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礼记》二则 讲练课件——河南省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礼记》二则 讲练课件——河南省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共3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8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4 13:5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22.《礼记》二则
yáo
qiǎng
zhǎng
yuè
xiào


fèn
guān
最好的
自我反思
互相推动、互相促进
品德高尚
才干出众
老而无夫
幼而无父
职分,职守
厌恶
图谋之心
作乱害人
从外面把门带上
3.通假字。(3分)
(1)学学半( )
(2)选贤与能( )
(3)矜、寡、孤、独、废疾者( )
第一个“学”同“敩”,教导
“与”同“举”,推举
“矜”同“鳏”,老而无妻
代词,代“嘉肴”
语气词,表推测,译为“大概”
同“敩”,教导
学习
4.一词多义。(14分)
闭塞
用门闩插上
老而无子
只,仅
动词,以……为亲
名词,父母

为了
因为
所以
5.古今异义。(12分)
味美
目的,意旨
困惑
困难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大路
女子出嫁
回归,回来
兴起
从事某种活动
培养
修改
名词作动词,以……为亲
名词作动词,以……为子
动词作名词,才干出众的人
名词作动词,把门带上
7.重点句子翻译。(10分)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4)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让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青壮年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年幼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财货,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
8.按要求填空。(9分)
(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 _________(朝代)经学家 _______________(人名)编纂的,是战国至秦汉间__________(学派)论著的汇编。
(2)《虽有嘉肴》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道之行也》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道之行也》中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汉
戴圣
儒家
教学相长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驻马店平舆县期末)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共10分)
(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二)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选自《礼记·学记》)
最好的
促进
勉励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兑命》上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3.语段(一)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类比、对偶;造成铺排效果,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使文章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更好地“教”。(3分)
首先,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要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自我反思,自我勉励;其次,要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及时补救学生的过失;最后,教师还要熟练地掌握一定的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译文】(二)学生在学习上有四种过失,是施教的人必须要了解的。人们学习,有的人过失是因为贪多,有的人过失是知识面偏窄,有的人过失是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的人过失是畏难中止。这四点,是由于学生的不同心理和才智所引起的。教师了解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学生能发挥其优点并克服其缺点。
(二)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华:花。②登:同“得”,摘取。
味美
反思,反省
6.将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7.语段(一)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样论述的?(4分)
语段(一)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作者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接着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
8.请结合两个语段用自己的话谈谈学习的作用。(2分)
知道自己的困惑,才能自我勉励;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推行主张,造福社会;涵养德行,有利做事。
【参考译文】(二)古代的读书人是为自己学习的,用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的读书人是为他人学习的,只是用他的学问向他人炫耀夸说自己的才学。古代的读书人是为了他人学习的,推行实施自己的主张用来造福社会;现在的读书人是为了自己学习的,涵养德行为了求得升官。求学就像种树一样,春天赏玩它的花朵,秋天摘取它的果实。讲解评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修养身心推行有利于社会的主张,就好比摘取秋天的果实。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共10分)
(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二)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节选自荀子《礼论》)
【注释】①穷:困境。②分:区分、辨别。③屈:竭尽。
女子出嫁
幼而无父
10.将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11.语段(一)的句式有什么特点?试举一例加以分析。(2分)
语段(一)多运用对偶句,如“选贤举能,讲信修睦”“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等,对偶精严,音韵相对,简洁凝练,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气势。
12.根据语段(二)的阐述,说说“礼”为什么会产生?你认为语段(二)的“礼”对于语段(一)的“大同”社会有什么意义?(4分)
“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或“是为了平衡物质和欲望两者之间的关系”)。“礼”是指伦理道德和礼法制度,“大同”是一种“天下为公”的理想的社会形态;“礼”是实现“大同”社会的一种具体手段。
【参考译文】(二)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来就有欲望,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可能没有追求;追求没有限度和界限,就不可能没有争夺;争夺就会有祸乱,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古代的君主厌恶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区分人的等级,来调养人们的欲望,供给人们的需求,使人们的欲望一定不会在物资上得不到满足,物资一定不会因为欲望而枯竭,这两方面互相制约并有所增长,这就是礼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