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马说 讲练课件——河南省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马说 讲练课件——河南省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共2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4 13:5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23.马 说
zhǐ

cáo lì
pián
xiàn

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马槽
吃一次
这样
犹,尚且
怎么
用马鞭驱赶
才能、才干
通晓
面对
“见”同“现”,显现、表现
“食”同“饲”,喂
同“衹(只)”,只,仅
4.一词多义。(16分)
连词,表转折,但是
连词,表修饰
代词,它的
副词,表加强诘问语气
代词,指千里马
副词,表推测,恐怕
按照
用,拿
名词,能力
动词,能够
同“饲”,喂
动词,吃
5.古今异义。(6分)
这样
表肯定判断
怎么
安全
有时
或者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竭尽
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形容词作动词,辱没,受屈辱
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7.重点句子翻译。(8分)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是辱没在奴仆手中,(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吃尽十斗米。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用马鞭驱赶他,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识千里马啊!
8.重点句子默写。(8分)
(1)揭示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表现千里马虽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往往免不了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待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9.文学常识填空。(5分)
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__________”,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家,“___________”之一,《马说》是作者《______》中的第四篇。
10.《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遇到刘备后,才有隆中决策,才有火烧连营,才有……请根据课文内容和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补充完整。(2分)
有伯乐,方显槽间千里马;
无_____,岂有________________。
韩昌黎
文学家
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
杂说
刘备
隆中决策人
(二)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①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②。”陈曰:“武王式③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为人高洁。②廨:官署。③式:同“轼”,车前横木,文中是扶着轼的意思。
同“现”,表现
正确方法(规律)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2分)
反问。加强语气,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平之意及愤懑之情。
4.同样是面对人才,语段(一)(二)的情感态度有什么不同?(4分)
语段(一)写千里马怀才不遇,语段(二)写徐孺子幸遇“伯乐”(太守);语段(一)为千里马抒发委屈和不平,语段(二)借描写太守的言行,赞扬他礼贤下士、赏识人才的善举。
【参考译文】(二)陈仲举的言论是读书人的准则,行为是世人的模范。他初次做官,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里,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陈仲举说:“周武王刚战胜殷,就去拜访商容,连垫席都来不及坐暖。我尊敬贤人,不先进官署,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二)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选自《九方皋相马》,有改动)
【注释】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
同“饲”,喂
面对
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7.语段(一)中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为千里马被埋没的命运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8.语段(一)(二)中写伯乐,在刻画主要人物方面各有什么作用?(4分)
语段(一)中写伯乐主要是为了反衬“食马者”的不识马,不能根据千里马的特点来喂养它,以致千里马被埋没;语段(二)中写伯乐主要是为了衬托九方皋善于相马的特点。
【参考译文】(二)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子孙中有没有可以派去寻找好马的呢?”伯乐回答说:“我的子孙们都是些才智低下的人。有个叫九方皋的人,他观识好马的本领不在我之下。可以识别天下最好的马。请您接见他。”
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好马。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说:“我已经在沙丘找到好马了。”秦穆公问道:“是匹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说:“是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去把那匹马牵来,却是匹纯黑色的公马。报告给秦穆公,秦穆公很不高兴,召见伯乐,对他说:“您所推荐的那个找好马的人,马的毛色、公母尚且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知道什么是天下最好的马呢?”
伯乐说道:“九方皋他观察马,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见的;只观察他所需要观察的,而遗漏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等到把那匹马牵回驯养使用,它果然是一匹天下最好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