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华侨学校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开学考试 化学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8小题,共56.0分)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KCl溶液 B. Fe(OH)3胶体 C. KOH溶液 D. Na2SO4溶液
下列物质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俗名
化学式
类型
A
铁红
Fe3O4
碱性氧化物
B
磁性氧化铁
Fe2O3
碱
C
小苏打
NaHCO3
盐
D
纯碱
NaOH
碱
A. A B. B C. C D. D
在含有大量K+、OH?、CO32?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 NH4+ B. Al3+ C. Ca2+ D. SO42?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且该状态下能导电的是 (????)
A. 熔融的氯化钠 B. 硫酸溶液 C. 铜片 D. 固体氯化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B. 合金与各组分金属相比一般具有更大的硬度
C. 使用容量瓶之前需检查是否漏液
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使所得溶液浓度偏大
为了防止FeSO4被氧化而变质,实验室在配制FeSO4溶液时,常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A. 铜粉 B. 铁粉 C. 锌粉 D. H2SO4
工业上冶炼锰的反应原理可用方程式3MnO2+4Al??高温??3Mn+2Al2O3表示。对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MnO2被氧化 B. Al2O3是氧化剂 C. Mn失去电子 D. Al是还原剂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A. +2 B. +5 C. +6 D. +8
下列有关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密度比水小 B. 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C. 少量金属钠应该保存在煤油中 D. 具有氧化性
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金属一般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B.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生锈
C. 铝表面有氧化物保护膜 D. 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分别灼烧下列各组溶液,火焰呈黄色是(????)
A. NaCl溶液 B. 稀盐酸 C. K2CO3溶液 D. CuCl2溶液
将钠块加入CuSO4溶液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A. 有金属铜析出 B. 产生气体,有金属铜析出
C. 生成蓝色沉淀 D. 产生气体,生成蓝色沉淀
通常在呼吸面具中用到的钠的化合物是(????)
A. Na2CO3 B. NaHCO3 C. Na2O2 D. NaOH
将氯气通过软管灌入田鼠洞中可用于消灭田鼠,这是利用了Cl2的哪些性质(? ?)
①黄绿色? ? ? ? ? ? ? ?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有毒?????????????????????
④容易液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下列物质与Cl2反应,能发出苍白色火焰的是
A. H2 B. Na C. Fe D. Cu
将1mol?NaCl溶解于水配成500mL溶液,所得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2mol/L B. 1mol/L C. 0.5mol/L D. 0.25mol/L
在0.5mol?NaCl中,Na+的个数是(????)
A. 3.01×1023 B. 6.02×1023 C. 0.5 D. 1
既能与稀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A. Mg B. Fe C. Al D. Cu
Fe与下列物质反应,只能生成+2价铁的是(????)
A. CuSO4溶液 B. 氯气 C. 稀硝酸 D. 水蒸气
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由此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该原子有3个电子层
B. 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
D.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第ⅥA族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漂白粉有效成分的化学式:Ca(ClO)2
B. 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 水的摩尔质量为18g
D. 硫酸的电离方程式:H2SO4=H2++SO42?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Cl2可溶于水 B. NaClO具有强氧化性
C. Na2CO3受热难分解 D. Na2O常温下为浅黄色固体
下列互为同位素的是(????)
A. ?1H2与?2H2 B. D与T C. O2与O3 D. ?1940K与?2040Ca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810O
B. Mg2+的结构示意图:
C. 硫化钠的电子式:
D. HCl的形成过程:
下列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 Cl B. C C. P D. Ca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主族元素原子,从上到下半径依次减小 B.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和7个纵列
C. 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 D. 短周期元素是指1?20号元素
下列比较关系错误的是(????)
A. 非金属性:N>Si B. 热稳定性:NH3>PH3
C. 原子半径:F>O D. 碱性:NaOH>Mg(OH)2
下列物质含有离子键的是(????)
A. NaOH B. Cl2 C. CO2 D. H2O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4.0分)
(1)如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实验室制备氯气时要在通风橱内完成,并且为了防止氯气污染空气,要有尾气处理装置,一般用______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3)根据这一原理,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漂白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按要求填空
(1)C+2H2SO4(浓)??CO2↑+2SO2↑+2H2O
氧化剂是________(元素),化合价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还原产物是________。
(2)NO+NO2+2NaOH=2NaNO2+H2O
还原剂是________(物质),化合价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氧化产物是________。
现有下列四种物质:①Cu;②液态HCl;③Na2SO4溶液;④CO2。
(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2)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
(3)上述物质中,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______。
(1)①写出纯碱的化学式:_______;②写出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_________。
(2)写出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种金属单质A,焰色反应呈黄色,能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
图中淡黄色固体B是______;溶液C是______;写出图中的C溶液与硝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三亚华侨学校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B 2. C 3. D 4. A 5. D 6. B 7. D
8. C 9. D 10. B 11. A 12. D 13. C 14. B
15. A 16. A 17. A 18. C 19. A 20. B 21. A
22. D 23. B 24. B 25. D 26. C 27. C 28. A
29. 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 NaOH ? Cl2+2NaOH=NaCl+NaClO+H2O ?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0. (1)S;4;SO2
(2)NO;1;NaNO2??
31. ②? ④? ①③??
32. (1)①Na2CO3;②1nm?100nm;
(2)2H++SO42?+Ba2++2OH?=BaSO4↓+2H2O。??
33. Na2O2? NaOH HNO3+NaOH=NaNO3+H2O??
34. 3Fe+4H2O(g)??高温??Fe3O4+4H2? Fe+CuSO4=FeSO4+Cu? Fe+2HCl=FeCl2+H2↑??
【解析】
1. 解:胶体粒子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100nm的是溶液,大于1?100nm的是浊液;
A.KCl溶液属于溶液,无丁达尔效应,故A错误;
B.Fe(OH)3胶体分散质大小为1nm~100nm,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KOH溶液属于KOH的溶液,无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
D.Na2SO4溶液属于溶液,无丁达尔效应,故D错误;
故选:B。
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是指当光束通过胶体分散系时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现象是区分胶体和溶液最常用的简单方法;丁达尔效应的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所以只要判断下列分散系是否为胶体即可。
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明确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有性质是解答关键,题目较简单。
2. 解:A.Fe3O4俗称磁性氧化铁,不是碱性氧化物,铁红成分为氧化铁,故A错误;
B.NH3?H2O是碱,水溶液为氨水,故B错误;
C.NaHCO3俗称为小苏打,属于盐类物质,故C正确;
D.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纯碱为碳酸钠为盐,故D错误;
故选:C。
A.铁红是氧化铁的俗称,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
B.氨水是一水合氨的水溶液;
C.碳酸氢钠俗称为小苏打,属于酸式盐;
D.纯碱成分为碳酸钠,类型为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俗称、物质组成、物质的分类等知识点,注意物质名称和组成的分析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3. 【分析】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注意隐含条件,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溶液中原来含有的已知离子是关键。?
【解答】
原来溶液中含有大量K+、OH?、CO32?
A.NH4+与氢氧根离子不能a共存,故A错误;
B.Al3+与碳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促进反应不能共存,故B错误;
C.Ca2+与碳酸根离子生成沉淀不能共存,故C错误;
D.SO42??在溶液中可以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4. 【分析】本题考查电解质及导电性的判断,试题难度较小。
【解答】A.熔融的氯化钠能导电,属于电解质,A正确;
B.硫酸溶液是混合物,而电解质是化合物,则其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B错误;
C.铜片能导电,但不是化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C错误;
D.固体氯化钾不能导电,但属于电解质,D错误。
5. 解:A.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无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故A正确;
B.由两种或多种化学组分构成的固溶体或化合物形式的材料或物质叫合金,多数合金没有固定的熔点,合金的熔点比组分金属低,合金与各组分金属相比一般具有更大的硬度,故B正确;
C.向醋酸溶液中加入Na2CO3固体,生成醋酸钠溶液,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导电性明显增强,故C正确;
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故D错误。
故选:D。
A.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B.由两种或多种化学组分构成的固溶体或化合物形式的材料或物质叫合金,多数合金没有固定的熔点,合金的熔点比组分金属低,合金与各组分金属相比一般具有更大的硬度;
C.醋酸为弱电解质,和碳酸钠反应生成醋酸钠为强电解质;
D.根据c=nV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来判断。
本题考查了胶体性质、合金的特征性质分析、溶液导电性、误差分析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6. 解:FeSO4具有还原性,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而生成Fe2(SO4)3,为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应该加入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且不能引进新的杂质,
A.加入铜发生的反应为:Cu+2Fe3+=Cu2++2Fe2+,从而引进杂质离子铜离子,故A错误;
B.加入铁粉发生的反应为:Fe+2Fe3+=3Fe2+,且不引进新的杂质,故B正确;
C.加入锌粉发生的反应为:Zn+2Fe3+=Zn2++2Fe2+,从而引进杂质离子锌离子,故C错误;
D.加入硫酸是抑制硫酸亚铁水解,不是防止FeSO4被氧化,故D错误;
故选:B。
FeSO4具有还原性,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而生成硫酸铁,为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应该加入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且不能引进新的杂质,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以亚铁离子和铁离子之间的转化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知道该题目的是要防止被氧化且不能引进新的杂质,题目难度不大。
7. 解:A.该化学反应中,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MnO2被还原,故A错误;
B.A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Al2O3是氧化产物,故B错误;
C.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故C错误;
D.A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Al是还原剂,故D正确;
故选:D。
3MnO2+4Al??高温??3Mn+2Al2O3反应中,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A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明确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为解答关键,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8. 解:在该化合物中K化合价是+1价,O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所有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设Fe元素化合价为x,1×2+(?2)×4+x=0,x=+6,
故选:C。
在该化合物中K化合价是+1价,O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所有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据此计算Fe元素化合价。
本题考查化合价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判断方法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常见元素常见化合价,知道主族元素最高价、最低化合价与其族序数关系,题目难度不大。
9. 解:A.钠的密度比水小,在水中反应时,浮在水面上,故A正确;
B.钠和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故B正确;
C.钠单质很活泼,很容易和氧气、水等物质反应,钠的密度大于煤油且和煤油不反应,所以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而隔绝空气和水,故C正确;
D.钠元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极易失去最外层上的1个电子,具有极强的还原性,不具有氧化性,故D错误;
故选:D。
A.钠的密度比水小;
B.钠是活泼金属,和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C.钠单质很活泼,很容易和氧气、水等物质反应,钠的密度大于煤油且和煤油不反应;
D.钠元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
本题考查了物质间的反应、钠的贮存,明确钠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知道钠可以用煤油或石蜡贮存,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0. 解:A.金属中含有自由电子和金属阳离子,当金属受外力时金属晶体中各原子层能相互滑动,所以金属一般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故A正确;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形成原电池,铁作负极碳作正极,所以铁易被腐蚀而生锈,故B错误;
C.铝是亲氧元素,易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故C正确;
D.钠性质很活泼,易和水、氧气反应而变质,钠的密度大于煤油,且和煤油不反应,所以可以把钠贮存的煤油中,故D正确;
故选:B。
A.金属一般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形成原电池而生锈;
C.铝是亲氧元素,易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
D.钠的密度大于煤油,且和煤油不反应.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性质,明确金属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与金属构成微粒性质的关系,为易错点.
11. 解:A.NaCl溶液中含钠元素,故焰色反应为黄色,故A正确;
B.稀盐酸中不含金属元素,无焰色反应,故B错误;
C.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是隔着钴玻璃为紫色,故C错误;
D.含铜元素的物质的焰色反应为绿色,故D错误;
故选:A。
焰色反应是一种元素的性质,含钠元素的物质的焰色反应为黄色,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焰色反应的概念以及常见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的颜色,应注意的是只某些金属元素才有焰色反应,非金属元素没有。
12. 【分析】
本题考查钠和水的反应现象,为高频考点,明确钠的性质以及钠与盐溶液反应,先和水反应,生成的碱再与盐反应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钠很活泼,熔点较低,钠放入硫酸铜溶液反应,Na先与溶液中的H2O剧烈反应生成H2和NaOH,且同时放出大量热,放出的热量使钠熔成小球,钠受力不均导致其四处游动,生成的NaOH再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是产生气体,生成蓝色沉淀。
故选D。
13. 解:能与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的物质,可以用于呼吸面,Na2O2与二氧化碳、水蒸气反应能生成氧气,可以用于呼吸面具,Na2CO3、NaHCO3、NaOH等均不能,故C正确,
故选:C。
能与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的物质,可以用于呼吸面,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把握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14. 【分析】
本题考查氯气的性质,难度不大,根据氯气的性质结合信息来判断正误。
【解答】
氯气可以用来消灭田鼠利用了它的毒性,使田鼠中毒死亡;将氯气通过软管灌入田鼠洞中,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的大,所以密度比空气的大,与空气混合时,在混合气体的下部,所以能够被田鼠呼吸,从而达到灭鼠目的。?
故选B。
15.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现象的判断,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平时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H2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故A正确;
B.Na在氯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B错误;
C.Fe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色烟,故C错误;
D.Cu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故D错误。
16. 解:将1molNaCl溶解于水配成500mL溶液,则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V=1mol0.5L=2mol/L,故A正确,
故选:A。
将1molNaCl溶解于水配成500mL溶液,则物质的量浓度为c=nV,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17. 解:在0.5molNaCl中,Na+的物质的量是0.5mol,则Na+的个数是0.5NA,即3.01×1023个,故A正确,
故选:A。
根据公式N=nNA结合物质的微粒构成来计算。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公式,注意知识的理解应用是关键。
18. 【分析】
本题考查常见金属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金属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Mg只能与稀硫酸反应,而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 ? ? ? ? ? ? ?
B.Fe只能与稀硫酸反应,而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Al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C符合题意;?????????????????
D.Cu既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也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 【分析】
本题考查铁的性质,熟练掌握铁的化学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A正确;
B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故不符合题意;
C铁和稀硝酸铁不足生成硝酸铁,铁过量生成硝酸亚铁,故不符合题意;
D水蒸气和铁高温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 解: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可知该元素核内16个质子,为硫元素,
A.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元素原子有3个电子层,故A正确;
B.硫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
C.该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易得到2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C正确;
D.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元素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6个电子,所以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第ⅥA族,故D正确;
故选:B。
原子结构示意图是表示原子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排布的图示形式。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结合,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电子层数=周期序数,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族序数,判断解答。
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及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1. 解:A.漂白粉是由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取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故A正确;
B.氟原子的核外有9个电子,故其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
C.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故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故C错误;
D.H2SO4电离出2个H+和1个SO42?,故硫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故D错误。
故选:A。
A.漂白粉是由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取的;
B.氟原子的核外有9个电子;
C.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
D.H2SO4电离出2个H+和1个SO42?。
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的单位、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常见的化学用语的概念及正确的表示方法,明确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
22. 解:A.1体积水溶解2体积氯气,则Cl2可溶于水,故A正确;
B.NaClO中Cl元素化合价为+1价,具有强氧化性,故B正确;
C.Na2CO3较稳定,受热难分解,故C正确;
D.Na2O常温下为白色固体,Na2O2常温下为浅黄色固体,故D错误;
故选:D。
A.1体积水溶解2体积氯气;
B.NaClO中Cl元素化合价为+1价;
C.Na2CO3较稳定;
D.Na2O常温下为白色固体。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
23. 解:A、?1H2与?2H2是氢气单质,故不是同位素,故A错误;
B、D与T是氢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故互为同位素,故B正确;
C、氧气和臭氧是氧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单质,故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错误;
D、?40K与?40Ca是不同种元素的两种原子,故不是同位素,故D错误。
故选:B。
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间互为同位素,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和判断,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互为同位素的必须是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间。
24. 【分析】
本题考查了电子式、离子结构示意图、核素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常见的化学用语的概念及正确表示方法,掌握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的区别。
【解答】
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的质量数为18,该原子可以表示为:?818O,故A错误;
B.Mg2+的核内12个质子,核外电子数为10,Mg2+的结构示意图,故B正确;
C.Na2S是离子化合物,故其电子式为,故C错误;
D.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不存在阴阳离子,正确的氯化氢形成过程为,故D错误。
故选B。
25. 【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题目难度不大,关键是要熟记常见元素的符号,要注意汉字中是否含有钅字旁。
【解答】
A.氯是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
B.碳是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
C.磷是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
D.钙是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26.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元素周期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元素周期的结构、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单质性质上的递变性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解答】
A.ⅠA族元素形成的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依次降低,密度呈增大趋势(除钠密度大于钾外),故A错误;
B.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和18个纵列,故B正确;
C.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故C错误;
D.短周期元素是前三周期元素,即1?18号元素,故D错误。
27.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的关系的知识点,明确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半径比较,题目难度不大,掌握规律以及比较方法即可完成。
【解答】
A.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大,非金属性P>Si,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非金属性N>P,所以非金属性N>Si,故A正确;
B.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N>P,则热稳定性:NH3>PH3,故B正确;
C.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所以原子半径FD.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Mg,则碱性NaOH>Mg(OH)2,故D正确。
故选C。
28. 解:A.NaOH中只含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形成离子键,故A正确;
B.Cl2只存在Cl、Cl形成的共价键,故B错误;
C.CO2中只存在C、O形成的共价键,故C错误;
D.H2O中只存在H、O形成的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A。
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第IA、第IIA族和第VIA、第VIIA族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键,把握化学键形成的一般规律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特殊物质中的化学键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29. 解:(1)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水或HClO有漂白性,所以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故答案为: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2)氯气污染空气,要进行尾气处理,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吸收处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故答案为:NaOH;?Cl2+2NaOH=NaCl+NaClO+H2O;
(3)石灰乳主要成分为2Ca(OH)2,氯气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故答案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1)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水或HClO有漂白性;
(2)氯气有毒,会污染空气,一般用NaOH溶液吸收处理,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
(3)氯气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可用于制取漂白粉。
本题考查氯气的化学性质与用途、漂白粉的制取等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把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即可解答,注意氯气和氯水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大。
30. 【分析】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题目难度小,注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即可解答。
【解答】
(1)C+2H2SO4(浓)??CO2↑+2SO2↑+2H2O中,浓硫酸中S元素的化合价从+6价降低到+4价,2个S原子化合价降低,化合价降低4价,所以浓硫酸是氧化剂,二氧化硫是还原产物;
(2)NO+NO2+2NaOH=2NaNO2+H2O中NO中N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NaNO2中的+3价,化合价升高1价,NO是还原剂,NaNO2是氧化产物。
31. 解:①Cu是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液态HCl溶于水导电属于电解质,
③Na2SO4溶液为溶液分散系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④CO2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
(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②,
故答案为:②;
(2)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④,
故答案为:④;
(3)上述物质中,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①③,
故答案为:①③。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3)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本题考查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2. 【分析】
本题考查分散系的分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基础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重点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
【解答】
(1)①写出纯碱的化学式:Na2CO3;②写出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1nm?100nm;
(2)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2H++SO42?+Ba2++2OH?=BaSO4↓+2H2O。
33. 解:金属单质A焰色反应呈黄色,则A是Na,钠在空气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则B是Na2O2,B再和H2O反应得到C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C的化学式为NaOH,C溶液与H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NO3+NaOH=NaNO3+H2O,
故答案为:Na2O2;HNO3+NaOH=NaNO3+H2O。
金属单质A焰色反应呈黄色,则A是Na,钠在空气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则B是Na2O2,B再和H2O反应得到C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由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明确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以“A的颜色及焰色反应、B的颜色”为突破口来分析解答,难度不大。
34. 解:(1)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高温??Fe3O4+4H2,
故答案为:3Fe+4H2O(g)??高温??Fe3O4+4H2;
(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为:Fe+CuSO4=FeSO4+Cu,
故答案为:Fe+CuSO4=FeSO4+Cu;
(3)铁是活动性较强的排在氢前金属,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为:Fe+2HCl=FeCl2+H2↑,
故答案为:Fe+2HCl=FeCl2+H2↑。
金属铁可以与非金属(O2、Cl2等)、水蒸气、酸(盐酸、稀硫酸等)以及盐(CuSO4、AgNO3等)发生反应。
(1)铁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2)铁可以与位于其后金属的盐溶液反应生成亚铁盐和金属;
(3)铁可以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盐,
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明确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