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课题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以酸雨的危害为例,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2.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影响的探究。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思维、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教学难点
设计探究活动“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讨论、合作、探究实验。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酸雨对生物的危害。
地球是目前为止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是孕育生命的地方。几百万年来,地球默默地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奉献,而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却不断地向地球索取。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曾警告人们说:“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如今,地球已经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地球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环境污染。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明确酸雨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回答探究实验后讨论问题。
4.与学生共同探讨怎样配制酸雨及正常雨水的模拟液,告诉同学可以用浓硫酸代替醋,但浓硫酸对皮肤有严重的损伤性。
【小结】设计实验:
①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什么?
②实验观察的指标: 。?
③是否需要对照实验?如需设计对照实验,唯一变量是 ,还要考虑其他变量的恒定一致性,例如 。?
④本实验需要进行数量统计吗?如何记录?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完成。
1.酸雨:pH小于5.6的雨水。
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二、酸雨的危害
1.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1)酸雨的概念:酸雨是指含有一定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碳酸)雨水,其pH小于5.6。
(2)检测方法:任何溶液都有一定的酸碱度,用pH表示,常温下其范围在0~14之间,pH等于7的溶液呈中性,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
(3)形成原因:酸雨主要是由于矿物燃料燃烧(如燃烧煤、天然气、石油等)产生的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等排放到大气中,与大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酸,这些酸溶在雨水中从而形成酸雨。
(4)腐蚀性:酸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2.分析我国酸雨的类型。
3.展示酸雨对生物造成危害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酸雨的危害。
4.控制酸雨的措施:
工厂应采取的措施:(1)采用烟气脱硫装置;(2)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
社会和公民应采取的措施:(1)用煤气或天然气代替烧煤;(2)处处节约用电(因为大部分的电厂是燃煤发的电);(3)支持公共交通(减少车辆就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4)购买包装简单的商品(因为生产豪华包装要消耗不少电能,而对消费者来说包装并没有任何实用价值);(5)支持废物回收再生(废物再生可以大量节省电能和少烧煤炭)。
学生自主学习回答:
1.酸雨的危害
(1)危及人体健康。
(2)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3)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4)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2.酸雨的防治措施
(1)根本途径;
(2)有效措施。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对这些人类活动影响的实例,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情感。
探究三、温室效应的原因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温室效应,明确温室效应的原因。
自然原因:太阳活动异常与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了地球气候。
人为原因:CO2含量增加,温室效应加剧。
a.人类燃烧 化石燃料 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 二氧化碳 。?
b.人类大面积 毁林开荒 ,特别是 森林 的破坏,使森林吸收和固定的 二氧化碳 迅速减少。?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回答温室效应的原因。
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酸雨成因: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等危害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引起水源酸化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控制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其他污染水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
四、当堂演练
1.济宁南四湖,一到秋天浮萍大量繁殖,甚至覆盖整个湖面,浮萍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 ( B )
A.济宁气候温暖,适于浮萍的生长繁殖 B.含氮、磷、钾丰富的生活污水大量排入
C.含汞的工业废水排入 D.人们向南四湖中乱扔白色垃圾
2.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D )
A.酸雨可使河流、湖泊酸化,酸化的水源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影响人们的饮用
B.酸化的水源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C.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使出现酸雨的地区植物受到严重危害
D.酸雨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变化,有利于植物吸收
3.下列哪项不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 D )
A.大力植树造林 B.退耕还林还草
C.使用健康环保的筷子 D.长期使用农药、化肥
4.1955年日本富山市发现一种使人痛不欲生的“痛痛病”,“痛痛病”是由下列哪一项造成的 ( A )
A.镉中毒 B.汞中毒 C铅中毒 D.碘中毒
5.城市中的废旧干电池成了污染环境的一大难题。家庭中废旧电池的处理最好采用 ( D )
A.积攒起来进行深埋 B.随手丢入垃圾箱
C.烧掉 D.收集起来交给有关部门进行安全处理
6.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
A.酸雨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还腐蚀建筑物
B.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
C.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威胁人们的健康
D.酸雨是工厂排放的烟雾造成的,与机动车辆排放尾气无关
7.春雨绵绵,润物无声。然而有一种雨水,却被人们称作“天堂的眼泪”“看不见的杀手”,对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破坏力。这样的雨水叫作酸雨。酸雨是由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等进入大气后,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硫酸等酸性物质造成的。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某生物兴趣小组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以下是他们进行的探究实验:
①在一个花盆里播种30粒小麦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
②向硫酸中加入清水,配制成“模拟酸雨”。
③向花盆里的小麦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④持续一段时间后,花盆中小麦幼苗叶片变黄直至全部死亡。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中,他们作出的假设是什么? 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或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
(2)他们的实验设计不够严谨,请你帮助改进完善: 设置另一盆条件相同的小麦幼苗,每天喷洒等量清水(或等量正常雨水)作为对照 。?
(3)根据他们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有不良影响 。?
(4)有人认为只要用1粒小麦种子做实验就行了,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不合理,只用1粒种子做实验存在偶然性,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
(5)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我们应该怎么做? 对煤进行脱硫处理;使用清洁能源 。?
【课堂反思】 本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难易程度,分别采取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以及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评议三种形式,主要以小组为操作对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下主动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本节所有知识内容都与前面所学内容有密切联系,要把寻找已知与未知间的联系并由此发现“新大陆”的任务交给学生,或者说把“零件”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构建“成品”,就有可能鱼翅与熊掌兼得,科学结论与科学过程并重,真正做到全面提高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