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发展简述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以及连接网络所需的基本设备;
通过探究因特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因特网出现和发展对人类设备的深刻印象,感受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网络设备
难点
了解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问题引导:在现实社会中有许许多多的网络,你能想到哪些网络呢?
例如,看得见的网络有蜘蛛网、电网、交通网……看不见的网络有社会关系网络、销售网络等。
在信息技术领域,也存在着一张非常大的网,它将用户连接起来,让交流更加方便——计算机网络。
举手回答
让学生回想生活中接触过的网络,可以是看得见,也可以是看不见的,让学生对网络这个词语有更贴近生活的理解。
新知讲授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看得见的部分是它利用网卡、网线、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将分散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看不见的部分是它通过网络协议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和资源共享。
活动一:认识一下计算机教室内的网络设备吧。
网线、交换机、路由器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①根据覆盖范围不同,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②根据拓扑结构来分,可分为总线型、星型、网型等。
思考:从覆盖范围来看,计算机机房属于哪一类呢?
从拓扑结构来看,你觉得哪种计算机网络更稳定。如果网络中的某一台计算机或某一部分线路出问题,其他计算机仍能尽可能多的正常工作呢?
3.因特网的起源和发展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域网
活动二:通过搜索引擎搜索
①ARPANet和NSFNet的建立时间和做出的贡献;
②是谁发送出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4.网络的新发展
①云计算
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计算方式,通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子程序,再交由服务器集群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
应用场景:存储云、医疗云、教育云
②物联网
“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在实物上安装各种装置,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芯片等,通过因特网连接起来,使物体具备一定的“智能”,实现人与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沟通和对话,构成一个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取得任何服务的网络。
RFID射频识别应用:图书馆、门禁系统、食品安全溯源等。
③“新一代因特网”
为了研制出移动更方便、传输更快捷、服务更个性化的因特网。
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参与回答
学生举手回答
完成个人任务,将搜索结果填入书本的空格内
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对网络设备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并能举一反三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因特网发展史的学习
对新兴网络技术做简单的介绍,让同学们对“云计算”、“物联网”等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小组活动
活动三:分析计算机教室的网络类型及连接方式,尝试画出网络结构示意图。
教师补充完善
小组讨论,完成示意图绘制。
上台展示讲解网络结构示意图。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生活中的网络设备、网络的类型、因特网的起源和发展及“云计算”、“物联网”网络新发展。
布置课后作业:了解校园网或家庭的网络类型及连接方式,尝试画出网络结构示意图。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