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一中高一物理必修1教学案 第3章 第2节 弹力(新人教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临清一中高一物理必修1教学案 第3章 第2节 弹力(新人教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01-01 14:2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校:临清一中 学科:物理 编写人: 崔海波 审稿人:刘新婷
必修一 第三章 2、弹力(教案)
教材分析
《弹力》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本节学习有关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为以后分析物体受力打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3、理解形变概念,了解放大法显示微小形变.
4.能说出胡克定律的内容并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微小变化的实例,初步接触“放大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以及数据的准确记录,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究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弹力的产生条件
2.弹力方向的判断
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比较抽象,要根据学生实际,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举例子,尤其是体会弹力的方向,对微小形变的演示,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参与,教师指导。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讲授法、实验法
六、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演示器材、学案和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做学案,提出自己预习中的疑惑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引入 教师指出,弹力与重力一样,是依性质而命名的一种力.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围绕弹力展开对3个方面问题的讨论,以弄清弹力的来由、弹力所遵从的规律.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研究问题1:什么是形变?
教师指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往往是从实验入手,从观察启步.我们的研究也将这样进行.关于什么是形变,将演示一组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 中物体发生的变化和变化发生的原因.
演示实验1:钢锯条在手的作用下弯曲.
演示实验2:弹簧被拉长或压短.
演示实验3:泡沫塑料块受力而被压缩、 弯曲与扭转.
演示实验4:铜片被弯成直角状.
演示实验 5:面团在重力作用下下坠,形状变化.
演示实验 6:纸张被手揉皱.
引导学生思考:上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否普遍存在?比如,用手指按实验桌,桌面有形状变化吗?
请学生再观察,观察物体形状的微小变化,并讲解观察的方法——把微小效应“放大”的实验方法.
演示实验7:玻璃瓶的微小形变效应.
演示实验8:桌面的微小形变效应.
引导学生对众多的实验现象作出归纳——这么多的实验现象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状的改变.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实验中,物体发生的形状改变有哪些形式.归纳出形变有拉伸、压缩、弯曲、扭转 等不同形式,它们属于两类情况:一类是,受力发生形变,外力停止作用,物体可恢复原状;一类是,受力发生形变后,外力停止作用亦不再恢复到原状.
至此,对什么是形变的问题作一小结.
2、研究问题2:什么是弹力?
这里安排4个演示弹力作用效果的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弹力发生的条件.
演示实验9:弯曲的锯条将小球弹出.
演示实验10:压缩弹簧将与之相毗邻的物理小车推出.
演示实验11:伸长着的橡皮筋将与之相连的物理小车拉过来.
演示实验12:扭转着的橡筋条使与之相系的螺旋桨转动.
根据实验现象,由学生归纳出弹力发生的两个条件:(1)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必须直接接触;(2)施力物体必须发生了弹性形变.教师指出,这是直接判断有无弹力存在的基本依据.
作出什么是弹力的结论.
3、研究问题3:弹力的方向、大小?
以演示实验9~12中的弹力实验为据,逐一分析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间的关 系,由学生归纳出弹力方向总是指向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的规律.
教师与学生一起对压力、支持力、绳的拉 力的方向作具体分析,使学生一方面弄清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作为弹力的一种效果而得名,同时,掌握判断它们的方向所依从的规律.
对于弹力的大小,只需定性地了解与施力物体形变程度有关,不作详细研究,并在初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直接给出胡克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kx.
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参看学案)
采取将弹力与上一节课学过的重力作比较的方式,既总结了本课知识,又复习了前课内容.
最后,要求学生们课后不仅要回忆本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内容,还应体会本课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板书设计
形变
弹力
几种弹力的方向判断
胡克定律
练习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老师通过举例子、做演示实验,体会弹力的存在性,进而能够说出弹力的产生条件,能够对简单的受弹力情况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讲解、做演示实验20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练习检测10分钟,其余环节5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学校:临清一中 学科:物理 编写人: 崔海波 审稿人:刘新婷
 
必修一 第三章 2、弹力(导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知道常见的形变.
2、了解弹性、弹性形变和弹性限度。
二、预习内容
1、形变: 叫做形变.
2、形变种类: 、 、 、 。
3、弹性:在撤去外力后,物体具有 的性质
4、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 可以 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5、弹性限度:物体在形变时如超过了 ,在撤去外力后,物体不能恢复原状
6、弹力:发生 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 产生力的作用,
这种力叫弹力.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包括重难点)
1、知道胡克定律。
2.经历实验探究弹力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
3.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通过生活中的弹力认识物理规律的价值。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一)、探究形变和弹力
1、观察显示微小形变的两个实验(教材第55页图3-2-4 ( file: / / / D:\\必修1\\07-08高一课件\\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一节%20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1\\H01302.EXE" \t "_parent )、 ( file: / / / D:\\必修1\\07-08高一课件\\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一节%20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1\\H01303.EXE" \t "_parent ) ( file: / / / D:\\必修1\\07-08高一课件\\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一节%20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1\\H01303.EXE" \t "_parent ) 教材第56页图3-2- ( file: / / / D:\\必修1\\07-08高一课件\\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一节%20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1\\H01303.EXE" \t "_parent )6)
2、弹力:发生 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 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讨论1:该实验在设计思想中运用了什么方法?
讨论2:
1、弹力产生的条件: 。
2、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假设法判断“有”“无”弹力。
4、弹力的方向怎样?(如图一所示)
结论1:通常所说的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压力的方向: 支持面指向 物体;
支持力的方向: 支持面指向 物体;
结论 ( file: / / / D:\\必修1\\07-08高一课件\\07级高一(7-10班讲义)\\第三章%20%20%20%20%20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H03104.EXE" \t "_parent )2:通常所说的拉力也是弹力,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沿绳子指向
.
图一
(二)、胡克定律
实验:在一个后面附有长度刻度的弹簧上面挂钩码,当钩码的数量增加时,弹簧中的弹力加大,弹簧的伸长增大,把读出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如何从表中的数据找出F随X变化的规律?
1、胡克定律:在 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伸长或缩
短)量x成
2、表达式: 。
3、说明:k为劲度系数,跟弹簧丝的粗细、材料、弹簧的直径、绕法、弹簧的长度等量有关,这个量反映了弹簧的特性。K的单位是 。
三、反思总结
本节重点回顾:
弹力 (1)定义;(2)产生条件;(3)方向;(4)大小(胡克定律)
四、当堂检测
1.画出下列物体受到的弹力。
通过画图分析:面面接触,点面接触,点点接触的弹力的规律:
1、面面接触:
2、点面接触:
3、点点接触:
总结出弹力方向的特点: 两物体的接触面.
2:如图,细绳竖直拉紧,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则小球受到的力是( )
A.重力、绳的拉力
B.重力、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
C.重力、斜面的弹力
D.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
3:关于弹力的产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必有弹力的作用
B.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弹力的作用
C.物体发生了形变,必有其他物体对它施加了弹力的的作用
D.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的作用,这两个物体一定都发生了形变
有一根弹簧的长度是15厘米,在下面挂上0.5千克的重物后的长度变成了18厘米,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附答案:1(略);2、A;3、BD;4、167N/m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 )
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的重力。
书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书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它所受的重力。
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相等,所以书才处于平衡状态。
2、如图,地面所受的力是( )
A对地面压力。
B对地面的压力
A和B的重力
B的重力
3、关于压力和支持力,说法正确的是( )
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
压力和支持力是对平衡力。
压力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弹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支持物。
支持力是支持物对被支持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4、三个相同的支座上分别搁着三个质量和直径均相同的光滑圆球abc,支点PQ在同一水平面上,a的重心位于球心,b、c的重心位于球心的正上方和正下方,如图,三球皆静止,试分析三种情况下支点PQ对球的弹力方向是怎样的?
5、两根完全相同的轻弹簧A和B,劲度系数均为k,与静止两个质量相同均为m的小球连起来,静止时A伸长为多少?
答案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ACD
4、【答案】
5、【答案】
【解析】分别对1、2球进行受力分析:
因为1球和2球均静止,所以每个球所受的合外力应该为0,则有
物块对桌面的压力
桌面对物块的支持力
绳对灯的拉力
A
B
P
Q
c
P
Q
b
P
Q
a
A
B
1
2
P
Q
c
P
Q
b
P
Q
a
2
mg
FB
1
mg
FB
FA