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服务与协议
教学目标
了解常见的网络服务;
了解TCP/IP协议;
了解HTTP协议和HTML文件的结构;
能使用记事本,编写一个简单的HTML文档;
感受网络服务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TCP/IP协议、HTTP协议和HTML文件的结构
难点
使用记事本,编写一个简单的HTML文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情境畅想:如果你家里装了宽带,会对你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呢?
我们可以使用网络来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各种各样的网络服务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①Web服务:使用HTML等语言编写的网页的集合,通过网页浏览、表单提交等操作,获取用户需要的信息——可以获取信息、玩页游等
②电子邮件:用电子手段传送信件、资料等信息的通信方法
③即时通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络即时地传递文字、语音与视频等信息进行交流——微信电话、视频通话、微信语音等
④视频直播:利用因特网及流媒体技术进行直播——网络直播、视频会议等
但这些网络服务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分寸。不浏览不良网页、不传播计算机病毒。
举手回答
让学生对网络服务有更贴近生活的理解。
新知讲授
网络服务是如何工作的呢?依靠网络协议
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如何进行交流?依靠的是网络协议这一翻译器。
1.网络协议的概念
网络协议就是计算机网络中为数据交换而建立的统一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例如:TCP/IP协议、HTTP协议。
2.
TCP/IP协议
TCP/IP协议是指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信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通常被称为TCP/IP协议族,包含了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两个核心协议,以及协同实现具体服务的其他协议。
2.HTTP协议
超文本传输协议,属于TCP/IP协议族中的一员,是因特网Web服务器传送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时遵循的协议。
3.TCP/IP协议四层模型(略)
Web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HTTP请求后,将需要返回给客户端的超文本数据传递给应用层,在应用层用HTTP协议对该超文本数据进行包装,形成HTTP数据包,传递到传输层;在传输层用TCP协议将HTTP数据包裹上传输控制的相关信息,形成TCP数据包,传送到网络层;在网络层用IP协议在上层数据包的基础上,加上双方的IP地址,确认双方的网络位置,传送到链路层;最后再链路层加上双方的MAC地址,确认双方的物理位置,通过传输介质发送给客户端。
客户端在链路层收到数据后,通过一层一层的协议进行解析,被应用层的协议解析后的超文本数据传递给客户端的浏览器,最终浏览器把超文本数据以网页形式呈现出来。
活动一:通过“控制面板”-“网络和Internet”-“网络连接”,查看本机所使用的的计算机网络协议及IP地址、MAC地址。
4.IP地址
IPv4是一个32位的地址,采用4个十进制数字表示。IP协议将32位的地址分为两部分,前三个十进制数字代表网络位置,最后一个十进制数字表示该主机在局域网中的地址。
IP地址和子网掩码通过按位与运算后得到网络地址。
IPv6的地址长度为128位,是IPv4地址长度的4倍。于是IPv4点分十进制格式不再适用,采用十六进制表示。
5.MAC地址
物理地址、硬件地址。用来确认网络设备位置。
学生认真听讲
从外语翻译器的例子类比,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网络协议。
TCP/IP协议四层模型的学习可以课前预习或课后自主学习
或者以观看视频的方式来更生动地理解
学生动手实践,增加学习体会
小组活动
6.HTML语言
超文本标记语言,用于描述网页文档的标记语言,是因特网上的通用语言。(普通话)
活动二:用记事本的方式打开下发的两个网页,小组讨论。理解HTML的一般结构。
①标准的HTML都具有一个基本的结构:
标记网页的开始
标记头部的开始
浏览器中显示的文档标题
标记头部的结束
标记页面正文的开始
标记页面正文的结束
标记网页的结束
②教师强调说明
由尖括号包围的关键词——HTML标签,通常成对出现
网页文件拓展名:.htm或.html
活动三:使用记事本,编写一个简单的HTML文档,要求含有文档标题,至少一个页面标题,一个正文段落,并到浏览器中观看效果。
小组讨论。
上台展示讲解。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了解了常用的网络服务,熟悉TCP/IP协议的四层模型,了解HTTP协议和HTML文件的结构。
布置课后作业:将本节课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学有余力者可将知识点制作在HTML文档中)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