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
学校:临清实验高中 学科:化学 编写人:张卫超 审核人:孙洪娟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三节 蛋白质和核酸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初步了解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二、预习内容
(一)、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
1、氨基酸概念: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几乎都是 。
注意:
(1) 氨基:氨分子(NH3)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的部分。氨基的电子式
(2) α—氨基酸(向学生介绍α、β位):羧酸分子里的α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生成物。
(3) α—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石。
(二)、蛋白质
1、蛋白质的性质
(1)颜色反应: 。
(2)变性
在 等作用下,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3)盐析
蛋白质溶液加入某些 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盐析。
(4)水解
2、组成和结构:
(1)蛋白质是由 结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组成:由C、H、O、 等元素组成。
(3)蛋白质的结构
3、蛋白质的主要用途: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人类营养物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酶是特殊 。
(三)、酶
(四)、核酸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2.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盐析、变性、水解、颜色反应等)。
3.认识蛋白质、酶、核酸等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体会化学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重点:氨基酸、蛋白质的性质。
5.难点: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肽键的形成。
二、学习过程
(一)、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
1.氨基酸的结构:α—氨基酸通式 ;既含有 又含有羧基。
2.氨基酸的两性:
(1)与酸反应:
(2)与碱反应:
思考:①写出:R—CH—COOH与过量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3Cl
答:
②在所学过的物质中有哪些物质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
答:
(3)成肽反应:
(二)、蛋白质
1、蛋白质的性质
(1)颜色反应
(2)变性
(3)盐析
(4)水解:蛋白质水解的产物是
2、组成和结构:
3、蛋白质的用途
(三)、酶
1.酶是一类由细胞产生的、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2.酶催化反应的特点
(1). (比一般催化剂高107~1013倍)。
(2).
(3). ——一般是在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
(四)、核酸
核酸是一类含 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
三、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蛋白质和核酸有什么新的认识?说说看。
四、当堂检测
1.1997年,英国的“克隆羊”备受世界关注。“克隆羊”的关键之一是找到特殊的酶,这些酶能激活普通体细胞使之像生殖细胞一样发育成个体。有关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B)由题可知酶具有选择性和专一性
(C)高温或重金属能降低酶的活性
(D)酶只有在强酸、强碱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2.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糯米中的淀粉一经水解反应,就酿造成酒
(B)福尔马林是一种良好的杀菌剂,但不可用作消毒饮用水
(C)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份都是纤维素
(D)室内装饰材料中缓慢放出的甲醛、甲苯等有机物会污染空气
3.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性蛋白酶,它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皆能水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晴纶织品 ④蚕丝织品 ⑤涤纶织品 ⑥绵纶织品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⑤ (D)③⑤⑥
4.生命起源的研究是世界性科技邻域的一大课题,科学家模拟十亿年前地球的还原性大气环境进行紫外线辐射实验,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层次是产生了( )
(A)羧酸 (B)蛋白质 (C)糖类 (D)氨基酸
5.下列过程中,不可逆的是( )。
(A)蛋白质的盐析 (B)酯的水解
(C)蛋白质的变性 (D)氯化铁的水解
6.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物成分是蚕丝还是人造丝,可以选用的方法是( )。
(A)滴加浓硝酸 (B)滴加浓硫酸
(C)滴加酒精 (D)灼烧
7.欲将蛋白质从水中析出而又不改变它的性质应加入( )。
(A)甲醛溶液 (B)CuSO4溶液
(C)饱和Na2SO4溶液 (D)浓硫酸
8.下图表示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一部分,图中(A)、(B)、(C)、(D)标出了分子中不同的键,当蛋白质发生解时,断裂的键是( )。
9.硫代硫酸钠具有下列性质:
Na2S2O3+2CO2+H2O=2NaHCO3+S↓+SO2
2Na2S2O3+O2=2 Na2SO4+2S↓
Na2S2O3 Na2SO3+S↓
通常在配制标准大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的HgI2,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还需加入少量的纯碱,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10.蛋白质、淀粉、脂肪是三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其中______不是高分子化合物,这三种物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分别是蛋白质→________淀粉→_________;脂肪→_________;在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分子中,含有_________官能团。
11.若将氨基乙酸和丙氨酸混合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最多可得_______种二肽。
12.2003年3月,中科院蒋锡夔院士和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计国桢研究员因在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而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据悉,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曾涉及到如下一种有机物。请根据所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回答问题:
(1)该化合物中,官能团⑦的名称是______,官能团①的电子式是________。该化合物是由______个氨基酸分子脱水形成的。写出该化合物水解生成的氨基酸的结构简式(任写一种)_________________,并写出此氨基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在我国氟化学理论研究和氟产品以及核化学工业等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如F46就是用的四氟乙烯与全氟丙烯共聚得到的,若两种单体物质的量之比1:1,试写出这种高聚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已知三氟苯乙烯(三个氟均连在苯环上)的分子式为C8H5F3,则它的异构体除 还有另外五种是_______________。
五、参考答案
A.课前预习学案参考答案:
二、预习内容
(一)、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
1、羧酸分子里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生成物
2.α—氨基酸
(二)、蛋白质
1、蛋白质的性质
(1)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2)热、重金属、酸、碱、某些有机物
(3)无机盐的浓
2、组成和结构:
(1)多种氨基酸
(2)组成: N、S
3、蛋白质的主要用途:蛋白质
B.课内探究学案参考答案:
二、学习过程
(一)、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
1.氨基酸的结构:
R—CH—COOH,
NH2 氨基
2.氨基酸的两性:
(1)与酸反应:R—CH—COOH+HCl → R—CH—COOH
NH2 NH3Cl
(2)与碱反应:R—CH—COOH + NaOH → R—CH—COONa+H2O
NH2 NH2
思考:① 答:R—CH—COOH+2NaOH → R—CH—COONa+NaCl+2H2O
NH3Cl NH2
②答:Al、Al2O3、Al(OH)3、(NH4)2CO3、NH4HCO3、NaHCO3等。
(3)成肽反应:
二肽
(二)、蛋白质
1、蛋白质的性质
(4)水解:氨基酸
(三)、酶
2.酶催化反应的特点
(1).催化效率高
(2).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3).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加热
(四)、 磷
四、当堂检测
1A. 2AC. 3B. 4D. 5.C 6.D 7.C 8.C
9.Hg2+可使微生物变性致死,I—吸收O2;纯碱吸收CO2。
10.脂肪 氨基酸 葡萄糖 硬(软)脂酸和甘油 氨基和羧基
11.4种
12.
(1)羧基, 。4。H2NCH2COOH,
H2NCH2COOH+NaOH → H2NCH2COONa+H2O。
(或另外三种氨基酸及对应的反应式)
(2) 或 。学校:临清实验高中 学科:化学 编写人:辛秀会 审稿人:刘雪媛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二节 糖类
第2课时 二糖和多糖
课前预习学案
一. 预习目标
知道麦芽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二. 预习内容
(一)蔗糖和麦芽糖
1.蔗糖
(1) 物理性质与分子组成:
蔗糖的分子式是 ,是一种 晶体,有 味,易溶于水。
(2) 化学性质 :①无醛基,无还原性
②水解反应:
2.麦芽糖
(1) 物理性质与分子组成:
麦芽糖的分子式是 ,是一种 晶体,有 味,易溶于水
(2) 化学性质 :①有醛基,有还原性
②水解反应:
(二)淀粉和纤维素
1.淀粉
(1) 物理性质与分子组成:
淀粉的分子式是 ,物理性质
(2) 化学性质 :
①无醛基,无还原性
②水解反应:
③遇碘变蓝
2.纤维素
(1) 物理性质与分子组成:
纤维素的分子式是 ,物理性质
(2) 化学性质 :
①无醛基,无还原性
②水解反应:
③酯化反应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记住麦芽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
生物的关系.
2. 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 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
蔗糖和麦芽糖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各有何异同?
探究二:
淀粉和纤维素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各有何异同?
探究三:
设计实验检验麦芽糖和淀粉的水解产物。
三.反思总结
分类 单糖 二糖 多糖
代表物
分子式
是否还原性糖
是否水解
四.当堂检测
1.下列物质不需水解就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A.淀粉 B.葡萄糖 C.蔗糖 D.纤维素
2.证明淀粉在酶作用下只部分发生了水解的实验试剂是(??)?
A.碘水
B.氢氧化钠溶液、银氨溶液
C.烧碱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溶液
D.碘水、烧碱溶液、氢氧化铜悬浊液
3、鉴别食盐水和蔗糖水的方法: (1)向两种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并加热,再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硫酸,最后加入银氨溶液微热; (2)测溶液导电性;(3) 将溶液与溴水混合,振荡;(4)用舌头尝味道. 其中在实验室进行鉴别的正确方法是( )
A .(1)(2) B.(1)(3) C.(2)(3) D.(1)(2)(3)(4)
4.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葡萄糖,蔗糖,这种试剂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C.石蕊试液 D.饱和碳酸钠溶液
5.下列物质中的主要成分不属于糖类的是( )A.棉花 B.木材 C.豆油 D.小麦
6.能证明淀粉已经完全水解的试剂是( )
A.淀粉-碘化钾试纸 B.银氨溶液 C.碘水 D.碘化钾
7.有关纤维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纤维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纤维素是一种多糖,能够水解生成葡萄糖
C、人体内含有能够促使纤维素水解的酶,纤维素在人体内能够被消化吸收
D、纤维素是白色、没有气味和味道的纤维状结构的物质
五.课后练习与提高
1.现有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稀硫酸 NaOH溶液 碘水
方案甲:淀粉液 水解液 中和液 溶液变蓝
加热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稀硫酸 银氨溶液
方案乙:淀粉液 水解液 无银镜生成
加热 加热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稀硫酸 NaOH溶液 银氨溶液
方案丙:淀粉液 水解液 中和液 有银镜生成
加热 加热
结论:淀粉已经水解。
根据以上操作、现象、,首先回答结论是否正确,然后简要说明理由:
(a)方案甲 ;
(b)方案乙 ;
(c)方案丙 。
2.对于淀粉和纤维素这两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二者都能水解,且水解的最终产物相同
B.二者含有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互为同分异构体
C.它们均属于糖类,且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都可用(C6H10O5)n表示,但淀粉能发生银镜反应,而纤维素不能
3.某有机物进行实验鉴定,其结果如下:①有银镜反应 ②加入新制的Cu(OH)2无变化 ③加入锌粒不反应 ④与含碱的酚酞溶液共热,发现红色褪去,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A.甲酸 B.葡萄糖 C.蔗糖 D.甲酸异丙酯
六.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一)1. C12H22O11 无 甜
C12H22O11 + H2O C6H12O6 + C6H12O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2. C12H22O11 白 甜
C12H22O11 + H2O 2 C6H12O6
麦芽糖 葡萄糖
(二)1. (C6H10O5)n
( C6H10O5)n + nH2O nC6H12O6
2. (C6H10O5)n
白色、无臭、无味的物质,不溶于水, 也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
( C6H10O5)n + nH2O nC6H12O6
课内探究:
探究一:蔗糖与麦芽糖的分子式相同,均为C12H22O11,分子结构不同。蔗糖分子结构中不含醛基,无还原性,麦芽糖分子结构中有醛基,有还原性。
探究二:互为同分异构体,均能水解,产物一样,均是非还原性糖。
探究三:注意用氢氧化钠调节溶液呈碱性,再用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验证。
当堂检测:1、B 2、D 3、A 4、B5、C 6、C 7、C
课后练习: 方案甲不正确,因为淀粉可能部分水解,未水解的淀粉会与碘水反应而使溶液变蓝;方案乙不正确,因为淀粉可能部分水解或完全水解,但是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的葡萄糖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方案丙正确,说明淀粉水解,生成了葡萄糖,并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了银镜反应。
2. AC 3.D学校:临清实验高中 学科:化学 编写人:王翠平 审稿人:李金祥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一节 油脂 (第1课时)
课前预习导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油脂的概念
2、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3、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油脂知识与其结构联系起来,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二、预习内容
1.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有 等六类,统称为六大营养素。天然油脂都是 (填纯净物或者混合物),所以,没有固定的 。
2.油脂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 ,油脂中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成分的甘油酯,常温下,一般呈 态,通常称之为 ,含较多饱和脂肪酸成分的甘油酯,常温下,一般呈 态,通常称之为 。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二、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什么是高级脂肪酸?
常见的高级脂肪酸有哪三种?
2、什么是酯化反应
3、写出乙酸和乙醇、三种高级脂肪酸与丙三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合作探究
1、油脂与矿物油是否为同类物质?
2、天然油脂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3、单甘油酯是纯净物,混甘油酯是混合物,对吗?
三、反思总结
1、油脂定义:
2、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3、油脂的分类
四、当堂检测
1.下列物质属于油脂的是 ( )
A.煤油 B.润滑油 C.凡士林 D.牛油
2.将下列物质分别注入水中,振荡后静置,能分层浮于水面的是 ( )
①溴苯 ②乙酸乙酯 ③乙醇 ④甘油 ⑤油酸甘油酯 ⑥硝基苯
A.全部 B.①②⑤⑥ C.②⑤ D.①⑥
3.证明硬脂酸是弱酸的是 ( )
A.加饱和碳酸钠溶液 B.加氢氧化钠溶液共热
C.向硬脂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D.硬脂酸甘油酯能水解
4.下列物质不是同系物的有 ( )
A.油酸和硬脂酸 B.乙酸和硬脂酸
C.乙酸和丁酸 D.油酸和丙烯酸
五、课后练习与提高
1.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的正确方法是 ( )
A.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 B.加NaOH溶液,煮沸
C.加新制Cu(OH)2悬浊液,煮沸 D.加溴,振荡21世纪教育网
2.1995年3月20日在日本东京地铁发生震惊世界的“沙林”毒气袭击事件,造成11人死亡,5500多人受伤。恐怖分子使用的“沙林”是剧毒的神经毒剂,其化学名称为甲氟磷酸异丙酯。已知甲氟磷酸的结构简式为,则“沙林”的结构简式是( )
( http: / / www. / )
六、参考答案:
四、当堂检测部分1.D 2.C 3.C 4.A
五、课后练习与提高部分1.B 2.C学校:临清实验高中 学科:化学 编写人:王翠平 审稿人:李金祥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一节 油脂 (第2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理解油脂的化学性质,常识性介绍肥皂、合成洗涤剂与人体健康等知识
二、预习内容
1. 从“油脂的结构”特征分析它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2. 若油脂的烃基中含有不饱和成分,我们如何验证?(并设计实验)
3. 如何将“油”变成“脂肪”?
4、利用互联网查询“工业制肥皂流程”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油脂的化学性质,油脂的皂化反应及工业制取肥皂的工艺过程
二、学习过程
[探究实验]设计“检验烃基是否饱和”的实验。
[合作交流]1、油脂所具有的化学性质。(举例说明)
2、工业制肥皂流程
三、反思总结
油脂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
定义: 。
如:
皂化反应:定义:
如:
(2)油脂的氧化
举例:
(3) 氢化反应(加成反应、硬化反应)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反应属于皂化反应的是 ( )
A.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B.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C.软脂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D.油酸甘油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2.下列有关油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油能使溴水褪色
B.皂化反应是指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过程
C.硬水使肥皂的去污能力减弱是因为发生了沉淀反应
D.油脂的水解反应称皂化反应
3.基本可以判断油脂皂化反应基本完成的现象是 ( )
A.反应液使红色石蕊变蓝色 B.反应液使蓝色石蕊变红色
C.反应后静置,反应液分为两层 D.反应后静置,反应液不分层
4.油脂皂化后的混合物分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
A.萃取 B.蒸馏 C.分液 D.盐析
5.下列属于油脂的用途的是:①人类的营养物质;②制取肥皂;③制取甘油;④制备高级脂肪酸;⑤制备汽油 ( )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6.下列反应中,液体植物油不能发生的有 ( )
A.加成反应 B.氧化反应 C.水解反应 D.消去反应
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油脂的水解又叫油脂的皂化 B.油脂兼有酯类和烯烃的性质
C.油脂的氢化又叫油脂的硬化 D.油脂属于混合物
五、课后练习与提高
1.22.5g 某油脂皂化时需要3g NaOH ,则该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450 B.600 C.900 D.300
2、下列关于油脂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从溴水中提取溴可用植物油作萃取剂
B.用热的纯碱溶液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
C.硬水使肥皂的去污能力减弱21世纪教育网
D.生产盐酸和人造脂肪必须用H2作原料
3.某天然油脂10g需1.8gNaOH才能完全皂化,又知对该油脂1000g进行催化加氢时,消耗12gH2才能完全硬化。试推断1mol该油脂平均含C=C为多少mol
六、参考答案:
四、当堂检测部分1.C 2.D 3.D 4.D 5.D 6.D 7.A
五、课后练习与提高1.C 2.A 3.4mol学校:临清实验高中 学科:化学 编写人:辛秀会 审稿人:刘雪媛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二节 糖类
第1课时 葡萄糖和果糖
课前预习学案
一. 预习目标
了解糖类的概念和分类,知道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二. 预习内容
(一)糖类
1.糖类是由 、 、 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糖类也叫做 ,原因是它们的化学组成大多数符合通式 。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单糖: (写出代表物名称及分子式,下同);
二糖 ; 多糖: .. 其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二)葡萄糖和果糖
1.葡萄糖
(1)物理性质与分子组成:
葡萄糖的分子式是 ,是一种 晶体,有 味,能溶于水。
结构简式:
[结论] 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 、 (填官能团名称和结构简式
性质推测:1mol葡萄糖能与 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葡萄糖还应该具有醛的性质。
(2)化学性质
①葡萄糖的还原性——银镜反应、与新制Cu(OH)2
②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葡萄糖在人体中可迅速被氧化释放出能量。氧化反应式为:
③酯化反应
④被H2还原 方程式为:
2、果糖
(1) 物理性质与分子组成:
果糖的分子式是 ,是一种 晶体,有 味,易溶于水。
结构简式:
(2) 化学性质 : 加成反应和酯化反应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记住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2. 学会鉴别葡萄糖和果糖的方法。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
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有何异同?
探究二:
根据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特点推测它们的化学性质。
(1)写出葡萄糖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方程式。
(2)写出葡萄糖和果糖与氢气反应方程式。
探究三 :做葡萄应糖和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四.当堂检测
1.青苹果汁遇碘溶液显蓝色,熟苹果能还原银氨溶液。这说明
A. 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糖类 B. 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 苹果成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 D. 苹果成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2.把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加入某人的尿液中,微热后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该尿液中含有( )
A.食醋 B.白酒 C.食盐 D.葡萄糖
3.下列对葡萄糖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葡萄糖具有醇羟基,能和酸起酯化反应 B.葡萄糖能使溴水褪色
C.葡萄糖能被硝酸氧化 D.葡萄糖能水解生成乙醇
4.下列关于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中除含有C、H、O三种元素外,还可能含有其他元素
B.葡萄糖是多羟基醛
C.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一定属于醛类
D.糖类可划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三类
5.下列有机物既能在常温下溶于水,又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A.甲醇 B. 甲酸乙酯
C.葡萄糖 D.苯酚
6.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
B.葡萄糖是碳水化合物,因为它的分子是由6个C原子和6个H2O分子组成的
C.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醛,因而具有醛和多元醇的性质
D.葡萄糖是单糖
五.课后练习与提高
新制Cu(OH)2和银氨溶液都是弱氧化剂,但却能将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
(1)判断葡萄糖溶液能否使KMnO4(H+,aq)褪色。
(2)判断葡萄糖溶液能否使溴水褪色。
六.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部分:(一)1.碳 氢 氧 碳水化合物 Cn(H2O)m
2.葡萄糖和果糖 麦芽糖和蔗糖 淀粉和纤维素 葡萄糖和果糖 麦芽糖和蔗糖
(二)1. C6H12O6 白 甜 CH2OH(CHOH)4CHO 醛基 羟基 5
C6H12O6(s)+6O2(g)→6CO2(g)+6H2O(l)
2. C6H12O6 白 甜 CH2OH-CHOH-CHOH-CHOH-CO-CH2OH (
课内探究:
探究一:互为同分异构体,葡萄糖为五羟基醛基,果糖为五羟基酮基
探究二:CH2OH-(CHOH)4-CHO + 2[Ag(NH3)2]+ +2OH- CH2OH-(CHOH)4-COO- + NH4++ 2Ag ↓+ H2O + 3NH3
CH2OH-(CHOH)4-CHO + 2Cu(OH)2CH2OH-(CHOH)4-COOH+ Cu2O + H2O
探究三:两个实验均在碱性条件下,银氨溶液要现用现配,该实验水浴加热,不能振荡试管
当堂检测:1、C 2、D 3、D 4、BD 5.C 6.B
课后练习与提高(1)能 (2)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