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区域特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出北方地区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差异,了解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北方农业在耕作方式、农作物、矿产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并分析其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分析,学习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本课的学习,体会人地协调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读图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与本课有关的图片,材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朗读学生熟悉的反映我国北方的诗词,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导入我国北方地区区域特征的教学。
(板书)北方地区
区域特征
二、新课学习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北方地区地形”,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板书:一、位置、范围、面积、人口
1.
找出主要山脉、平原、高原、丘陵,了解北方地形特征。
(平原面积广大)
2.
找出主要河流、湖泊,说说北方河流水文特点。
(湖泊少,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水资源短缺)
然后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并思考一下问题:
(1)北方地区所占的面积、人口比说明什么问题?
(北方地区是我国人口稠密的地区)
(2)“黑土地”、“黄土地”分别指什么平原?为什么?
(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北方地区范围”,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省级行政区域,了解北方地区行政区划。
教师小结: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南北方在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受这些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北方在农业生产方式、物产等方面会有哪些特征和优势呢?引出下一课题——有关“北方地区物产丰富”的教学。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图“北方地区主要物产分布”,完成以下活动:
1、说出北方地区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
(旱地、水田、草地、林地等)
2、在图中指出林地、草地的主要分布区。
(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如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等;草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和高原,如东北平原、黄土高原等)
3、思考北方耕地的主要类型及原因。
(旱地,水资源短缺)
4、说出北方主要作物的名称及分布。
(小麦、杂粮等粮食作物及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平原和高原)
指导学生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图“北方地区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了解北方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以及对工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在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了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
板书:三、农业及主要农产品
三、结论总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主要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生产活动等的特征,尤其重要的是体会到了“人地协调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展示图片北国风光在《大中国》的音乐声
四、课堂练习
读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_________
(山脉),⑦_________
(山脉),③_________
(地形区),④_________
(海)。
(2)⑨是_________省区,该省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油料作物是_________,作物的熟制是_________或_________。
该地春季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
。
(3)图中②⑤⑥山脉中,属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是_________,属于二、三阶梯
分界线的是_________,属于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的是
_________
(填数字与名称)。
(4)a河流是_________,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b河流是_________
,它纵贯_________
个省市,沟通了_________大水系和一系列湖泊。
五、作业布置
课下搜集我们山东的特产有哪些?说说他们生长的环境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