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检测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滕州市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检测试卷(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2-31 22:1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密 封 线※※※※※※※※※※※※※※※※※
班级: 学号: 姓名: .
滕州市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语文期末检测试题
亲爱的同学:
2011年即将过去了,回想和同学们一起走过的这一年,我的心里充满感慨与感动,同学们,你们用汗水和泪水,记录了成长中的点点滴滴。2012年已经悄然来临了,展望新的一年,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期盼与渴望,同学们,要加油啊,让我们的2012年更加辉煌难忘!
一、积累运用(25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有丽山秀水,丝竹管弦,有妖冶的蛾眉,婀娜的柳腰,有令人xiāo魂魂的熏风、细雨……那叫人柔肠寸断的杏花春雨啊,竟把炎黄子民们孔武剽悍的魂魄和lǚ力一并溶化!
娜( ) xiāo ( ) 剽( ) lǚ( )
2、根据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
南方的雨,像南方少女的爱,羞羞答答,多情,含蓄;北方的雨,像北方的小伙的情,炽烈如焰,热情、奔放。南方的雨,使人想起(1)___,(2)___,想起酒香四溢的杏花村和青烟缭绕的山野、村舍;北方的雨,使人想起(3)___,(4)___,想起浑厚的高原、平坦的沃土以及犄角般的玉米火一样燃烧的红高粱!
A.龙吟虎啸 B.洞箫牧歌 C.春花秋月 D.金戈铁马
3、品味下列语句在表达上的妙处。(2分)
上面摆着写满了英文的“喂死你”“白烂弟”“拿破轮”,把人看得如醉如痴。
4、下列对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C.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D. 《雨夜诗意》选自《文化苦旅》,作者余光中,当代学者、散文家。
5.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会背默多少诗文。(10分)
(1) ,白雨跳珠乱入船。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情景交融,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3)《敕勒歌》中________________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这首诗中用比喻描写草原壮阔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王昌龄《从军行》(其四)一诗中, , 。 两句,表现了戍边将士长期战争生活的酷烈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
(5)李商隐的诗想象大胆,意境奇美,《夜雨寄北》中“ ,
”两句,突破时空局限,憧憬着与亲友秉烛欢谈的场景。
6、下面一段文字有两处语病。请先将病句找出来,然后进行修改。(2分)
①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②一个真正的读
者就是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③而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
正的读者,关健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_句有语病,修改:
(2)第 句有语病,修改:
7、综合性学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共5分)
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画图的内容。(3分)
(2)请谈谈你对“一本好书,一生财富”的认识(2分)
二、阅读理解(47)
(一)、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17~18题。(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 ,表达了 的感情。(2分)
9.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 美。(1分)
②美的具体表现: (2分)
(二)阅读《黄生借书说》完成练习:(12分)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省记。通籍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10.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晚年号_________,____朝(代)的文学家。(2分)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⑴家贫难致____________ ⑵辄省记____________
⑶落落大满____________ ⑷生固幸而遇予乎____________
12.文中划线的词“可惜”是个古今异义词,请写出它的古义和今义。(2分)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4分)
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⑵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14.第①段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2分)
(三) (12分)
(甲) 唱鼓儿词的总在下雨天从我家后门摸索进来,坐在厨房的条凳上,唱一段秦雪梅吊孝,郑元和学丐。母亲一边做饭,一边听。泪水挂满了脸颊,拉起青布围裙擦一下,又连忙盛一大碗满满的白米饭,请瞎子先生吃,再给他一大包的米。雨不停,母亲就留下瞎子先生,让他晚上就在大厅里唱,请左邻右舍都来听。宽敞的大厅正中央燃起了亮晃晃的煤气灯,发出嘶嘶嘶的声音,煤气灯一亮,我就有做喜事的感觉,心里说不出的开心。雨哗哗地越下越大,瞎子先生的鼓咚咚地也敲得越起劲,唱孟丽君,唱秦雪梅,母亲和五叔婆听了眼圈儿都哭得红红的,我就只顾吃炒米糕、花生糖,父亲却悄悄地溜进书房做他的“唐诗”去了。
八九月台风季节,雨水最多,那时没有气象报告,预测天气好坏全靠有经验的长工和母亲抬头看天色。云脚长了毛,向西北飞奔,就知道台风要来了,走廊下堆积如山的谷子,几天不晒就要发霉,谷子的霉就是一粒粒绿色的曲,母亲叫我和小帮工把曲一粒粒拣出来,不然就会越来越多。这工作真好玩,所以我盼望天一直不要晴起来,曲会越来越多,我就可以天天滚在谷子里拣曲,不用读书了。
(乙)从心里来说,我从小就是个喜欢雨的人。记得在很小的时候,一旦下雨时,只要下得很小,我总是会跑到屋外去感受雨的若有若无与飘飘忽忽,甚至会伸出两只小手来接那如银丝线般柔柔的雨丝。如果是在黄昏之时,我还会借助于屋里的灯光,仰头向上看从屋瓦上滴下来的色彩斑澜的水滴,甚至在看着看着时,偶尔还会有水滴滴到我的头上脸上,然后顺着我的脸流到脖子里,让我产生一些温软凉润的感觉来。当然倘若一旦又被母亲或是姐姐们发现的话,自是免不了一阵喝斥的了。
下雨的时候,大人们往往都不让我们跑出家门去玩,而只能一个人在屋子里孤寂地玩耍,时间略长后便很是感到独处的乏味了,于是只是盼着雨停,好一起聚到河边,再来寻找我们的乐趣。比如雨过天晴,在没有风的傍晚,我们几个小伙伴们时常爱折几只小纸船把它们放归到河水中,让它们与横过水面的槐枝上掉落的白色槐花一起缓缓地漂着。在夕阳下,排列整齐的船队与三三两两地飘散在水面的槐花,以及河水里我们的倒影就组成了我们最初的童趣。然而小纸船终究不能漂出去很远,微风吹来,它们便一个个地横倒在了水面上,不久后便全部淋湿了,只剩有几点色泽深浅的纸,堆在水中或沉或浮。
夏秋时节的雨多下得大而猛。本来中午还是朗阳高照的,可是忽而天空中就布满了厚重的云层,继而就又变作了乌云。而风也说来就来,继而一阵雷声沉闷地滚过,当滚到头顶不远处时猛然一声霹雳,同时大雨就倾盆而下了,如同翻江倒海一般。 记得小时候我们家因为房子年久失修,很多的地方己开始漏雨。小雨时还不大觉得如何的漏,但一旦大雨时则立竿见影似的到处都漏开了。柜子上,蚊账顶,桌上,锅灶上,处处告急而应接不暇,正如同大姐所说的“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
15、(甲)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文中的事例加以说明。(2分)

16、结合(甲)段所在的全文看 “我”是一个喜欢凑热闹而不愿意读书学习,一心想着玩的人吗?谈谈你的看法。(2分)

17、这里所选的两段文字中,两个孩子都盼望下雨,但原因不尽不同,请你分析一下他们各自的原因。(2分)
18、所选的两段文字中,反映出两个家庭贫富很有差异, 请结合选文谈谈 。(2分)
19、乙文最后划线的部分,正好印证了《水浒传》中的一句话:“ ,漏船又遇打头风。”(1分)
20、“下雨”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我们背诵的古代诗歌中,有许多诗句中都有“雨”,请你写出这样的诗句四句。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分)
A、 B、
C、 D、
(四)(16) 江 南 雨
凤 潇
①十多年的乡愁,一直是锁在烟里雾里,浸在水中雨中。只要一想起故乡姑苏,最先闪过眼前的,无不是那束剪也剪不断的雨丝。

②网师园可算得上苏州园林中温婉秀丽、典雅大方的大家闺秀,为之倾倒者不计其数。
③那一次,我们却是被雨赶进网师园的。口里抱怨着不作美的天公,心里不免有几分扫兴——湿淋淋的“闺秀”,不知还能余几分风韵?再说,冒雨游园,固然风雅,却也实在难免狼狈。
④雨絮絮下个不停。在门廊里等得不耐烦,且顺着游廊走吧,到尽处再等雨停。心里盘算着,脚下便没有停。左一弯,右一转,这廊似乎没了头,高低错落,曲回通达,走一步有一步的意味。廊檐上挂着续续断断的雨,比起那晓晴丽日,竟别有韵致。方才恍悟这廊子竟是没有尽头的,当日建这回廊的用意便是为了雨天游园可免淋漓之苦,顺着它便可游遍了整个园子,不得不佩服前人之匠心。
⑤涟漪的碧水,润泽的粉荷,湿重的石苔,欲滴的翠竹……却原来,这位“闺秀”竟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着实叫我们“惊艳”不已。
⑥眼前回廊蓦转,穿过垂花门,是个小小的天井。四围低低的粉墙环绕,中央一树一花皆无,却在廊下栽着好大一丛芭蕉,被雨洗得枝展叶舒,溢翠流碧,直映得那墙也绿了,廊也绿了。一时竟有些看得呆住了,忘记了举步,只远远地倚着漆彩的廊柱,怔怔的望着那芭蕉,听那雨紧一声、慢一声地打在那宽宽的、绿绿的叶上……

⑦就要离开了,心里说不清的缱绻(qiǎnquǎn)难舍。又下雨了,一丝一丝的雨线,似乎在牵绊着我的脚步。
⑧独自在空荡荡的小巷里徘徊,想把那窄窄的碎石小径、爬满青苔的老井、脚下的一丛一丛的蒲公英都摄进眼里、装在心里。
⑨巷口慢慢飘进一朵油纸伞。近了,不是期待中丁香一样的姑娘,而是一位皱缩得像枯树般的老太太。蓝布裤褂,一丝不乱的髻子,手里挽着个小竹篮,上面覆盖着雪白的毛巾——一位寻常的东吴水乡老妇。
⑩侧过身,我让出了窄得只能一个人走过的碎石小径,默默地等老人过去。她却又突然回转身:“姑娘,要买花?”方才注意到老人手中的篮里散出郁郁的香气。老人早已揭开雪白的毛巾,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似乎连雨丝也被染透了。一枝枝含苞的白兰、茉莉、栀子,穿成各种式样,丝绒般的花瓣上还凝着水珠儿,静静地沁着幽幽的香,美得叫人舍不得碰一碰。我惊喜地张大了眼,忙不迭地说:“要,要……”老人用枯瘦粗糙的手拈起一串白兰,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样一双手,竟能种出这样奇迹般的美!“侬是北京来的?”大概老人听出了我的口音,竟和我攀谈起来。于是,我知道了一位普普通通的水乡农妇是怎样含辛茹苦,把去世的丈夫留下的所有重担挑起,又是怎样用一枝枝美丽芬芳的鲜花换来儿子在北京读大学的昂贵费用……
⑾分手了,老人拿起那串白兰,颤颤地别在我胸前,慈爱的眼里闪着光彩:“大学生哪!”我还来不及分辨她是在说我,还是在说她儿子,她已转过身,慢慢走向小巷深处。呆立在雨中的我,被那缕清香萦绕着,良久良久……
⑿几番细雨梦回,忘不掉的,总是故乡的雨丝。于是,悄悄地把它织成一方冰纨[注],留在记忆里封存……
(文章有删节)
【注】纨:指丝巾。
21.在网师园,作者的感情前后发生了变化,先 ____________,再就是 ____________,接着是 ____________。(3分)
22.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为什么用得好。(2分)
①十多年的乡愁,一直是锁在烟里雾里,浸在水中雨中。(1分)
②又下雨了,一丝一丝的雨线,似乎在牵绊着我的脚步。(1分)
23.文章第二部分写到的卖花老妇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分析后填空。(2分)
①所写内容
表现的思想性格:
②所写内容:
表现的思想性格:
24.第⑩段中描写花的画线句有两个作用,一是
二是 ,运用了________手法。(3分)
25.这篇文章的首尾是怎样照应的?(2分)
26.文章的末尾一句写道:“于是,悄悄地把它织成一方冰纨,留在记忆里封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三、作文(50分)
成长的路上,我们会经历很多,那些美丽的风景,那份亲人的关爱,那次失败的体验……都会给予我们生活的启迪和成长的力量。请以“ 的馈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填上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认识深刻。不是少于600字。文体不限。
学校 班级 考场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 订 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