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课题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3.了解鼻、咽、喉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力所能及地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新鲜清洁。
2.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资料分析,归纳出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难点
呼吸道作用的分析与总结。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展示新生儿啼哭的多媒体画面,并提出问题,引入本章学习的主题——人体的呼吸。
问题1: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问题2:如果自己用手捏鼻子并闭嘴,有何感受?大家晚上睡觉是否也要进行呼吸呢?
师:同学们说得好,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标志着呼吸运动的开始,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间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要不断地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并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资料,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讨论后自由发言。
回答1:啼哭标志着呼吸运动的开始,表明人生活需要呼吸空气。
回答2:憋气不能呼吸,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呼吸。
贴近生活,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入课题,自然过渡。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既然我们每个人时时都要进行呼吸,就必须依靠呼吸系统来完成。
1.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识图,填出呼吸道的组成名称。
2.教师出示人体呼吸系统教学挂图,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图的方法和技巧。
3.组织学生回答呼吸系统的组成,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表达各自的观点,统一正确答案。
1.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
2.观察挂图及教材图4─26呼吸系统的组成,根据呼吸的生活经验常识,填出呼吸道组成的器官名称。
3.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各自观点,相互评价,形成统一答案。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利用教材中的信息及呼吸的常识,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观察、思考等能力。
探究二、呼吸道的作用
请同学们试一试,捏鼻子,张嘴;不捏鼻子,闭嘴;捏鼻子,闭嘴,这三种方式,你们有什么感觉?
想一想:嘴也可以呼吸,用嘴呼吸和用鼻呼吸有何区别?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41~42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问题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气管C形软骨,喉部的软骨,鼻骨与软骨。)
问题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呢?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教师:同学们经过认真的学习,效果很不错。鼻是呼吸系统的起点,有丛生的鼻毛,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膜,能够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温暖、清洁的作用。请同学们思考:人用鼻呼吸好,还是用嘴呼吸好呢?
教师:我们平时要用鼻呼吸,以便减少不清洁空气对呼吸道和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当然,跑步等运动时,只用鼻呼吸满足不了人体对氧的需要量,跑步时要注意掌握呼吸动作的节奏,适当张口协助鼻进行呼吸。
问题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为什么?谁来谈谈你所查阅到的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
问题4: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教师小结:痰是由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所分泌的黏液,以及被黏液所黏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的。它通过黏膜表面上的纤毛不断地摆动,逐步推向喉部,然后经咳嗽排出体外。
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随着尘埃飘浮在空气中,易引起人体疾病的传播,同时也不文明。
问题5: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教师: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适应这种环境的特点。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对以上一系列问题的讨论,我们知道了呼吸道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气体的通畅,同时对人体吸入的气体有湿润、温暖和清洁的作用,但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让学生亲身体验,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对于“想一想”,让学生谈观点,不作统一答案。学生学完后面的知识,自然能够科学地解释。
指导学生认真地观看并进行讨论。
学生1:骨与软骨起支持作用,使整个呼吸道畅通。
学生2:可以清洁空气,有滤过空气的作用。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空气有湿润的作用。
回答:当然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因为鼻腔对吸入的空气有滤过、湿润、温暖的作用。
回答:我们跑步时既可用鼻呼吸,又可用嘴呼吸,能够获得更多的氧气。
组织小组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尘肺、肺炎等。
学生讨论得出(学生3):呼吸道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环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等。因此,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尤其是不要随地吐痰。
引导学生根据上面提出的问题讨论分析所掌握的知识,完成问题,并得出正确的答案。
学生4:痰是由灰尘和黏液所组成的,因为痰中会有病菌,易传播疾病,所以不能随地吐痰。
学生5:北欧人的鼻端较尖和大,这可能与御寒有关。
知识点的自然过渡,进一步让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同时故设悬念,培养学生动脑的能力。
以组为单位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但要落实组内职责,加强课堂纪律的协调管理。
马上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
充分让学生产生问题的争论,从而得出答案。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并进行归纳总结,便于学生理解。
重在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归纳能力,并注重联系人们的生活实际。
联系学生的生活常识,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运用,并加强社会公共道德教育。
主要是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运用。
探究三、咽喉的作用
组织学生认真阅读观察教材43~44页的文字及图片,并进行归纳总结。
1.观察“吃饭时大笑会呛着”的小漫画,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
2.演示呼吸与吞咽的关系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测量吞咽与呼吸时会厌软骨与食道之间距离的变化数值。
3.观察“声带拉紧和松开”的图示,讨论声音的发出。
教师: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发出的,呼吸时两条声带是分开的,当两条声带拉紧,中间的空隙缩小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了声带,就发出了声音。
学生认真讨论回答:吃饭时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
以小组为单位,用尺测量吞咽与呼吸时会厌软骨位置的变化,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问题。
学生:人体的发音是从喉部的声带发出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气体交换的结构呼吸道的作用保证呼吸道内的气体通畅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
四、当堂演练
1.下列器官中,不属于组成人体呼吸道的器官是 ( C )
①口腔 ②鼻 ③咽 ④喉 ⑤气管 ⑥支气管 ⑦肺
A.①② B.③④ C.①⑦ D.②④
2.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呼吸道有骨或软骨作支架的结构特征适应于 ( D )
A.温暖空气 B.湿润空气 C.进行气体交换 D.保证呼吸时气流通畅
3.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通过 ( B )
A.口腔 B.咽 C.喉 D.食道
4.呼吸道的作用不包括 ( C )
A.使气体顺畅到达肺 B.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
C.使到达肺部的气体不含病菌 D.使到达肺的气体湿润
5.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其实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原因是 ( B )
A.不利于消化 B.食物容易误入气管
C.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 D.有利于保护声带
6.下列有关气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C )
A.气管以软骨作支架,保证气流畅通
B.气管是呼吸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C.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D.气管内的黏膜和纤毛参与痰的形成和排出,清洁吸入的空气
7.受凉感冒时,感到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 D )
A.气管里黏膜分泌黏液多,堵塞呼吸道 B.气管收缩,空气进出受阻
C.鼻黏膜分泌过多,黏液阻塞鼻腔 D.鼻黏膜充血肿胀,堵塞呼吸道
8.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6 ] 肺 ,它是 气体交换 的场所。?
(2)呼吸道是由 1、2、3、4、5 组成的(填序号)。?
(3)图中[ 4 ] 气管 和[ 5 ]支气管内的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形成的痰送到咽部。?
(4)小明发烧引起了肺炎,你知道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吗?请写出正确的途径: 1、2、3、4、5、6 (填序号)。?
【课堂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通过对资料分析中不同问题的学习讨论,重点掌握呼吸道的作用、会厌软骨与吞咽和呼吸的关系。通过视频动画,使学习过程更容易理解,知识掌握更轻松自如,整节课气氛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