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唐诗三首 讲练课件——河南省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唐诗三首 讲练课件——河南省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共2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5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4 13:5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24.唐诗三首
shù


juàn
ào
qǐng
qīn
shà
sāng

chì
chì
多么
多层
挂着,挂住
狠心
如此、这样
一会儿
阴沉迷蒙的样子
彻晓(到天亮)
怎么

砍柴
谋求
轻快的样子
指皇帝的命令
吝惜

同“值”,价钱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C.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D.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解析】应为“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B
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翩翩两骑来是谁
B.系向牛头充炭直
C.归来倚杖自叹息
D.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直”同“值”。
B
5.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出了差役到石壕村趁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C
C.《卖炭翁》完整地记述了卖炭翁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描写,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解析】全诗并未完整记述卖炭翁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且卖炭翁并未反抗。
6.重点句子默写。(13分)
(1)《石壕吏》中官吏的残暴与老妇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壕吏》中表明兵役苛酷,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卖炭翁》一诗中,勾画卖炭翁肖像,表现其烧炭生活艰辛、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卖炭翁》中刻画卖炭翁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卖炭翁的悲惨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7.文学常识填空。(13分)
(1)杜甫,字___________,自号少陵野老。唐代______________诗人,与李白合称为“李杜”,后人称为“________”,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吏”“三别”等。
(2)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朝代)现实主义诗人,有“__________”之称,与__________并称为“元白”,又与_________并称“刘白”。代表作有《____________》《长恨歌》等。
子美
现实主义
诗圣
诗史
春夜喜雨
登高
香山居士
唐代
诗魔
元稹
刘禹锡
卖炭翁
(一)阅读《石壕吏》,完成题目。(共8分)
1.下面关于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抒情诗,全诗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B.诗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差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C.老妪是诗中主要人物形象,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语言朴实无华。
D.全诗最后一节写出了老妇人被抓走后,一家人的凄苦情状,表达出诗人沉重的心情。
【解析】“这是一首抒情诗”表述有误,本诗是一首叙事诗。
A
2.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2分)
“捉”字暗示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府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捉”字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
3.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2分)
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4.“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2分)
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表现了诗人的凄苦、悲愤之情,改后的诗句表达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二)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题目。(共8分)
5.“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两句诗是如何写秋风的威力的?(2分)
句中的“怒”字将秋风拟人化,写出秋风的猛烈无情。“卷”“三重”表现出风的猛烈,写出了诗人受害之重。
6.分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在诗歌中的作用。(2分)
运用环境描写,渲染凄苦的氛围,烘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做铺垫。
7.“俄顷风定云墨色……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节主要写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2分)
这一节主要写因秋雨屋漏无法入睡的凄惨景象,突出了诗人的悲苦遭遇,与后面写其济世情怀形成对照,更能突出诗人的宽广胸襟。
8.诗歌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襟和济世情怀,抒发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阅读《卖炭翁》,完成题目。(共10分)
9.“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如何理解卖炭翁“身上衣正单”却“愿天寒”?(2分)
“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却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此句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10.“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辗”是“碾压”的意思。“辗”字表明路面已结冰,牛车行车困难,说明卖炭翁的辛苦;同时,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卖炭翁的勤劳。为下一段用布换炭车形成对比,表现了当时的世态炎凉,百姓凄苦。
11.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3分)
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②间接地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③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12.“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2分)
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13.诗歌讲述了卖炭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惨故事。(1分)
以烧炭卖炭为生却横遭掠夺
(四)(遵义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共4分)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4.“家田输税尽”中的“尽”字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尽”是“光”的意思。“家田输税尽”指家中的田因为缴税都卖光了。一个“尽”字,深刻揭示了农民贫穷的原因:租税过重。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本诗通过描写麦收时节农民辛勤耕作的场景,揭露了当时田税制度给农民带来的极大负担,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