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
一、单选题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图中分别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 建立隋朝 灭亡陈朝 开通运河
B. 灭亡陈朝 建立隋朝 开通运河
C. 开通运河 建立隋朝 灭亡陈朝
D. 建立隋朝 开通运河 灭亡陈朝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
A. 建立隋朝 B. 统一全国 C. 开通大运河 D. 创立科举制
“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斯塔夫里阿诺斯赞扬的考试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科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行省制
如图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图中的城市与运河C段分别是( )
A. 洛阳、永济渠 B. 源郡、通济渠 C. 余杭、邗沟 D. 建康、江南河
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统一全国的伟业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其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的时间是( )
A. 581年 B. 589年 C. 605年 D. 618年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其为利也博哉”描述的是( )
A. 赵州桥 B. 长城 C. 丝绸之路 D. 大运河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下的考生可以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材料主要体现出科举制的特点是( )
A. 注重门第家世 B. 取士方式多样 C. 关注道德品质 D. 公开公平竞争
公元605年起,隋朝皇帝征发了几百万民工,开凿大运河。下列关于大运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运河中心在长安 B. 运河北抵余杭,南至源郡
C. 是隋文帝的政绩 D. 起着贯通南北交通的作用
“张公出,丝路兴,文明传。大业(年号)始,东都建,运河开。”材料中的“丝路”与“运河”都促进了( )
A. 南北交通的发展 B. 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西汉的大一统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这种“最早的考试制度”是指我国隋朝创立的(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三省六部制
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
A. 秦灭六国 B. 西晋灭吴 C. 隋灭陈朝 D. 元灭南宋
某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据此可知,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作用是( )
A. 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 方便了隋炀帝南巡
C.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 加强了北部的边防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589年,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割据分裂的局面,使国家重新统一的皇帝是( )
A. 汉武帝 B. 光武帝 C. 隋文帝 D. 隋炀帝
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一天, 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 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 晋惠帝 B. 隋文帝 C. 隋炀帝 D. 唐玄宗
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 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A. 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 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 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 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史料二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 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史料一中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指什么 结合史料二说明“考试制度”至今仍在全世界范围被广泛采纳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史料二和所学,指出科举制的合理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人称颂它的历史功效:“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二:古人评论它说:“天下转漕(水上粮食运输),仰此一渠。”
材料三 它的《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它”指的是什么?
(2)“它”开凿于何时?开凿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请你说出“它”的中心A地名是______,
南起B地名是______(即是今:______)
北至C地名是______(即是今:______)
(4)结合三则材料,如何评价“它”的开通?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故答案为A项。
2.【答案】C隋文帝建立隋朝, 统一全国, 故A、B错误;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耗费了民力、财力, 是其暴政表现之一, 但是大运河的开通, 大大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至今仍造福人类,故C正确;创立科举制的是隋炀帝,但与题干中的“为其国促数年之祚”“不仁”不符,排除D。
3.【答案】B
根据材料信息“国家考试制度”“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配备文官”可知,该制度是以考试方式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故B正确。
4.【答案】C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掌握好基础知识,本题不难作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C分别是余杭和邗沟,故选C项。
5.【答案】B
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局面。故选B。
6.【答案】D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故选D。
7.【答案】D
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其主要体现出科举制的特点是公开公平竞争。
8.【答案】D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北抵涿郡, 南至余杭。大运河的开通,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故选D。
9.【答案】B
材料中的“张公出,丝路兴,文明传”,讲的是西汉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大业(年号)始,运河开”说的是隋炀帝时期开通大运河,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故选B。
10.【答案】C
根据所学可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最早的考试制度”是指我国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故选C。
11.【答案】C
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结束分裂重新统一的史实。关键信息是“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589年,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使南北重新统一,故C项正确。
12.【答案】C
依据题干信息“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故C符合题意。
13.【答案】C
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使国家重新统一。故选C。
14.【答案】C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和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隋炀帝时正式设置了进士科。隋炀帝实行的暴政最终导致隋朝的灭亡。故答案为C。
15.【答案】C
从题干信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持续了一千多年”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故C正确。
16.【答案】 (1)科举制。能较好地体现公平竞争。
(2)科举制体现了公正公平、机会均等原则;激励个人的奋斗精神;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统治基础下移,加强了中央集权。
17.【答案】(1)大运河。
(2)隋炀帝时期开凿(从605年开始)。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洛阳、余杭、杭州、涿郡、北京。
(4)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但劳民伤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