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比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综合等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2、教学难点:求出部分数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生活情景:甲乙丙三人在一起开了一个公司,甲出资5万元,乙出资8万元,丙出资17万元。他们出资所占份额的比是( ),甲的股份占总数的(—) ,乙的股份占总数的(—),丙的股份占总数的(—)(
2.问题引入:“如果赚钱了该如何分配呢?”,“平均分”。设置悬念:能平均分吗?
3.导入课题:
(1)、我们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每份都相等)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2)、一瓶500ml的糖水,其中浓糖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 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
(二)、新授
(1)出示例2:(课件出示)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
(3)问:“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1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分之4,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1。)
(4)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吗?怎样求?(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学生尝试 交流 订正。
①方法一;稀释液平均分成的总份数:1+4=5(份)
浓缩液的体积:500÷5×1=100(ml)
水的体积:500÷5×4=400(ml)
答:稀释液100ml,水400ml。
方法二:稀释液平均分成的总份数4+1=5(份)
浓缩液的体积500×=100(毫升)
水的体积500×=400(毫升)
答:稀释液100ml,水400ml。
(5)与各表示什么?
(6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
(说明: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
、学生试做:
做一做第1题。(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补充练习
出示: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 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28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47:45:48来分配。)
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确:要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即总份数),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④怎样分别算出各班应种的棵数?引导学生解答:(1)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2) 一班应栽的棵数:280×=94(人) (3)二班应栽的棵数:280×= 90(人) (4)三班应栽的棵数:280×=96(人)答:一班栽树94棵,二班栽树90棵,三班栽树96棵。(5)学生进行检验。
“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做完讲评
(三)、巩固练习。
、配制一种消毒液,药液和水的比是1:50,要配制这种消毒液300千克,需要药液和水各多少千克?
②、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它们的速度比是5:4,相遇时两车各行多少千米?
③、甲乙两个工程队共修路360米,甲乙两队所修的长度比是5:4,甲队比乙队多修了多少米?
④、有两堆货物。甲堆比乙堆多18吨,甲堆与乙堆重量比是9:5,两堆货物各多少吨?
(四)、课堂小结:
比的应用主要是按比例分配,即把几个数的和按照它们之间的比分开来,其特征是什么。 1. 条件:两数(或几个数)之和, 两数(或几个数)之比,问题:求两个数(或几个数) 2.解法特征: 解法一 ①求总份数 ②求一份数 ③求各份数 解法二 ①求总份数 ②求各份数
(五)、作业:练习十二的第1、3题。
板书设计
按比例分配问题
平均分;每一部分都一样多。
按比例分配;每一部分数量不一样多。
特点;已知要分配的量与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
解法一 ①求总份数 ②求一份数 ③求各份数
解法二 ①求总份数 ②各份数=要分配的量×各份数占要分配的量的几分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