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了解人类早期的生产生活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2、
知道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促使国家应运而生。
唯物史观:掌握人类获取食物的不同手段,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史料实证:能通过史料分析农业出现的重要意义。
历史解释:能通过文字、图片等材料,分析并认识影响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理解古代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国家的诞生。
时空观念:能通过对己学知识的总结,对比分析不同区域食物生产的不同特点,梳理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发展线索。
家国情怀:认识到农业和畜牧业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农业的交流与传播为世界各地的发展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和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的过程及意义。
2、难点:农业产生如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三、新知导入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三字经》
当下丰富的食物
三、新知讲解
模块一
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1.食物采集:
(1)食物来源: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以前,人类依靠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为生。他们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实和茎叶,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作为食物。
(2)生产工具:那时的人们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
(3)生活方式:他们用火取暖、烧烤食物。女性除生育和抚养后代外,还负责采集植物果实、昆虫等,为群居的人们提供了大部分食物。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的生活。
2.食物生产
(1)出现原因:在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逐渐学会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
合作探究
结合书本内容,小组讨论,归纳概括:农业的出现有何意义?
农业出现的意义:
1、农业的出现加速了人口增长。
2、农业的出现促进了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①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并逐渐形成聚落。
②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③原始音乐、文学、宗教获得发展。
3、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①天文历法获得发展
②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
模块二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西亚的两河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灌溉农业发达,孕育出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
为了减少旱涝对农业的影响,修建水利工程成为地区发展的大事。这些地区的统治者都将灌溉系统的开凿、疏浚、维护作为主要工作之一。
(1)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乌尔王陵镶嵌画(局部)
此图截取自乌尔王陵中出土的乌尔王家军旗,表现的是苏美尔人提着鱼参加宴会的场景。
▲古埃及人放牧壁画残片
这幅古埃及墓葬壁画,反映了古埃及人放牛的场景。
(2)古代中国
①农业:古代中国主要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②社会生活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这是1950年江苏徐州睢宁双沟出土的墓室画像石拓片。画面最下一层为牛耕图,反映的是合家辛勤耕作的情景。
史料阅读
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
——崔定《政论》
(3)古希腊
(4)古罗马
▲赶集的古罗马农民
这幅大理石浮雕,表现是1世纪的古罗马农村场景。图中一位农民赶着牛,提着葡萄,背着猎物去g赶集。
(5)美洲
模块三
生产关系的变化
四、课堂练习
1.据考证,在江苏高邮龙虬庄、河南舞阳贾湖、山东龙山文化等遗址中均发现了稻谷的遗存,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杆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这说明当时(
)
A.水稻栽培技术已相当成熟
B.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C.浙江地区的水稻产量最高
D.水稻广泛种植并有了剩余
2.中国古代农具各式各样,耕种工具有犁、耙、锄等,收获工具有横刀、镰刀等,加工工具有碓、磨等。据此可知中国古代农耕经济(
)
A.形式多样
B.自给自足
C.精耕细作
D.个体经营
3.1982—1984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发生严重旱灾,因旱灾死于饥饿的人口逾百万,直接受到饥饿威胁的人口达3000多万,为解决上述问题,国际社会成立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
A.非洲国家联盟
B.阿拉伯国家联盟
C.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D.中非合作论坛
4.在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的文学作品中,常出现这样的词句:“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当地的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水利工程,维护灌溉系统
B.颁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土地所有权
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利用对太阳神的崇拜组织人力抗洪救灾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历史学家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1)概括玉米在200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历史背景。
(2)历史学家为什么说玉米在世界的传播“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答案:
1.D
2.C
3.C
4.A
5.(1)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移民,世界不同地区联系加强
(2)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生产结构,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五、课后作业
选择一种外来农作物(如马铃薯、甘薯、玉米、西红柿、西瓜、南瓜、辣椒等)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材料搜集和整理,考查其传入中国后对粮食生产、民众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1.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2.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3.生产关系的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新知导入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三字经》
当下丰富的食物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掌握人类获取食物的不同手段,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史料实证:能通过史料分析农业出现的重要意义。
历史解释:能通过文字、图片等材料,分析并认识影响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理解古代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国家的诞生。
时空观念:能通过对己学知识的总结,对比分析不同区域食物生产的不同特点,梳理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发展线索。
家国情怀:认识到农业和畜牧业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农业的交流与传播为世界各地的发展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和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观。
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1.食物采集:
(1)食物来源: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以前,人类依靠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为生。他们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实和茎叶,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作为食物。
(2)生产工具:那时的人们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
新知讲解
(3)生活方式:他们用火取暖、烧烤食物。女性除生育和抚养后代外,还负责采集植物果实、昆虫等,为群居的人们提供了大部分食物。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的生活。
2.食物生产
(1)出现原因:在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逐渐学会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
新知讲解
北
冰
洋
大
欧
洲
东亚农作物:
水稻、粟(小米)、大豆
家畜:猪、鸡、水牛
北
大
美
洲
亚
洲
非
西
西亚农作物:
小麦、大麦、豆类
家畜:狗、绵羊、
山羊、猪、牛
东南亚
农作物:豆类、芋头、甘薯、柚子、香蕉、柑橘
亚马孙河流域农作物:甘薯、花生
西
南
西非
农作物:甘薯、秋葵、黑豆
太
中美洲
农作物:玉米、
豆类、胡椒、
南瓜、番茄
平
洋
洲
印
度
洋
大
洋
洲
南美安第斯山脉农作物:马铃薯、玉米、豆类
家畜:羊驼等
美
洋
东非
农作物:甜高粱
家畜:牛、绵羊、山羊
洲
洋
南
极
洲
农作物、家畜传播大致方向
洲界
地
区
农
业
畜牧业
东
亚
西
亚
中美洲
合作探究
地区
农业
畜牧业
东亚
水稻、粟
猪、狗(距今7000年前)
西亚
小麦、大麦
绵羊、山羊、牛(距今9000年前)
中美洲
玉米、甘薯、马铃薯
骆马、羊驼、火鸡(距今6000年前)
合作探究
结合书本内容,小组讨论,归纳概括:农业的出现有何意义?
农业出现的意义:
1、农业的出现加速了人口增长。
2、农业的出现促进了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①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并逐渐形成聚落。
②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③原始音乐、文学、宗教获得发展。
3、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①天文历法获得发展
②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西亚的两河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灌溉农业发达,孕育出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
为了减少旱涝对农业的影响,修建水利工程成为地区发展的大事。这些地区的统治者都将灌溉系统的开凿、疏浚、维护作为主要工作之一。
新知讲解
(1)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地区
农业
畜牧业
社会生活
古巴比伦王国(两河流域)
大麦、小麦
山羊、绵羊、牛
①王室和神庙拥有很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他们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
②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古埃及(尼罗河流域)
大麦、小麦
山羊、绵羊、牛
①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
②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
新知讲解
(1)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人放牧壁画残片
这幅古埃及墓葬壁画,反映了古埃及人放牛的场景。
▲两河流域乌尔王陵镶嵌画(局部)
此图截取自乌尔王陵中出土的乌尔王家军旗,表现的是苏美尔人提着鱼参加宴会的场景。
新知讲解
(2)古代中国
农业生产
商和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战国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小农经济
战国后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通过家庭手工业等途径补贴家用。
国家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水利工程
秦国修建的都江堰西汉修建的龙首渠等,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
生产分布
秦汉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①农业:古代中国主要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②社会生活
新知讲解
(2)古代中国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这是1950年江苏徐州睢宁双沟出土的墓室画像石拓片。画面最下一层为牛耕图,反映的是合家辛勤耕作的情景。
史料阅读
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
——崔定《政论》
新知讲解
(3)古希腊
农业
社会生活
大麦和小麦从西亚传人希腊,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
①城邦公民拥有土地
古希腊人在土地肥沃的地方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在地力较差不适于种粮食作物的地方建果园,种植葡萄和橄榄,并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
②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奴隶劳动
新知讲解
(4)古罗马
农业
社会生活
以谷物生产为主
①在很长时期内实行土地国有,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
②随着征服扩张,贵族或富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士地,而小农却逐渐破产。
▲赶集的古罗马农民
这幅大理石浮雕,表现是1世纪的古罗马农村场景。图中一位农民赶着牛,提着葡萄,背着猎物去g赶集。
新知讲解
(5)美洲
农业
社会生活
玉米、甘薯、马铃薯
阿兹特克人的土地除贵族私有的部分外,还有村社公有土地,每个家庭的主人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并终身使用。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
新知讲解
生产关系的变化
新知讲解
农业和畜牧业发展
男子取代女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生产力发展
粮食产量提高
剩余产品
私有制
阶级
国家产生(文明时代)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课堂练习
1.据考证,在江苏高邮龙虬庄、河南舞阳贾湖、山东龙山文化等遗址中均发现了稻谷的遗存,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杆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这说明当时(
)
A.水稻栽培技术已相当成熟
B.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C.浙江地区的水稻产量最高
D.水稻广泛种植并有了剩余
D
课堂练习
2.中国古代农具各式各样,耕种工具有犁、耙、锄等,收获工具有横刀、镰刀等,加工工具有碓、磨等。据此可知中国古代农耕经济(
)
A.形式多样
B.自给自足
C.精耕细作
D.个体经营
C
课堂练习
3.1982—1984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发生严重旱灾,因旱灾死于饥饿的人口逾百万,直接受到饥饿威胁的人口达3000多万,为解决上述问题,国际社会成立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
A.非洲国家联盟
B.阿拉伯国家联盟
C.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D.中非合作论坛
C
课堂练习
4.在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的文学作品中,常出现这样的词句:“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当地的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水利工程,维护灌溉系统
B.颁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土地所有权
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利用对太阳神的崇拜组织人力抗洪救灾
A
课堂练习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历史学家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1)概括玉米在200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历史背景。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移民,世界不同地区联系加强
课堂练习
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生产结构,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2)历史学家为什么说玉米在世界的传播“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课后作业
选择一种外来农作物(如马铃薯、甘薯、玉米、西红柿、西瓜、南瓜、辣椒等)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材料搜集和整理,考查其传入中国后对粮食生产、民众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1.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2.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3.生产关系的变化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