北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米酒油馍木炭火”“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2.具有革命记号的新民俗。
例如:“红旗飘飘把手招”“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品读
《回延安》这一用信天游形式写的抒情诗与信天游民歌有何相通之处?
其次,语言上:具有信天游的口语化的特点,运用叠词让诗作有口头传唱的意味。
品读
这首诗的叠字运用得很有特点,表现浓厚的地方色彩。
表事物的:树根根、羊羔羔等。
表数量的:几回回、几根根、一口口、一条条、一排排、一座座等。
表情态的:紧紧、飘飘、团团、高高、滚滚等。
表颜色的:白生生等。
品读
《回延安》这一用信天游形式写的抒情诗与信天游民歌有何相通之处?
再次,手法上:比兴、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动作、语言、场景等描写手法的运用。
品读
例如:
“树梢树枝树根根”“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延河滚滚喊‘前进’”
品读
例如:
动作描写:“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语言描写:“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场景描写:“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品读
《回延安》这一信天游民歌有何特点?
最后,情感上:直白、热烈、豪迈,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
品读
例如:
直接抒情:“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间接抒情:运用动作、语言、场景等描写手法;选取风俗民情来表达情感。
课堂小结
《回延安》采用信天游的形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赞美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并表达了诗人对于延安母亲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描写更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相信同学们从高亢悠扬的“信天游”中感受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就让我们从这节课出发,去品读沉淀在岁月中的诗歌文化吧!
1.品味诗句,找出诗中其余诗句中修辞手法,说说表达效果。
2.拓展阅读,延伸阅读莫耶《延安颂》、祁念曾《延安,我把你追寻》、曹靖华的《小米的回忆》、吴伯萧的《寄一辆纺车》等,思考这些诗文体现了怎样的“延安精神”?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