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乡三中2011-201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本卷共4页4大题,2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但不能用铅笔或红笔,请你看清题目,认真作答,答案写在语文答题卷上。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3分)
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bèng) 溅的水花。
②理想是肥皂,洗 (zhuó)你的自私心。
③她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 (yùn)。
④草野在蟋蟀声中更 (liáo)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根据语境,把备选词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3分)
乌镇是中国江南的封面,传承着千年的历史文化。 ① 的水乡风景、 ②
的美食佳肴、 ③ 的民俗节日、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乌镇成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
风味独特 纯朴秀美 缤纷多彩
下列句子均有语病,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①乌镇的旅游开发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仅十月黄金周来乌镇旅游的人数就达38万人次。
②班主任在班会课上说,校运会上我们班能不能取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关键是运动员能否发挥顽强拼搏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4.根据提示正确默写名句。(6分)
① ,风正一帆悬。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
③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
④绿树村边合, 。
⑤何当共剪西窗烛, 。
5.根据语境仿写句子。(2分)
欣赏是一种领略,欣赏也是一种收获。欣赏日出,自然会在日出的喷薄中感受向上的力量;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领悟博大的胸怀; ,
。
6.阅读下面的文字,仔细理解其话语的意思,完成(1)(2)两题。(4分)
一个顾客在酒吧里喝啤酒,他喝完第二杯之后,转身问酒吧的老板:“你们一周能卖掉多少桶啤酒?”老板得意洋洋地回答说:“35桶。”
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周卖掉70桶的办法。”
老板很惊讶,急忙问:“什么办法?”
顾客说:“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
老板急于讨教卖酒的办法,暴露了他什么心态?
顾客话中有何言外之意?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7~15题。
济南的冬天(节选)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什么还希望别的呢!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所描绘的济南冬天的山景。(3分)
8.“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文中哪句话揭示了济南出现暖冬的地理原因?(1分)
9.文中加点字“带水纹的花衣”指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10.仿照示例赏析语句。(2分)
示例: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赏析:这句话中“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句子: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赏析:
1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礼 物
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酣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
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
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踌躇过多次。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子,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艺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12.本文记叙了女儿送给母亲一座“雕像”的故事,请写出故事的梗概。(2分)
13.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6分)
(1)“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焦灼”表现了女儿怎样的心情?
(2)“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小山似地”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3)“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说说母亲为什么“失望”。
14.文中画线处两次写到女儿流泪,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两次流泪的不同原因。(2分)
15.文章结尾写饱含着女儿爱与深情的“雕像”破碎了,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谈谈你的理解。(2分)
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6--21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①温故而知新 ②诲女知之乎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7.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2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与课文中哪一则所表达的内容相近?(2分)
19.你如何看待孔子提出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分)
有盲子道涸溪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①,兢兢握固,自分②失手,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毋怖,第③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楯长号④。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⑤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⑥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⑦者,视此省哉!
注释:①楯:栏杆上的横木 ②自分:料想 ③第:只管 ④号:呼号,呼叫 ⑤哂:嘲笑 ⑥沈:通“沉”,沉溺,拘泥。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 ⑦矜严:矜持自负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有盲子道涸溪 ②视此省哉
21.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2分)
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读了这则寓言后,你有哪些启发?(2分)
作文题(40分)。
周素珊说,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确实,第一次的尝试往往可以给人新鲜刺激的感受,但许多经历不只第一次,可能还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当我们再次经历时,又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23.题目:又一次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书写工整,标点正确。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否则扣分。
参考答案
①迸 ②濯 ③韵 ④寥
①纯朴秀美 ②风味独特 ③缤纷多彩
①去掉“人次”或“次”均可 ② “发挥”改“发扬”或“精神”改“作风”
略
例:欣赏高山,自然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感悟理想的崇高。欣赏大树,自然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的尊严。(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意对即可)
(1)暴露了老板急于获取更多利益的贪婪心态。
(2)讽刺老板短斤少两,坑害顾客。(意近即可)
①阳光朗照下的山 ②薄雪覆盖下的山 ③城外远山(按点给分,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意思相近亦可给分)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一个“羞”字,不仅画出了雪景的“色”,与“粉色”相贴切,而且绘出了雪景中的情和内在美。(拟人手法,分析合理即可)
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2、①女儿送给母亲礼物,②不被母亲接受(理解),③雕像破碎。(故事梗概中应包含这三个要点,少①扣1分,少②③扣1分,少③不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