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3-04 16:5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开学测试
高二年级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焓变是指1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 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
C. 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 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数值能表示可燃物燃烧热的是(? ? )
A. CO(g)+12O2(g)?=?CO2(g)ΔH?=?283?kJ/mol
B. CH4(g)?+?2O2(g)=?CO2(g)?+?2H2O(g)? ΔH?=?802.3?kJ/mol
C. 2H2(g)?+?O2(g)?=?2H2O(l)?ΔH?=?517.6?kJ/mol
D. H2(g)?+?Cl2(g)?=2HCl(g)? ΔH?=?184.6?kJ/mol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2Zn(s)?+?O2(g)?=2ZnO(s)? ΔH1=?702.2kJ/mol
Hg(l)?+12O2(g)?=HgO(s)? ΔH2=?90.7kJ/mol
由此可知Zn(s)?+?HgO(s)?=?ZnO(s)?+?Hg(l)的ΔH3,其中ΔH3的值是(??? )
A. ?260.4?kJ/mol B. ?254.6?kJ/mol C. ?438.9?kJ/mol D. ?441.8?kJ/mol
对于反应2H2O2=2H2O+O2↑,能加快其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 减小压强 B. 降低温度 C. 加水稀释 D. 使用催化剂
反应C2H6(g)?C2H4(g)+H2(g)? ΔH>0,在一定条件下于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乙烷(C2H6)平衡转化率的是(? ? ?)
A. 增大容器容积 B. 升高反应温度
C. 分离出部分氢气 D. 等容下通入惰性气体
有关汽车尾气的消除主反应为2NO+2CO=N2+2CO2,在298?K、101?kPa时,△H=?113.0?kJ·mol?1,△S=?145.3?J·mol?1·K?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高温下能自发 B. 任何温度下能自发
C. 低温下能自发且速率较大 D. 低温下能自发但速率较小,需催化剂
常温下,某些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如下表所示:
弱酸
HCN
HF
CH3COOH
HNO2
电离常数
6.2×10?10
6.8×10?4
1.8×10?5
6.4×10?6
则0.1mol·L?1的下列溶液中,c(H+)最大的是(??? )
A. HCN B. HF C. CH3COOH D. HNO2
常温下,薄荷最适宜生长在pH≈8的土壤中,该土壤中的c(OH?)最接近于?? (??? )
A. 1×10?5mol/L B. 1×10?6mol/L C. 1×10?8mol/L D. 1×10?9mol/L
已知某平衡常数表达式K=c(H2CO3).c(OH?)c(HCO3?),则该表达式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A. HCO3?+H2O?CO32?+H3O+ B. HCO3?+OH?=?CO32?+?H2O
C. HCO3?+H2O?H2CO3+OH? D. HCO3?+H+?CO2+?H2O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 CH3COOH+H2O?CH3COO?+H3O+
B. CO2+H2O?HCO3?+H+
C. CO32?+H2O?HCO3?+OH?
D. HS?+H2O?S2?+H3O+
溶度积常数表达式符合Ksp=c2(Ax+)·c(By?)的是(????)
A. AgCl(s)?Ag+(aq)+Cl?(aq) B. Ag2S(s)?2Ag+(aq)+S2?(aq)
C. Na2S=2Na++S2? D. PbI2(s)?Pb2+(aq)+2I?(aq)
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从铜电极通过电流计流向锌电极
B. 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
C. 锌电极发生氧化反应;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是Cu2++2e?=Cu
D. 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仍会偏转,铜电极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下图是电解氯化铜溶液的装置,其中c、d均为石墨电极。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 a为负极,b为正极
B. a为阳极,b为阴极
C. 电解过程中,d电极的质量增加
D. 电解过程中,氯离子的浓度不变
关于钢铁腐蚀和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钢铁腐蚀以化学腐蚀为主
B. 钢铁腐蚀时的负极反应是Fe?3e?→?Fe3+
C. 在铁船壳上镶嵌锌块能减缓船体的腐蚀
D. 水库的铁闸门接电源的正极能减缓腐蚀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8分)
(5分)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 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1=?870.3?kJ·mol?1
??? ②C(s)+O2(g)=CO2(g)? ΔH2=?393.5?kJ·mol?1
??? ③H2(g)+12O2(g)=H2O(l)? ΔH3=?285.8?kJ·mol?1
??? 写出由C(s)、H2(g)和O2(g)化合生成CH3COOH(l)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16分)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末,用Y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Y)=______;
(3)该反应开始时的压强与反应平衡时的压强之比为______;
(4)X的转化率是______。
(13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①Na2CO3的俗名______;②次氯酸的化学式______。
(2)NaHSO4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______。
(3)NaHCO3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6分)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若A点表示25℃时水的电离达平衡时的离子浓度,B点表示100℃时水的电离达平衡时的离子浓度.则100℃时1mol?L?1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______ mol?L?1,KW(25℃) ______ KW(100℃)(填“>”、“<”或“=”).
(18分)氯?铝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KOH(aq)。试完成下列问题:
(1)通入Cl2(g)的电极是______极(填“正”或“负”)。
(2)铝电极是______极(填“正”或“负”)。
(3)电子从______(填“Al”或“Cl2”,下同)极流向______极。
(4)该装置将能______转化为______能。
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开学测试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D 2. A 3. A 4. D 5. D 6. D 7. B
8. B 9. C 10. C 11. B 12. C 13. C 14. C
15. 2C(s)+2H2(g)+O2(g)=CH3COOH(l)?△H=?488.3kJ/mol??
16. 3X+Y?2Z ? 0.025mol/(L?min) ? 1:0.9 ? 30%??
17. 纯碱(或苏打)? HClO(或HOCl)? NaHSO4=Na++H++SO42?? HCO3?+H+=CO2↑+H2O??
18. 1×10?12; 19. 正 ? 负 ? Al ? Cl2 ? 化学能 ? 电??
【解析】
1.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焓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计算依据恒容概念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解答】
A.焓变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焓的差值,不是1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故A错误;
B.焓变=生成物总焓?反应物总焓,依据反应前后能量守恒,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放热,焓变为负值△H<0,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反应吸热△H>0,故B错误;
C.有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引发才能发生反应,加热条件下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
D.焓变=生成物总焓?反应物总焓,依据反应前后能量守恒,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放热,△H<0,故D正确。
故选D。
2. 【分析】
本题考查了燃烧热概念的分析判断,注意可燃物的量和氧化物的稳定性判断,题目较简单。
【解答】
燃烧热是指在25℃,101kPa时,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以此解答该题。
A、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故A正确;
B、生成产物中的水是气体,属于不稳定氧化物,故B错误;
C、热化学方程式中是2mol可燃物氢气燃烧放热,不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故C错误;
D、HCl不是氧化物,不符合燃烧热的概念要求,故D错误;
故选:A。
3. 【分析】
本题考查盖斯定律、反应热的计算等,难度中等,注意盖斯定律的理解与运用。
【解答】
已知:①2Zn(s)+O2(g)=2ZnO(s)△H1=?702.2kJ/mol
②Hg(l)+1/2O2(g)=HgO(s)△H2=?90.7kJ/mol
根据盖斯定律,①×12?②得Zn(s)+HgO(s)=ZnO(s)+Hg(l),
则△H3=△H1×12?△H2=?351.1kJ/mol?(?90.7kJ/mol)=?260.4kJ/mol,故 A正确。
故选A。
4. 解:A.反应为没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则减小压强不改变反应速率,故A不选;
B.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故B不选;
C.加水稀释,降低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减慢,故C不选;
D.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故D选;
故选D.
反应为没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则增大压强不能加快该反应速率,升高温度、增大浓度,使用催化剂等,均可加快反应速率,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为高频考点,把握浓度、温度、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可解答,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5. 【分析】
本题考查内容为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较易。
【解答】
A.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反应容器的容积,体系的压强减小,化学平衡正向移动,能提高乙烷平衡转化率,故A错误;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反应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乙烷的平衡转化率,故B错误;
C.分离出部分氢气,减少了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乙烷的平衡转化率,故C错误;
D.等容下通入惰性气体,体系的总压强增大,但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因此化学平衡不移动,对乙烷的平衡转化率无影响,故D正确;
故选D。
6. 【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方法,注意利用焓变、熵变结合温度利用△H?T△S<0可以自发进行即可解答,题目较简单。
【解答】
2NO+2CO=N2+2CO2,在298?K、101?kPa时,△H=?113.0?kJ·mol?1,△S=?145.3?J·mol?1·K?1,该反应的ΔH<0,ΔS<0,在298K时,ΔH?TΔS=?113.0?kJ·mol?1?298K×(?145.3×10?3)kJ·mol?1·K?1=?69.7?kJ·mol?1<0,低温下能自发但速率较小,需催化剂,故D正确。
故选 D。
7.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电离平衡常数的应用,难度不大,根据电离平衡常数越大,电离程度越大,同浓度时,电离产生的c(H+)越大进行解答。
【解答】
电离平衡常数越大,电离程度越大,同浓度时,电离产生的c(H+)越大;由已给数据可知,四种酸中HF溶液电离常数相对最大,酸性最强,则0.1?mol/L的下列溶液中,c(H+)最大的是HF,故B正确。
故选B。
8. 略
9. 【分析】
本题考查平衡常数表达式和方程式的关系,明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试题难度较小。
【解答】
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K=c(H2CO3).c(OH?)c(HCO3?)可知反应物有碳酸氢根离子,生成物有碳酸和氢氧根离子,因此对应的反应为HCO3?+H2O?H2CO3+OH?,故C正确。
10. 【试题解析】
解:A.为乙酸的电离,而不是水解,故A不选;
B.CO2是氧化物,即不含弱酸根又不含弱碱阳离子,故不能水解,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电离产生HCO3?和H+,故B不选;
C.CO32?是弱酸根,在溶液中能结合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生成HCO3?,是盐类的水解反应,故C选;
D.HS?既能电离又能水解,但由HS?变为S2?是其电离而不是水解,故D不选;
故选:C。
水解反应中有水参加反应,为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侧重盐的水解方程式的考查,明确水解的离子反应、电离的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中的离子反应即可解答,注重反应类型的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1.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的应用,明确只有难溶物才存在溶度积常数,根据其阴、阳离子浓度幂确定电离方程式中阴、阳离子计量数,易错选项是C,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溶度积常数表达式符合Ksp=c2(Ax+)·c(By?),根据溶度积常数知,该物质属于难溶物,阳离子浓度是阴离子浓度的2倍,即阳离子计量数是阴离子计量数的2倍,
A.AgCl(s)?Ag+(aq)+Cl?(aq),该电离方程式中阴阳离子计量数相等,不符合条件,故A错误;
B.Ag2S(s)?2Ag+(aq)+S2?(aq),该电离方程式中阳离子计量数是阴离子的2倍,且Ag2S属于难溶物,所以符合条件,故B正确;
C.Na2S=2Na++S2?,该电离方程式中阳离子计量数是阴离子的2倍,但Na2S为易溶电解质,不符合条件,故C错误;
D.PbI2(s)?Pb2+(aq)+2I?(aq),该电离方程式中阴离子计量数是阳离子的2倍,不符合条件,故D错误。
故选B。
12. 【分析】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知识,难度不大,明确原电池放电时原理是关键。
【解答】
A.该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锌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铜作正极,电流从铜电极通过电流表流向锌电极,故A错误;
B.原电池放电时,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硫酸锌溶液中迁移,阳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故B错误;
C.原电池放电时,铜作正极,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在铜极上析出,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故C正确;
D.取出盐桥则不能构成原电池无法产生电流,故D错误。
故选C。
13. 【分析】
依据装置图中电流流向分析电极名称,与电源正极连接的为阳极,与电源负极连接的为阴极;电解时铜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析出铜,氯离子在阳极失电子生成氯气。
【解答】
A.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故a为电源的正极,b为负极,故A错误;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c为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d为阴极,故B错误;?
C.在电解过程中,因Cu2+是阳离子,移向阴极d,在阴极放电析出Cu,所以d电极质量增加,故C正确;
D.Cl?是阴离子,移向阳极c,在阳极放电析出Cl2,会导致溶液中氯离子浓度降低,故D错误。
故选C。
14. 解:A.钢铁的腐蚀以电化学腐蚀中的吸氧腐蚀为主,故A错误;
B.钢铁腐蚀时的负极反应是Fe?2e→Fe2+,故B错误;
C.构成原电池,Zn为负极,船体为正极被保护,可以能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故C正确;
D.作电解池阳极的金属加速被腐蚀,作电解池阴极的金属被保护,水库的铁闸门接电源的正极被腐蚀,故D错误;
故选:C。
A.钢铁的腐蚀以电化学腐蚀为主;
B.钢铁腐蚀时的负极反应是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
C.在铁船壳上镶嵌锌块,海水中形成原电池反应,锌做负极铁被保护;
D.作电解池阳极的金属加速被腐蚀,作电解池阴极的金属被保护。
本题考查了金属腐蚀与防护的知识应用,主要是原电池的理解和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5. 【分析】
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难度不大。
【解答】
已知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KJ/mol,②C(s)+O2(g)=CO2(g)△H2=?393.5KJ/mol,
③H2(g)+12O2(g)=H2O(l)?△H3=?285.8kJ?mol?1,将方程式2×②+③×2?①得:2C(s)+2H2(g)+O2(g)=CH3COOH(l),则△H=2△H2+2△H3?△H1=2(?393.5kJ/mol)+(?571.6KJ/mol)?(?870.3KJ/mol)=?488.3kJ/mol,故热化学方程式为:2C(s)+2H2(g)+O2(g)=CH3COOH(l)?△H=?488.3kJ/mol,
故答案为:2C(s)+2H2(g)+O2(g)=CH3COOH(l)?△H=?488.3kJ/mol。
16. 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多,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且△n(X):△n(Y):△n(Z)=0.3mol:0.1mol:0.2mol=3:1:2,2min达到平衡,且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反应速率之比,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
故答案为:3X+Y?2Z;
(2)反应开始到2min,用气体Y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mol2L2min=0.025mol/(L?min);
故答案为:0.025mol/(L?min);
(3)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则反应达平衡时,该反应开始时的压强与反应平衡时的压强之比为1+10.9+0.7+0.2=1:0.9;故答案为:1:0.9;
(4)X的转化率是0.3mol1mol×100%=30%;
故答案为:30%。
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多,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且△n(X):△n(Y):△n(Z)=0.3mol:0.1mol:0.2mol=3:1:2,结合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c△t及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来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为高频考点,把握图中物质的量变化、反应的确定、物质的量与压强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计量数的确定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17. 解:(1)①Na2CO3俗名为纯碱,苏打,
故答案为:纯碱(或苏打);
②次氯酸为+1价氯的含氧酸,化学式为:HClO(或HOCl),
故答案为:HClO(或HOCl);
(2)硫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生成氢离子、钠离子、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
故答案为:NaHSO4=Na++H++SO42?;
(3)NaHCO3可与盐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3?+H+=CO2↑+H2O,
故答案为:HCO3?+H+=CO2↑+H2O。
(1)①碳酸钠俗名为纯碱,苏打;
②次氯酸为+1价氯的含氧酸;
(2)硫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生成氢离子、钠离子、硫酸根离子;
(3)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离子反应、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8. 解:25℃时纯水中c(H+)=c(OH?)=10?7mol/L,Kw=c(H+)?c(OH?)=10?14,当温度升高到100℃,纯水中c(H+)=c(OH?)=10?6mol/L,Kw=c(H+)?c(OH?)=10?12;100℃时1mol?L?1?的NaOH溶液中Kw=c(H+)?c(OH?)=10?12;c(OH?)=1mol/L,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
水的电离时吸热过程,加热促进电离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Kw增大,所以Kw(25℃)故答案为:1×10?12;<.
Kw=c(H+)?c(OH?),氢氧化钠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溶液中c(OH?),温度不同,Kw不同,升温促进水的电离,氢离子浓度增大.
本题考离子积常数、水的电离的影响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明确溶液的构成、Kw和水的电离的影响因素是关键.
19. 解:(1)依据分析可知,通入氯气的电极是正极,氯气在正极上得到电子,被还原成氯离子,电极反应方程式为:3Cl2+6e?=6Cl?,
故答案为:正;
(2)加入铝的电极是负极,由于此溶液为KOH,故电极反应方程式为:2Al?6e?+8OH?=2AlO2?+4H2O,
故答案为:负;
(3)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出经过导线流到正极,
故答案为:Al;Cl2;
(4)该装置为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故答案为:化学能;电。
原电池原理即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且失去电子的为负极,化合价升高,电子流出,得到电子的一极为正极,化合价降低,电子流入,据此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