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欣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美术第十册《摄影艺术欣赏》,属于欣赏·评述领域。
以让学生学会按题材为摄影作品分类,了解各类别的标准与特点和学会如何欣赏分析摄影作品为目的。通过视频与图片的欣赏,感受摄影作品不仅能留住美好的影像,还能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从而提高对艺术的感受力与道德情操。
教学过程中平板电脑的使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合浏览摄影作品,方便上网查阅资料,配合交互平台的使用,能够实现学生反馈信息的及时获得、体验拍摄的乐趣、学生间能快速相互评价等优于其他教学工具的作用与功能。
合理设计教学环节,避免学生长时间使用平板电脑,实现从“玩具”到“工具”的意识转变。
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摄影艺术的分类,欣赏方法,学习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对摄影艺术作品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平板电脑辅助教学,理论结合实践。课上自主学习,尝试体验,小组讨论,闯关教学游戏,集体交流等学习过程,促使学生掌握摄影知识及运用,提高欣赏水平,加强评述能力。实践中提升,激发求知欲。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欣赏,培养学生综合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摄影的热爱,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表现生活的意识,提高在日常生活中的拍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欣赏摄影作品。掌握摄影作品怎样根据题材进行分类,几个类别特点。
教学难点:类别特点模糊的照片如何分类,了解不同类别摄影作品欣赏方向不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导语: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视频,用心去体会摄影作品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教师:播放课件---带有配音优秀摄影作品
学生:观看视频,用心感受。
汇报:说出感受。(个别学生谈感受)
小结:摄影作品能带给我们悲伤、欢乐等很多感受。每个人都想拍出优秀的摄影作品,摄影家们常说“懂得欣赏别人的作品,才能够提高自己的水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摄影艺术欣赏”。(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摄影艺术的分类
1、出示定义,尝试体验
(1)读定义,初步感受。
导语:同学们打开书看第三课第一段话,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读?
学生:倾听,看书,了解分类。
教师:伴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摄影作品的分类。
小结:在这段话当中,我们了解了摄影作品根据题材可分为六大类。接下来同学试着将以下照片按照你的理解选择它的类别。
(2)小检测,比智慧。
任务:将照片按照自己的理解在平板电脑上进行分类。
学生:小组探究,自主学习。
教师:发现分歧。
小结:数据表明,同学们对这些摄影作品的分类,有了不同的理解。有些类别不容易区分,pad要帮你进一步的学习,了解各类别的特点。
2、分组探究,深入学习
导语:尤其是刚刚分类不正确的,一定要仔细的研究一下啦!
(1)分组自主学习
任务:黑板上各类别的内容和序号代表我们各组的学习内容,各小组在平板电脑的“摄影知识”栏进行讨论学习。
学生:分组学习。
教师:巡视辅导,与学生互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照顾差异。
(2)知识闯关,检查学习情况
导语:同学们在平板电脑的帮助下,一定学到了不少知识,现在,它要考考我们了,请同学们打开“知识闯关”。
学生:平板电脑上做习题。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学习。
(3)汇报,解疑
导语:哪些同学没有闯关成功?能说说你是完成的哪类摄影作品,遇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没有闯关成功的同学,质疑。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看资料,并板书。
学生:看资料,解读六类摄影的定义及特点。
教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各类别的特点,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刚才分类错误的摄影作品。(屏幕出现总结出的分类错误图片)
学生:学生纠正类别。(全班参与)
小结:通过知识闯关,同学们的讨论学习,我们能够把摄影作品进行正确的分类。
(二)、摄影作品的欣赏
1、作品欣赏,教师示范
导语:了解了摄影作品的分类,这样更加有助于我们对作品的欣赏与分析。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幅作品,欣赏时,请同学认真听,看老师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欣赏的?
教师:教师示范欣赏分析,并板书。
(出示《饥饿的苏丹》)
(种类、主题内涵、构图、色彩、光线运用)
2、学生尝试,真心感受
教师:(摄影作品贴在黑板上)这是我拍摄的一张摄影作品,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围绕(教师指着板书的内容)这几方面,提点宝贵意见吧!谁来分析一下?
学生:从种类、主题内涵、构图、色彩、光线进行赏析。
小结:这名同学能够深入的从种类、主题内涵、构图、色彩、光线欣赏分析了这幅作品,这说明他已经掌握了对摄影作品分析欣赏的方法。
3、看书欣赏,提高认识
导语: 其他同学是否掌握了呢?下面同学们用2分钟时间,书上有六张作品,请你带着问题,选择同类别的摄影作品进行欣赏分析。
教师:(屏幕显示缩略图)针对类别和欣赏方面提出6个问题。
学生:学生欣赏书上照片,回答提问。
教师:及时给与补充,讲解,细化。
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够根据艺术题材进行分类,并且能够在一定的高度欣赏作品,看来,你们对这些知识掌握的都很扎实。
三、实践活动:
导语:学了这些知识,同学们想不想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感受一下摄影的乐趣呢?
任务:请同学们在我们的环境中,任选一个题材进行拍摄,上传你的作品,还可以为其他同学投票,看一看哪位同学的作品最受欢迎。
学生:体验拍摄,上传并投票。
教师:老师浏览了一遍同学的作品,拍的都很不错,我们来选择一张获得投票数最多的照片,谁来分析一下这张摄影作品?
学生:欣赏分析照片。
小结:同学们拍摄的非常好,体现了摄影艺术的分类,并能从种类、主题内涵、构图、色彩、光线等方面进行赏析,很到位。
四、拓展延伸:
导语:在我们拍摄的作品中,有些照片不属于这六种类别。随着摄影器材与技术更新,摄影艺术分类也有了变化,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一)摄影的不同分类:
教师:播放视频。
学生:欣赏
教师:挑出一幅学生作品,说其分类。
(二)小知识:
导语:你知道世界上的第一张照片吗?
学生:看书,小知识。
教师:简述。
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从哪些方面去欣赏和分析一张摄影作品,从中了解到了摄影作品的分类;体会到摄影作品会带给我们视觉上的震撼和心灵上的感动;了解到摄影家们的辛酸与快乐。希望同学们为我们的家人、朋友及生活拍摄出好的摄影作品。
教学反思:
“平板电脑”对于小学生来说,它的作用等同于一台“游戏机”,如果把这台“游戏机”合理的利用于课堂中,从形式上就能够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同时平板电脑在课堂的应用中也是一把双刃剑,怎样在课上发挥它的优势,避开负面作用,这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应做周全考虑。小学五年级美术课《摄影艺术欣赏》这一课,平板电脑的应用有着绝对的优势。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了摄影作品不仅能带来美的享受还能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感受。了解了按题材划分的各类特点,学会了如何划分类别。能够从题材类别、构图、色彩、光线、表达内容等方面分析欣赏摄影作品。通过利用平板做题、闯关、拍摄、评价交流使学生学会了如何用平板电脑进行学习,完成了从“玩具到工具”的认识转变。
解决重点问题,这一环节针对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学习,而解决问题的主题并不是老师而是学生。例如:有些同学对新闻摄影和生活摄影的类别区分还有些模糊,这需要已经掌握这部分知识的同学来给与帮助,讲一讲它们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如何区分。
通过这一分类知识环节的设计老师没有大段的讲述,而全部是由学生完成的,利用校园平台和平板电脑的优势,省去了老师逐个知识点的讲授,学生争议中,手中的“电子书”来帮忙,同时教给学生自觉学习的方法,围绕争议找答案。避免了学生听不下去走神儿的现象,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知识量获取更广。从学生知道分类—做题—学习—闯关—互相帮助,这一过程仅用十分钟左右就完成了本课重要知识点的学习,学习过程中有引发兴趣、有求知欲望、有闯关乐趣、有互相帮助、有学习成就感。课堂的实践结果显示出了通过这样的设计,工具的合理应用完全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让学生在潜意识中认识到了平板电脑不只是“游戏机”,还能成为更好的学习工具。
教师给出问题——学生利用“游戏机”寻找学习答案——通过闯关验证答案。在这个模式当中,减少了学生反复练习的环节,这一环节往往是学生所指的“负担”,代替它的是一个用来验证学习准确度的闯关游戏。增加了学生在“游戏机”上寻找、讨论知识的环节,这样一来增加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成就感。虽然对于小学生来说自主学习的能力有限,但可以通过环节设计来初步达到这样的目的。
学生要从理性与感性两方面去认识摄影作品,运用平板电脑的拍摄功能进行拍摄体验。这一部分的活动,平板电脑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有了拍摄的体验,更能有效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今天的拍摄学生很慎重,会无形的,不自觉的在拍摄过程中,考虑所学的知识,如:一名同学拿着平板电脑,给同学留影,换了多个角度,皱着眉……。看得出,他的行动在和思想作斗争,审美意识在做标尺。同时平板点脑的评价效果也是一般评价方式所不能比拟的。这节课中,学生将拍摄好的作品上传的校园平台,每个同学都能及时看到其他人的作品,并给予点评点赞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也能让学生真了解“懂得欣赏别人的作品,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这句话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