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醛
酮
1.下列关于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醛是甲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醛
B.醛的官能团是CHO
C.
苯甲醛是组成最简单的芳香醛,具有苦杏仁气味
D.饱和一元脂肪醛的通式为(≥1,为整数)
2.下列关于甲醛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B.现代装修房子的很多材料中都会散发出甲醛等有害气体
C.纯甲醛俗称福尔马林,可用来浸制生物标本
D.甲醛溶液可以浸泡海鲜产品,以防止产品变质
3.下列物质一定能使酸性溶液褪色的是(
)
A.②③④⑥
B.①②④⑤⑥⑧
C.③④⑦⑧
D.③⑥⑦⑧
4.某学生做乙醛的还原性实验时,取1溶液和0.5溶液各1
mL,在一支洁净的试管内混合后,向其中又加入0.5
mL
40%的乙醛溶液,加热,结果无红色沉淀出现。导致该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
A.加入NaOH溶液的量不够
B.加入乙醛的量太少
C.加入溶液的量不够
D.加入乙醛的量太多
5.下列有关醛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用溴水检验CH2=CH—CHO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B.1mol
HCHO发生银镜反应最多生成2mol
Ag
C.对甲基苯甲醛()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它含有醛基
D.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类
6.下列各化合物中,能发生酯化、还原、加成、消去四种反应的是(
)
A.
B.
C.
D.
7.
有下列八种物质:①乙酸、②苯、③聚乙烯、④苯酚、⑤2-丁炔、⑥甲醛、⑦邻二甲苯、⑧环己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是(
)
A.③④⑤⑧
B.④⑤⑦⑧
C.④⑤⑥⑧
D.③④⑤⑦⑧
8.0.1
mol某饱和一元醛完全燃烧生成8.96
L(标准状况)。3.6
g该醛跟足量银氨溶液反应,生成固体物质的质量是(
)
A.10.8
g
B.7.2
g
C.9.4
g
D.11.6
g
9.从香荚兰豆中提取的一种芳香族化合物,其分子式为,遇溶液会呈现特征颜色,能发生银镜反应。该化合物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
A.
B.
C.
D.
10.青蒿酸是合成青蒿素的原料,可以由香草醛合成: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香草醛的分子式是
B.香草醛能与
溶液反应
C.两种物质均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D.可用溶液检验青蒿酸中是否含香草醛
11.烃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已知气体A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3,B可发生银镜反应,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化合物C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原子利用率为100%,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反应④也能实现原子利用率为100%
B.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的反应叫作皂化反应
C.有机化合物A、B、C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有机化合物B和D都可以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反应
12.从樟科植物枝叶提取的精油中含有甲、乙两种成分:
(1)①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甲和乙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方案_____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②请写出甲的能同时满足下列3个条件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a.苯环上有2个不同的取代基
b.能与的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c.遇溶液呈现紫色
(2)由甲转化为乙的过程为(已略去无关产物):
步骤Ⅰ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Y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设计步骤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mol乙最多可与_______________mol发生加成反应。
(4)写出乙与新制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甲醛是氢原子与醛基相连构成的醛,A错误;醛的官能团是CHO,B正确;苯甲醛的结构简式为,是组成最简单的芳香醛,具有苦杏仁气味,工业上称其为苦杏仁油,C正确;饱和一元脂肪醛的通式为(≥1,为整数),D正确。
2.答案:B
解析:甲醛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项错误;现代装修房子的很多材料中都会散发出甲醛等有害气体,要注意开窗通风,B项正确;福尔马林是35%~45%的甲醛水溶液,可用来浸制生物标本,C项错误;甲醛有毒,甲醛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不可以浸泡海鲜产品,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有机化合物若能被酸性溶液氧化,则会使酸性溶液褪色。①被酸性溶液氧化为;②被酸性溶液氧化为;③不能被氧化;④⑤⑥均被酸性溶液氧化为苯甲酸;⑦若是烯烃,则能被酸性溶液氧化,若是环烷烃,则不能被酸性溶液氧化;⑧是乙炔,能被酸性溶液氧化,故B项正确。
4.答案:A
解析:乙醛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必须在碱性环境下加热进行,取1
mL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时,需要0.5溶液的体积为,这说明该实验中硫酸铜过量,NaOH的量不足,不满足碱性条件,故加热时无红色沉淀出现,A项符合题意。
5.答案:D
解析:碳碳双键、-CHO都能与溴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溴水检验CH2=CH-CHO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A错误;1mol
HCHO中含有2mol醛基,发生银镜反应最多生成4mol
Ag,B错误;苯环上的甲基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对甲基苯甲醛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说明它含有醛基,C错误;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类,如甲酸、甲酸酯等也能发生眼镜反应,D正确。
6.答案:A
解析: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羟基和羧基,能发生还原反应的官能团有醛基、羰基等,能发生加成反应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碳碳三键、醛基、羰基等,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官能团有卤素原子和羟基,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卤素原子或羟基所连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综上所述,B项物质不能发生还原、加成反应,C项物质不能发生酯化、消去反应,D项物质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A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或相关反应有④中的酚羟基、⑤中的碳碳三键、⑥HCHO、⑧中的碳碳双键均可被氧化,⑦中苯环上的侧链被氧化为COOH。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有机化合物的相关反应有④中苯环上的溴代反应,⑤中碳碳三键与溴的加成,⑥中CHO被溴水氧化,⑧中碳碳双键与溴的加成,故C项正确。
8.答案:A
解析:8.96
L(标准状况)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0.4
mol,则该饱和一元醛的分子式为,所以3.6
g该醛的物质的量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1
mol醛基发生银镜反应得到2
mol
银,所以生成的银的质量是,A正确。
9.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该物质是一种芳香族化合物,其分子式为,则该物质中含有一个苯环,遇溶液会呈现特征颜色,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该有机物中含有酚羟基、醛基。分子中含有醛基和酚羟基,且分子式为,故A正确;分子中不含酚羟基,所以遇溶液不能发生显色反应,故B错误;分子中不含醛基,所以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C错误;分子中含有醛基和酚羟基,能发生显色反应和银镜反应,但其分子式为,故D错误。
10.答案:D
解析:由题图结构简式知香草醛的分子式是,A错误;香草醛分子中不含羧基,不能和
溶液反应,B错误;香草醛分子中不含碳碳不饱和键,不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C错误;香草醛分子中含有酚羟基,能够和氯化铁反应显紫色,而青蒿酸分子中不含酚羟基,与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检验,D正确。
11.答案:(1)羟基;氧化反应
(2)
(3)ACD
解析:气体A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3,则A的摩尔质量为;B可发生银镜反应,则B为醛;由题图转化关系可知,A与水反应生成B,B被氧化生成D,B加氢还原生成C,C与D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则A为,B为,C为,D为。
(1)由上述分析可知,C为,所含官能团为羟基;B为,反应③为乙醛的氧化反应。
(2)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反应①的原子利用率为100%,则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醛(加成反应的产物为乙烯醇,不稳定,会迅速转化为乙醛),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④中2分子乙醛可以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原子利用率为100%,故A正确;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乙酸乙酯不是油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的反应不能叫作皂化反应,故B错误;有机化合物A、B、C中含有的官能团分别为碳碳三键、醛基和羟基,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溶液褪色,故C正确;乙醛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够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氧化反应,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能够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中和反应,故D正确。
12.答案:(1)①不可行
②(或其他合理答案)
(2)加成反应;;保护碳碳双键,防止其被氧化
(3)5
(4)
解析:
(1)①甲中的醇羟基和乙中的醛基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甲和乙中含有的碳碳双键不可行。②甲的同分异构体,苯环上有2个不同的取代基;能与的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说明结构中有碳碳双键;遇溶液呈现紫色,说明结构中有酚羟基,则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可以是,或对应的两个取代基处于邻位、间位。
(2)步骤Ⅰ是双键变单键的过程,所以该反应为加成反应;R能在铜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醛,则Y是;因为在羟基氧化生成醛基的过程中,碳碳双键也容易被氧化,所以设计步骤Ⅰ的目的是保护碳碳双键,防止其被氧化。
(3)乙中的苯环、碳碳双键和醛基都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
mol乙最多可以和5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