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题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2.通过调查当地的环境资料,针对环境污染展开讨论、分析,了解当地的环境。
3.培养通过各种媒体提供的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同时,关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
2.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讨论和交流,认识到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激发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
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讨论,体验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新闻:通过环江县洛阳镇宏祥木业加工厂发生的泥石流事件引发学生思考,造成这一灾难的原因归根究底是什么?谁又将为这一切灾难埋单?
引入该节教学内容——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进入情景,引发思索,发表见解。
这是人类破坏的结果:人类将为这一切埋单。
意图:从人类面临的灾难新闻入手导入新课,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休息的兴奋状态迅速转移过来。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PPT展示材料:
下表是我国不同年代人口数量的一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年代(公元)
人口数(亿)
年代(公元)
人口数(亿)
2
0.55
1949
5.42
740
0.48
1959
6.72
1393
0.60
1969
8.07
1578
0.60
1979
9.75
1764
2.00
1989
11.27
1.观看PPT
阅读分析地球上人口迅猛增长的内容。
根据P103“资料分析”的内容开展学习活动,得出讨论题结论:(1)1949—1989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
(2)1979年以后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
此环节着重锻炼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资料的处理能力。通过对资料中的数据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庞大的人口数量给地球带来了巨大压力。
年代(公元)
人口数(亿)
年代(公元)
人口数(亿)
1849
4.10
1999
12.58
1928
4.70
2009
13.35
学生小组讨论:(1)什么时候我国人口数量增长明显加快?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20世纪中期以后,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在什么时候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为什么?
图表分析,展示我国人口增长的相关资料及问题并加以点评和小结。
2.PPT展示原始社会人类活动图和今天的上海的人类活动图,并提出:今天,人口已不再单纯是人口数量的概念。
引发学生思考:人口增长给资源、环境、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举手抢答)
(1)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控制人口增长。
(2)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非常突出。为了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3)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3.图文资料展示古老的阿拉善和当今的阿拉善环境变迁对比图。
2.学生举手抢答问题: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社会造成的影响:
资源:资源浪费严重、资源不足等;
环境:乱砍滥伐、环境污染等;
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交通拥挤、犯罪率增加等。
认同我国人口增长的事实,分析人口增长的趋势以及增长过快的后果。
认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看图思考阿拉善环境的变化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组合作教学法还可以增加学生协调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让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解答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视频播放“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一些有关方面的资料,针对PPT中人类破坏环境的插图实例进行抢答:乱砍滥伐、大气污染、水污染、沙尘暴滚滚袭来、乱捕滥杀等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生存的环境正面临严重的问题,在学生中间引起强烈的震撼和共鸣。
结合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讨论。
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实:
(1)有害影响:乱砍滥伐、乱捕滥杀、大气污染、水污染;(2)有利影响: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植物、建立自然保护区。
这一环节教师首先采用强烈的视觉反差引起学生对环境破坏的认识。
其次,视频“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播放发人深思,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责任的重大。
三、课堂小结
分析人类国策——计划生育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害影响——乱砍滥伐、乱捕滥杀、大气污染、水污染有利影响——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植物、建立自然保护区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
四、当堂演练
1.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是 ( B )
A.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B.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
C.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增加绿化面积 D.对草原实施轮封、轮牧并控制载畜量
2.黄河现在成为世界上泥沙量最多的流域,主要原因是历史上黄河流域 ( D )
A.逐年战争 B.地震不断
C.蝗灾泛滥 D.过度垦荒
3.下列当今世界的几大问题中,与我国人口过度增长有关的问题是 ( A )
①粮食问题 ②环境问题 ③能源问题 ④资源问题 ⑤教育、医疗、就业问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4.下面的工农业生产行为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C )
A.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
B.在菜田里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
C.在田间施放性引诱剂,干扰蝶蛾类害虫的通信
D.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以杀死大量繁殖的藻类
5.下列人类活动对环境有积极影响的是 ( C )
A.废水排放 B.木材加工 C.植树造林 D.填海造田
6.根据如图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B )
A.②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B.在生物群落的食物链中,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C.在城市交通中少开汽车多骑自行车能减少①过程的发生
D.绿化环境、爱护草木有利于③过程的进行
7.2019年6月5日是第48个“世界环境日”,张家界市环境宣传活动主题为“守护青山碧水,践行绿色生活”。
(1)下列与“守护青山碧水,践行绿色生活”相符合的是 C 。?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 ③向河流湖泊大量排入生活污水 ④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⑤节约纸张,随手关灯 ⑥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 D.③④⑤⑥
(2)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天然氧吧”,1公顷树林每天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并释放60~400千克的氧气,这是依靠植物的 光合 作用实现的,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碳—氧 平衡。?
(3)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为越来越多户外活动爱好者的热选路线,为了保护环境,请你为他们的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一条即可): 不乱扔垃圾 。?
【课堂反思】 教师让学生课前收集一些人类活动影响生物圈的负面资料,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到人口增长会对资源、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认同计划生育政策。在教学中,除了严重的科学性错误在课堂上纠正以外,尽量让学生自主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