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主备教师
郭春东
教学目标
经历观察、交流、归纳等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过程。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它们的特征,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获得进行数学归纳概括的经验和积极的学习体验。
重点
难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它们的特征。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级备课)
教学设计
—、导入
1.生活中的物体形状多种多样,同学们请看,(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你能找出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吗?
生回答:洗衣机、冰箱、微波炉等是长方体。
哪些是正方体呢?生回答:魔方、骰子等是正方体。
2.我们原来只是直观、简单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其实它们还有许多独有的特征。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就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探究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1.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师:首先我们来研究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师出示长方体学具)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同学们知道老师指的这个地方叫什么呢?
生;面。
师:对,让同学摸一摸学具感受一下,这个平平的地方我们就叫做长方体的面。
面与面之间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用课件展示长方体的顶点、面、棱)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让同学们拿出学具指出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师: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下面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这几部分各有什么特征?
师出示问题: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生:长方体有6个面、正方体也有6个面。
师:你是怎么数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要求:学生先观察思考,然后利用学具小组合作交流。)
生展示(要求学生有规律的数)
生:先数三个不同的面,再用3×2=6共六个面。
师:为什么只数这三个面呢?
生:因为那三个面跟这三个面一一对应,相对的面相等。
总结: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等。正方体6
个面都相等。(师板书)
课堂预设:用什么办法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等。
用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的方法,或者用剪的方法验证。
师:刚才我们总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一些特征,接下来咱们研究一下它们的棱和顶点有什么特征。(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
师:老师手里有一个长方体框架和一个正方体框架,(珠子也就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所用的小棒就相当于“棱”。)
师: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利用学具拼成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拼的过程中想一想它们有多少条棱?它们的棱各有什么特点?有多少个顶点?并把结论写在思考单上)
学生展示:长方体的12条棱可分成3组,每组4条都相等,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师板书)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把长方体框架拆成只剩三根小棒,这三条棱就确定这个长方体的样子,
师:那么给你这三条棱的长度,你能想象出长方体的样子吗?
生:能。
师:其实长方体的三条棱的长度我们把它们称为长宽高,出示课件(展示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谁能说出它的长、宽、高?(学生回答)
师变换长方体实物方位,再找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师总结: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师:利用正方体学具展示正方体的每一条棱的长度,都叫做正方体的棱长。
4.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讨论找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通过以上比较,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回答师补充。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联系呢?
师出示课件,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
总结:正方体面的特征符合长方体面的特征,正方体棱的特征也符合长方体棱的特征。长方体的所有特征正方体都具有,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不一定全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师演示集合图)
同学们我们学了好多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接下来老师考考你们。
当堂训练
考考你1
考考你2
本堂小结
老师有一首歌谣,同学们请看,这首歌谣告诉我们什么呢?其实这首歌谣总结了我们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
面
顶点
棱
长方体
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8个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
正方体
6
个面,所有的面完全相同
8个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
考考你1
2
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我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本课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导教学。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再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异同。明确它们的内在联系,最后用学到的新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一系列有序活动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