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C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陡峭 徙步 络绎不绝 瞬息万变
B.俯瞰 眺望 纷至沓来 和颜悦色
C.隧道 摄入 美不胜收 五彩斑斓
D.怜悯 诺言 轻歌曼舞 名副其实
【解析】A.徙步—徒步。
A
3.古诗文名句默写。(6分)
(1)存者且偷生,________________!(《石壕吏》)
(2)卖炭得钱何所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卖炭翁》)
(3)棚户区改造工程,把破旧的平房变成整洁的高楼,供市民居住,实现了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希望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大道之行也》中与之意思相近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死者长已矣
身上衣裳口中食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4分)
对待传统,我们__①__要做研究者、传承者,__②__要做创造者。历代书画大家,__③__。怎样形成创作面貌?既要博览文史典籍滋养心灵,更要在自然中寻找艺术的奥秘。草木枝丫、山峦叠嶂、江海波涛……万象森罗中蕴含着传统书画的章法与节奏,细致观察,才能创造出新的笔法、墨法。
(1)依次填入第①②处空格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①既然 ②就 B.①不仅 ②更
C.①不是 ②而是 D.①要么 ②要么
B
(2)在第③处空格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2分)
无不拥有属于自己的创作面貌
5.(滨州中考改编)名著阅读。(5分)
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表格中是三位同学的读后感标题,请将标题补充完整。(3分)
(2)在“读名著·知人物·赏情节”活动中,请你阅读下面片段,回答文后问题。(2分)
保尔又问那女子:“您呢,女公民,您也拒绝干活吗?”但是,霎时间他愣住了,因为站在他面前的竟是她。
她好不容易才认出这个衣衫褴褛的人就是保尔……就是这个像叫花子一样的衣衫褴褛的人,不久以前还是她所爱的!世事变化得多么快啊!
站在保尔面前的女子是谁?保尔认为她现在有什么缺点?
冬妮娅。 个人主义、爱出风头、爱慕虚荣、贪图安逸。
6.根据材料,回答下面问题。(共10分)
材料一 记者9月6日从河南省政府办公厅了解到,省政府已同意依托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郑汴洛全域旅游示范区。
实施意见中显示,郑州重点建设由文化景区、历史建筑等构成的城市风景主线,以彰显国家中心城市魅力。开封重点突出宋都古城文化,建设时尚汴西新城,推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洛阳着力打造集文博展示、休闲度假、主题住宿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休闲区。总体来说,是要依托郑州商都文化、开封宋文化、洛阳汉唐文化,将郑汴洛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成世界著名的华夏文明旅游目的地。
材料二
(1)请阅读材料一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河南着力打造郑汴洛全域旅游示范区。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材料二中统计图的两条主要信息。(4分)
①河南某地区旅游景区在第三季度游客数量达到最高值。②景区景点类项目的投资金额在河南某地区旅游项目投资金额中占的比例最大。
(3)旅游文化业近年来得到了各地区的高度关注,请就如何发展好本地区的旅游业,谈谈你的看法。(4分)
示例:①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与规划。②加大特色旅游的宣传力度,提高本地区旅游业的服务水平。③增强本地区居民和游客对本地文化、风景区的保护意识。
二、现代文阅读(共11分)
西岳华山
①盛夏的夜晚,西岳华山脚下的气候却是凉爽宜人。走在溪涧山路上,涧水声在静夜分外清亮,仿若一粒粒滑过玉盘的珍珠,落在山石上。皓月下,群峰重峦叠嶂、明暗各异,在苍茫夜色中更透露出坚毅、雄浑的气魄。
②自古华山一条路,峪道就是登上华山的必经之路。路灯下,我们一行四人有说有笑,兜兜转转间已来到青柯坪,即峪道的尽头。抬头看着满天的繁星,感受着深夜中华山的深邃,心中竟有了几许醉意。再看前方,山势突兀峭拔,未走几步,便见一尊峰岩半空里迎面而立,上镌“迴心”二字,此为回心石,告诫游人涉险才刚刚开始,若惧怕苦险,便在此处回头。
③转过山脚数十米,华山第一险道“千尺幢”映入眼帘,370余级石阶,60多度的攀爬角度,每级台阶只有脚掌一般的宽度,幸好两旁设有铁索,一可保证基本安全,二可助人攀岩。“奇险天下第一山”,只有到达“千尺幢”,我们才初步领略到华山的险之所在。从兴致勃勃,到提心吊胆,再到精疲力竭,短短的“千尺幢”让我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惊恐与疲累,却也让我们在一步步的前行中战胜了内心的恐惧。
④“千尺幢”顶,经过短暂歇息,我们又来到华山的第二险道“百尺峡”。黑夜中只见一危石耸峙,石壁峭立,欲合的两壁被石块从中撑开,缝石中石阶直上直下,且通道极为狭窄,行人上下只可倒身贴岩而行。于是我们更加放慢脚步,小心翼翼、在相互鼓舞与扶持中上了“百尺峡”。
⑤通过“百尺峡”,胜利的快感将我们层层包围,先时的疲累、惊悸被不可名状的兴奋与自豪取而代之。稍作休息,我们乘兴南上,过“二仙桥”,爬“老君犁沟”,很快就到达华山的北峰。
⑥北峰之上,天空已开始破晓,但遥望其他四峰,仍高高在上。经过纪念亭、擦耳崖、天梯、五云峰,便登至金锁关。刚入关口,眼前不觉一亮,目光所及之处遍是耀眼的红色,红色中灿灿金锁承载了无数美好的心愿与祝福。平安锁蕴含亲朋诚挚祈愿,同心锁见证情侣永恒誓言,红绳彩线层层叠叠,俨然成为华山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⑦“过了金锁关,另是一重天”,华山自古就是一座道教名山,道家认为华山为仙乡神府,金镇关即为仙境之门。金锁关一过,坡势逐渐放缓,果然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彻夜的坚持不懈,通过重重险阻,我们终于可以轻松惬意地享受华山的旖旎风光。
⑧此次游山,碰巧山上雾气甚重,使我们失去了在东峰看日出的机会,却又为我们提供了在山中观赏云海的契机。南峰之巅,云雾缥缈,绕林缠木,陡壁峭崖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恍若人间仙岛。群山朦胧,劲松朦胧,天地朦胧。这飘逸轻灵的朦胧美,散发着摄人心魂的诱惑力,令人心驰神往。云海翻腾,变幻莫测,一会儿似一条腾飞着的巨龙,一会儿似一头呼啸着的猛虎,一会儿似一只翱翔着的苍鹰,一会儿又化身为一位翩然起舞的少女……我们的心随着云雾而百般变幻,涌动起伏,完全沉浸在大自然的绚丽之中。
⑨南峰为华山极顶,站在南峰之巅,本以为到达南峰就意味着征服华山,可事实上,正因为站在华山的最高处,尽览华山的大气磅礴,才彻底被华山征服。华山,这个千年前就为世人所敬畏的名山,历尽狂风暴雨,阅尽沧海桑田,以自身的魅力昭示着一个不屈的精神。滞足华山,无须豪言壮语,无须刻意洗礼,华山会用它特有的灵气与神韵将人的心灵净化,让人在一种无畏与坚韧中学会沉稳,让人在一种空旷和宁静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作者:栗海伦。有改删)
7.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⑧段描写南峰上云海缥缈之景的句子。(2分)
这段文字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变幻莫测的云海刻画得惟妙惟肖,神奇百变,如在眼前。
8.在到达北峰之前作者爬山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3分)
经过峪道,心有几分醉意;到达“千尺幢”从兴致勃勃到提心吊胆,再到精疲力竭,再到前所未有的惊恐与疲惫;到达“百尺峡”,又感到兴奋与自豪。
9.第⑨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正因为站在华山的最高处,尽览华山的大气磅礴,才彻底被华山征服”?(4分)
因为华山特有的灵气与神韵将人的心灵净化,让人在无畏与坚韧中学会沉稳,在空旷和宁静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作者游华山的时间是夏天的某个有月亮的夜晚,有三人陪同作者一起爬山,直到南峰。
B.华山第一险道是“千尺幢”,游华山的人,只有到达“千尺幢”,才会初步领略到华山的险之所在。
C.华山是一座佛教名山,爬行中过了金锁关,坡势逐渐放缓,游人就可以轻松惬意地享受华山的旖旎风光了。
D.“山高人为峰”,登上南峰,就站在华山极顶,华山以自身的魅力昭示着一个不屈的精神。
【解析】第⑦段中显示,华山自古就是一座道教名山,而不是佛教名山。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