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色彩的明度练习二》——认识秋天的颜色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美术 学段: 第三学段 年级 五年级
相关 领域 自然科学、室内设计、人文生活
教材 书名: 美术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13年 6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在《色彩明度练习(一)》学习色彩明度知识、表现同一色相明度变化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色相的明度差别,表现高明度或低明度的画面,形成色调,感受色彩明度在画面中所产生的节奏美感。注重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核心素养,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本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找了大量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探究,自己从中感悟到色彩的明度变化,感悟秋天的色彩,通过对名家作品的赏析,运用发现与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活动,了解色彩本身有明度高低之分,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明度。丰富学生对色彩的理解,提高对色彩明度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与《色彩明度练习(一)》形成系列单元,隶属色彩知识体系范畴。在色彩知识体系中,本套教材中学生已经学的色彩知识有原色与间色,冷色与暖色,邻近色、同类色与对比色相关内容。本单元色彩体系由两课组成,上节课已经学习了明度,知道如何改变一种颜色的明度,本课继续学习色彩的明度,利用明度的变化完成一张有基本色调的作品。
学生情况及教学策略: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原色与间色,冷色与暖色,邻近色、同类色与对比色等相关内容。学生非常的喜爱色彩,有了一定的色彩知识,画过了水粉画,初步了解了水粉的特性掌握了一点基本技法,今天将继续带领学生已秋天为线索继续学习色彩的三要素明度的知识,引导学生根据年龄及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的对色彩的相关知识有较完整的初步感知。本课运用了观察、分析、理解,以及学生感悟、动手实践等学习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项感知来认识大自然中美丽的色彩。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了解不同色相的明度差别,学习明度知识并运用于绘画中,简单介绍纯度。
技能:学习运用高明度的颜色画一幅水粉装饰画,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力,以及运用明度变化组织画面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个体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运用观察与比较、探究与体验、分析与示范等方法,在绘画中运用色彩的不同明度进行表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画面中色彩明度变化产生的节奏美感,培养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
(2)感受秋天的色彩,充分体验秋天的美,从而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色相的明度差别,运用明度变化组织画面,体验不同明度的作品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 运用明度变化知识组织画面。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创设情境 1、我们刚刚走过了美丽的秋天,今天跟老师回顾一下秋天的美!
2、泰戈尔《飞鸟集》里有这样的诗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深深的表达了秋天的美, 秋天,是一幅多彩的图画。远处,层林尽染,叠翠流金。近处,落叶飘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飘满大地。秋天,到处是丰收的景象,到处瓜果飘香。秋天洗尽铅华,静美如一幅宁静的画。
3、现代爱国主义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也曾写了这样的美文来赞美秋天:《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欣赏幻灯片里美丽的秋天图片
通过欣赏秋天的美景,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从而产生创作的欲望。
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让学生学会审美判断、文化理解
新课讲解 (一)通过欣赏图片认识色彩明度的变化
1、让我们一起来跟着郁达夫的美文来欣赏北平的秋色,边欣赏边观察秋天哪些颜色最多,从中找找明度的变化。
2、你都看到了哪些秋天的颜色?
3、以红、橙、黄为主的明度高的暖色比较多。
(二)认识色彩的三要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色彩的明度,知道了一个颜色的明度是如何改变的?
学生答:加白颜色明度提高,加黑颜色明度降低。
色彩的三要素中包括: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即色彩的相貌,每个色相的明度是不一样的,色相环中哪个颜色明度最高,哪个颜色明度最低?
学生答:黄色最高,紫色最低
今天我们简单认识一下色彩的纯度,纯度也叫彩度饱和度或者鲜艳程度。
欣赏下面四幅图,你认为哪幅能代表秋天
(三)认识名家拓展视野
1、列维坦:列维坦是俄国杰出的写生画家,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列维坦的作品极富诗意,深刻而真实地表现了俄罗斯大自然的特点与多方面的优美。
2、梵高<秋天的杨树大道><向日葵>
(四)欣赏学生作品
欣赏图片
感受家乡的美
观察回忆
边欣赏边感受秋天的颜色变化
观察色相环
欣赏《金色的秋天》
欣赏学生作品
欣赏并感受秋天的色彩,从中感受明度的变化
感受北平的美,更加热爱家乡
回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认识秋天是以暖色红橙黄为主
增加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
开阔视野
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感受色彩的明度变化
艺术实践 1、利用色彩明度的变化画一幅秋天的美景。
构图饱满。
2、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明确创作要求,进行艺术创作。。
进行色彩明度的练习,完成一张优秀的作品.
展示与评价 从色彩的颜色以及构图方面学生之间互评、自评学生作品,最后教师点评并鼓励。 学生进行评价活动并聆听教师点评。 锻炼鉴赏自评能力
归纳总结拓展提高 1、拓展:色彩学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比如装修房间,比如服饰的搭配,有很大的讲究希望同学们多研究多学习。
2、小结:感谢大自然给了我们这么绚丽色彩,让我们拿起画笔尽情的描绘大自然吧! 学生观看课件。
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板书设计 《色彩的明度练习(二)》
—— 认识秋天的色彩
色相:相貌
明度:明暗程度
纯度:彩度、饱和度、鲜艳程度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答问及学习状态及时给予适当评价
作业评价:
1、 互评:根据今天的实践要求以及评价量规,评价同学的作品。
2、自评:介绍一下你自己的作品。说一说你的想法?
3、教师点评:为学生的作品做出精彩点评,多鼓励,多表扬。
评价量规 1、画面体现了色彩明度的对比。
2、构图饱满,用色不脏不杂,有一定的色调。
3、体现了秋天的色彩,画面有美感。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美术学科要注重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核心素养,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本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找了大量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探究,自己从中感悟到色彩的明度变化,感悟秋天的色彩, 一、本课亮点
在色彩知识体系中,在之前的课程中已教授过的色彩知识有原色与间色,冷色与暖色,邻近色、同类色与对比色等相关内容。今天我们所学的是色彩的三要素中的色彩的明度,下学期还将有纯的的学习,今天在本课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对色彩的相关知识有较完整的初步感知。本课着重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色相的明度差别,利用明度的差别形成色调,感受色彩明度在画面中所产生的节奏美感。
本课人文内涵丰富,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前我让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让学生通过大量图片以及画家作品识读出秋天的色调,感受色彩的明度,提高审美,使学生更深切的认识秋天,读懂秋天,感受其韵味。在课堂实践中,给学生找了大量的秋色图片学生可以借鉴着自己创作。借用了郁达夫描写秋天的美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进而热爱自己的家乡——北京。本课介绍了两位国外的大师:列维坦和梵高。通过对这两位名家作品的赏析,运用发现与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活动,因为这两位画家的画风优美。列维坦的风景作品充分了表现了俄罗斯大自然的优美,本课选取了《金色的秋天》,让学生充分体验画中的色彩明度与秋天的色调。了解色彩本身的明度高低之分,不同色相的色彩有不同的明度。学习用艺术的眼光和色彩知识分析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丰富学生对色彩的理解,提高对色彩明度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本课我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的课件,插入了非常适合的音乐《秋日私语》,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作画,激发学生的灵感,通过音乐、图片、画作等直观媒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目的是使学生运用明度变化组织画面,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在一系列课堂实践活动中层层剥茧,探颐索隐,得以构建新知识,突破重难点,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二、本课不足
继续加强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认知并充分运用到美术教学中。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美术_???è??_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还同样包括观察、感知、认识、实践、表现、创造、反思、评价、合作、交流等能力。应该说,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它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今后在美术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准,使美术课堂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