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0) 信息技术七年级下 第一课《认识多媒体》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0) 信息技术七年级下 第一课《认识多媒体》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1-03-03 19:1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多媒体
教学目标
体验生活中常见的多媒体技术,了解多媒体数字化、编码及存储的概念;
理解并总结出多媒体作品的特点和素材的类型,并能通过搜索引擎获取素材内容和分类整理;
感受生活中多媒体无处不在,感受多媒体技术的强大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总结出多媒体作品的特点和素材的类型
难点
多媒体素材的类型区分及收集整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1.问题引导:你印象最深刻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是哪一个呢?
受疫情原因,刘德华在香港进行了春节联欢晚会的云录制。这个技术是怎样实现的呢?
播放视频。
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信息处理和表现方式已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信息的集成和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并成为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3.问题引导:多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你在生活中接触到过哪些多媒体?
在以下情境中,运用了哪些多媒体技术呢,它具体包含了哪些媒体形式呢?还能列举出其他的情境吗?
观看视频
举手回答
开学第一课,从学生新年中观看过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导入新课。让学生回想生活中接触过的多媒体,并提供脚手架,让学生意识到多媒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进一步理解多媒体的概念。
新知讲授
活动一:
访问首都博物馆网站,进入网上体验馆参观,通过实时交互了解展馆的主要展项。
1.多媒体的概念
从表格中归纳出多媒体的概念。
多媒体是指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
2.多媒体作品的特点
集成性: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有机结合;
交互性:可以通过人机交互,实时参与、控制多媒体作品的运行。
学生自行练习
认真听讲
通过实际体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多媒体的概念及其特点。
活动探究
活动二:
根据自己兴趣确定一个主题,上网了解相关素材处理软件,完成下表,并将素材以下图形式保存在自己的电脑并上交。
学生自主练习,完成表格和素材的收集
提供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发挥空间,让学生在实操中理解多媒体素材的类型,熟练通过搜索引擎获取素材内容和分类整理的操作。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突破难点。
新知讲授
2.
多媒体系统是由多媒体硬件和多媒体软件组成的。其主要功能是将各种媒体进行采集、编码、存储、传输、处理和再现等。
多媒体数字化是将模拟信号的多媒体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只有经过数字化的多媒体数据才能被计算机处理、存储及应用。
编码是指用一定规则的数字、字母、符号组合来表示各组数据资料,使其成为可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数据。
多媒体压缩是一个为了减少数据冗余而重新编码的过程。压缩后的数据按数据的可恢复情况分为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
通过比较有损音质的音乐和无损音质的音乐的频率图,体会压缩的含义。
知识拓展:
数据冗余是指同一个数据在系统中多次重复出现而产生的冗余。如一张有一大片蓝天和绿色草地的图片,有许多相邻的像素具有同样的颜色和亮度,如果逐点存储,就会产生数据冗余。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减少数据冗余,节省存储空间。但为了防止丢失数据、避免数据错误或提高数据的检索速度等情况,也需要适当增加数据的冗余度。
学生认真听讲,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结合图片和音频的例子,解释多媒体数字化、编码及存储的概念,让学生对数字化有初步的概念,为后几节课做好准备。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体验和探究,了解多媒体数字化、编码及存储的概念,总结多媒体作品的特点和素材类型,确定多媒体作品的主题,收集整理相关素材。
学生听讲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对后期学习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