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3-04 17:1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1课时
课题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外形图、解剖图和图示的方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使学生掌握观察心脏结构的方法和步骤。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特别是心脏瓣膜的单方向开放与血流方向的关系。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心脏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心脏出问题会怎么样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相关报道(播放视频)。
出示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观看视频,体验心脏发病时生命所遇到的威胁。感受心脏的作用。
阅读教学目标,了解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内容。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想法。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心脏的位置和大小
过渡语:既然我们想了解心脏,我们第一步是不是要明确心脏在哪呢?
好,现在我们开展一个活动。现在请同学们起立,让我们在音乐的伴奏下原地跳起来。
同学跟着音乐跳跃,音乐停止,跳跃停止。同学们感受到心脏的剧烈跳动。同学们回答心脏的位置。好,心脏位于我们胸腔,中间略偏左,处于两肺之间。形状似桃形,大小和你握紧的拳头大小相似,约占体重的0.5%。
培养学生总结模型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探究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过渡语:这么小的心脏是怎样成为我们血液循环系统的泵呢?请同学们看一下桌上的心脏模型,结合老师给大家出的六道题。
回答以下六个问题:
探点(一):心脏壁主要由什么组织构成?由此推断它具有什么功能?
过渡语:好,这些心脏壁能够构成什么呢?
探点(二):心脏由哪几个腔构成?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过渡语:好,那么这些心脏腔室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看一下探点(三)。
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后回答:
1.肌肉壁是由肌肉组织组成的。
2.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3.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后回答。总结:上房
培养学生联系图、模型知识衔接的能力。
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探点(三):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脏壁和心室壁有什么不同?左心室壁和右心室壁又有什么不同?
过渡语:心室壁厚于心房壁,左心室壁厚于右心室壁。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呢?
那么这些腔室是否全部相通呢?
探点(四):左右心房是否相通,左右心室是否相通?同一侧的心房和心室是否相通?
过渡语:我们都知道,心脏是与血管相连的,那么这些腔室又是与哪些血管相连呢?
探点(五):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
给予更多的时间让同学们在黑板上书写,另外,通过模型引导同学们进行识别。
过渡语:在上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在人的四肢的静脉中有静脉瓣,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好,我们看一下心脏中有没有。
探点(六):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这些特殊的结构具有什么作用?
教师拿出教具“尖叫”饮料瓶,模拟心室和心房收缩和舒张的动作。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
最后我们再来一下能力的提升。
(一)思考:请在以下几个结构之间画出血液流动的方向。(用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静脉 心房 心室 动脉
(二)探究心脏的工作方式
结合教材心脏工作示意图和文字介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回答以下问题:
心脏是如何工作的?
有人说:“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从不休息的,你认为这个说法对吗?”
下室,心尖向左,因此,心脏的结构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学生观察模型和循环图后回答: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4.学生观察模型后回答:左右心房不相通,左右心室不相通。
5.学生通过观察教材,并对应模型指出:
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室——肺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6.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能够防止血液倒流。
同学根据本节课所学总结心脏流动方向:
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通过该图学生了解心脏休息的时间比较多。
培养学生根据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模型的能力。
让同学们根据规律,熟悉心脏腔室所对应的血管。回顾瓣膜的知识点。
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心脏心脏的位置、外形和大小心脏的结构心壁:由心肌构成四个腔左心房——肺静脉左心室——主动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肺动脉瓣膜: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心脏的功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
四、当堂演练
1.下列关于人体心脏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
A.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B.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C.心脏内的血液能顺流和倒流 D.内有四个腔
2.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能保证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以下血流方向正确的是 ( A )
A.左心房→左心室 B.左心室→左心房
C.左心房→右心房 D.左心室→右心室
3.下图是人体心脏的结构图,其中表示心室的序号有 ( B )
A.②⑧ B.③⑨ C.②③ D.⑧⑨
4.下列是健康人心脏收缩、舒张状态的示意图,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 B )
5.关于心脏的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心脏的四个腔中,肌肉最发达的是右心室
B.心脏四个腔中,左、右心房相通,左、右心室相通
C.和心室相连的血管是动脉,和心房相连的血管是静脉
D.心脏的心房壁厚,心室壁薄
6.下图是人体心脏及所连血管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心脏壁最厚的腔是[ ⑤ ] 左心室 ,与它相连的血管是[ ① ] 主动脉 。[ ③ ]是肺静脉。?
(2)在心脏的④与⑤,⑧与⑨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 房室瓣 。?
(3)如果用高一点的管往③里灌水,水将从序号 ① 的结构流出。?
(4)图中序号⑥的名称是 动脉瓣 。?
(5)当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时,心脏的房室舒缩状态为 心房舒张,心室收缩 。?
【课堂反思】 用课件展示心脏图片、模型,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图片,进一步明确心脏在人体中的准确位置。通过向学生展示心脏的模型、观察心脏解剖图的基础上讨论,通过观察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相互交流、生生互动,共同分享集体智慧,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识图能力、表达能力,更教会了学生以后可以用类似模拟演示的方法来解决一些不容易理解的问题。
第2课时
课题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3.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
2.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有关知识,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难点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
2.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合作探究法、直观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心脏解剖图。
复习心脏的结构,引入本节血液循环的学习。
出示血液循环动画。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课本63页血液循环模式图和64页内容,完成自主学习。
学生指认心脏四腔的名称,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名称,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及心脏的功能。
学生在自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
完成自主学习。
通过复习有关心脏结构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通过学生回答引入本课。
初步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血液成分的变化。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识图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
1.教师出示体循环图,引导学生说出体循环途径。
2.教师出示肺循环图,引导学生说出肺循环途径。
3.学生活动:四名学生用卡片、小磁铁、箭头分别完成血液循环概念图中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4.其他同学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血液循环概念图中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1.学生利用血液循环图,说出体循环途径。
2.学生利用血液循环图,说出肺循环的途径。
3.四名学生在白板上用卡片、小磁铁、箭头分别完成血液循环概念图中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4.其他同学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血液循环概念图中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1.通过学生指认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2.通过PPT动画进一步明确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液循环途径。
3.通过学生活动展示,进一步完善血液循环途径,把学生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表达技能。
探究二、动脉血和静脉血
教师出示血液循环模式图、动脉血和静脉血图片。
提问:1.心脏左侧流什么血?心脏右侧流什么血?
2.什么是动脉血?什么是静脉血?
1.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2.指出判断动脉血和静脉血是看血液中含氧量的多少,并不是看血液的颜色。
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为下面学习血液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奠定基础。
探究三、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成分的变化
1.教师播放体循环中血液成分交换的视频。
2.出示体循环中血液变化动画图,师生合作探究体循环中血液变化。
3.教师播放肺循环中血液成分交换的视频。
4.教师出示肺循环血液变化动画图,师生合作探究肺循环中血液变化。
5.学生活动:用卡片、小磁铁、箭头分别完成血液循环概念图中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以及血液的变化。
6.用手机将学生完成的导学案中的血液循环概念图拍照并上传到白板上。
【总结】
1.本节课关于血液循环你们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2.教师:老师还有几个问题想考考同学们?
(1)在人体内先进行体循环,还是肺循环?
(2)体循环和肺循环在哪汇合在一起?
(3)体循环的起点在哪?终点在哪?肺循环的起点在哪?终点在哪?
(4)体循环血液的变化是什么?肺循环血液的变化是什么?
(5)动脉里一定流动脉血,静脉里一定流静脉血吗?
(6)血液循环有什么意义?
1.学生观看体循环中血液成分交换的视频。
2.说出体循环中,心脏各腔和各血管中分别流动什么血液以及血液变化的部位和情况。
3.学生观看肺循环中血液成分交换的视频。
4.说出肺循环中,心脏各腔和各血管分别流动什么血液以及血液变化的部位和情况。
5.四名学生在白板上用卡片、小磁铁、箭头分别完成血液循环概念图中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以及血液的变化。
6.其他同学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血液循环概念图中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以及血液的变化。
学生回答:
(1)同时进行
(2)心脏
(3)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4)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5)不是
肺动脉里流静脉血
肺静脉里流动脉血
(6)为全身的组织细胞送来氧气和营养物质,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1.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动画,明确体循环和肺循环中心脏各腔和各血管中流动的血液类型、血液成分变化的部位和血液变化的结果,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2.学生通过活动完善血液循环概念图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表达技能。
3.通过希沃授课助手将学生血液循环概念图拍照并上传到白板上,让全班同学帮此学生找出错误,突破难点。
4.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5.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进一步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6.进一步巩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解答问题的技能。
三、课堂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1.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
2.检查学生知识的内化情况。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4.总结内容,回望目标。
四、当堂演练
1.肌肉注射某种药物并跟踪检查,在心脏中首先发现该药物的部位是 ( A )
A.右心房 B.左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2.人体血液只能按照一个方向流动,不能倒流。下述心脏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
A.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B.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
C.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 D.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
3.下列关于心脏在人体内位置、大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A.胸腔中央偏右下方 B.胸腔中央偏左下方
C.在两肺之间 D.大小与自己的拳头差不多
4.小明足部受伤发炎,医生在其左臂静脉滴注抗生素,药物到达足部的途径是 ( B )
①左心房;②右心房;③右心室;④主动脉;⑤肺动脉;⑥肺静脉;⑦上腔静脉;⑧下腔静脉;⑨股动脉;⑩左心室。
A.①③④⑥②⑦⑧⑨⑩ B.⑦②③⑤⑥①⑩④⑨
C.⑦②③⑤⑥①⑧④⑨ D.⑦②③⑥⑤①⑩④⑨
5.下列关于血压和脉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C )
A.血压的高低和脉搏的强弱能反应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B.血压主要由心脏的泵血作用产生
C.通常说的血压指体循环的静脉血压
D.脉搏的次数与心跳次数是一致的
6.关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正确叙述是 ( A )
A.同时进行的 B.先进行体循环再进行肺循环
C.先进行肺循环再进行体循环 D.体循环和肺循环交替进行
7.手在耳后轻压,可感受到血管的“跳动”。引起这种“跳动”的根本原因是 ( C )
A.呼吸的快慢 B.脉搏的频率
C.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D.动脉管壁的收缩和舒张
8.空军总医院通过“心蕾工程”对患有心房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进行免费手术治疗,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根据上述材料及心脏结构图回答问题:
(1)在正常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心脏内含有动脉血的是 B 和 C 两个腔(填字母)。?
(2)治疗患有心房间隔缺损的儿童的手术是在病人的大腿静脉处注射一种封堵物,这种药物通过血液循环由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在右心房与 B 之间产生封堵作用(填字母)。?
(3)如果治疗过程中某个小朋友的小肠得了急性炎症,血液中 白细胞 的数量会急骤增加;医生及时给他输液消炎,那么药物从输液进入血管开始到小肠中发挥作用需要经过心脏 2 次。?
【课堂反思】 采取学生阅读课本,播放相关flash,经过“自主学习,快乐比拼”“你问我答,归纳小结”“教师引导,各抒己见”三个环节,弄清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理解本节重、难点内容。再通过“学以致用,拓展提升”“进行总结,课堂练习”“布置作业,巩固提升”三个环节,完成本节学习目标。在这一部分中教师参与到学生中间去,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帮助、肯定,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力、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归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